以“线上+线下”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社区医疗门诊 让家庭医生服务“签而有约”
早在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随后,包括中山在内的全国各地都在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家庭医生服务的签约。记者近期走访中了解到,作为2017年在全国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落地社区连锁门诊,家有健康自去年8月底首度在中山引入“家庭医生+远程医疗”综合服务以来,成功帮助一批中山行动不便的长期病患者提升就医服务水平,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记者 梁展宏
【本地案例】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长期病患者免去奔波医院之苦
在国外,家庭医生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近两年,由于社区医疗真正走进中山楼盘社区,家庭医生服务不再是坐等患者上门,而是提供主动连续的上门服务,有效帮助一批病患者。
记者了解到,在家有健康门诊的签约家庭中,火炬区永怡·聚豪园的王老先生就是一名受益人。据家有健康门诊医生介绍,2018年年初,年过八旬的王老先生因脑溢血住院,住院期间,各类并发症致使长期卧床的他患上压疮(俗称“褥疮”),清创后空洞面积达到了4×5cm,深度达5cm。对于这名行动不便、子女又长期在外工作生活(只有太太照料)的老年患者来说,出院后频繁往返医院为伤口换药成为一件大难事。
为方便治疗,去年7月,王老先生的家人通过第三方介绍,与中山首家地产医疗配套综合门诊——家有健康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签约之后,家有健康为王老先生安排了远程视频会诊,邀请北京三甲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专家进行线上看诊,与专家一起确定治疗方案,并进行了长达1年多的不间断上门服务。
除了得到来自一线城市的线上专家医疗资源外,王老先生的老伴张阿姨告诉记者,由于王老先生压疮创面大,渗出液多,家有健康的医生从签约至今,一直坚持为王老先生每天上门换药。跟进王老先生治疗的医护人士表示,经过一年多家庭医生的“线上+线下”综合医疗治疗服务,如今王老先生身上的并发症已经稳定,压疮的创口也已基本愈合,创口换药频率也稳定两天一换。
【行业解析】“线上+线下”联动扭转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低端低效”印象
在与家有健康一些签约客户的沟通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人都是从当初的“不了解—了解”过程转变。由于早年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比较参差不齐,造成大家对社区医疗门诊的信任度不一。“小病也到大医院”的观念一直比较根深蒂固。然而,公立医院服务的不胜负荷,反过来并未有让社区居民得到理想中的医疗服务。
对此,家有健康创始人、曾就职于北京三甲医院的资深医生张鹏向记者介绍,作为一家针对房地产的社区医疗服务提供商,家有健康的家庭医生模式引自于美国,并进行了一系列本土化服务的改造。利用人性化、灵活的标准化服务、三级联动医师诊疗制度等服务体系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智能化社区门诊,让社区居民享受到“小病就近解决,大病迅速转诊”的医疗服务。
张鹏强调,家有健康的家庭医生也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医生”角色,不是单指某一个医生,而是一整套完整的健康管理服务,根据不同的家庭成员订制专业的配套服务,涵盖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四大部分,倡导“预防医学、医养结合”的服务理念。而这正是目前传统三甲医院难以花精力覆盖的领域。
在具体的服务体系上,家有健康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共同发力。在线下,家有健康通过私家门诊的社区医疗门诊软硬件设施,覆盖服务半径范围内的居民看病、养生需求。在线上,家有健康则与国内近二十家三甲医院深度合作,引进国家级名医专家,建立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搭建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将北上广资源下沉,保障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
张鹏认为,远程医疗服务不但让患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质的医疗诊治资源,而且,基层家庭医生、社区医生和医院、医疗机构也有了直接向一线城市医疗专家学习取经的宝贵机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标通讯员韩静)时下是秋茶上市时节,今年的茶叶品质如何?11月16日—17日,数千中山市民应邀来到由安溪广东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