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岐区召开20余次协调会、推进会,为民族东路一处多层临街危房“解危” 25户住户有望明年春节前回迁

中山日报 2019-11-19 08:39

民族东路72号楼施工现场。本报讯(记者 晏飞 通讯员 彭宏亮 摄影报道)“太危险了,以前每次买菜经过这里都提心吊胆!幸好现在进行加固改造,为大家除去了一大心病。”近日,从民族东市场买菜出来的李姨,指着大门口右侧正在围蔽施工的民族东路72号楼说道。记者昨日了解到,72号楼治理工程已于近日正式动工,预计三个月左右即可完工,居民有望在明年春节前搬回居住。

72号楼建于1975年,高5层,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整幢砖缝砂浆粉化严重,部分走廊混凝土锁梁爆裂、钢筋锈蚀,楼面大部分混凝土预制板变形、交接位出现明显裂缝;北外墙有大树生长,大量树根生入砖缝,砌体出现严重破坏变形,整体性刚度不足。经房屋鉴定公司鉴定,72号楼为D级危房。

更让人揪心的是,72号楼直面车水马龙的大街,存在发生群死群伤安全事故的很大隐患。石岐区相关部门调查核实后认为,解危工作如箭在弦上,刻不容缓。

据了解,72号楼的产权比较复杂,住户共有25户,其中公产7户、私产18户,私产住户又有5户是居民自住,而且是家庭唯一住房,搬迁不便。还有一个现实问题,这些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房屋,没有设立住房维修基金,目前也没有政策资金支持,且产权关系复杂,解危之路难上加难。

石岐区党工委办事处及职能部门迅速成立72号楼住户撤离工作小组和危房治理工作小组,分别开展动员住户限期撤离和撤离后解危治理工作。

在市相关部门支持下,石岐区相关部门为自住户提供廉价公房进行临时安置,并由区财政提供一年的租金补贴。在所有住户安全撤离后,该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对该危房采取了围蔽措施。

石岐区办事处、区住建局、桂园社区先后组织召开协调会、工作研究推进会20余次。经区主要领导协调,市红会及区红会计划拨款55万元,专项用于支持该危房的治理工程,剩余部分工程款由居民分摊。鉴于部分家庭一次性出资几万元有困难,区领导又协调工商银行中山分行,为居民提供专项贷款。

据悉,经加固改造翻新后,原建筑使用寿命可延长20到30年。石岐区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城区旧房危房改造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民族东路72号危房治理采取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共治”做法,为破解多层多产权危房解危的难题提供了思路。

新闻推荐

中山市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清退结算通告

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清算缴库工作的通知》(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