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创下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年近六旬办起中国首家民营歌剧院 刘克清:让中国美声“嗨”起来

中山日报 2019-11-15 03:59

11月12日晚的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星期二艺术沙龙”中,旅欧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刘克清携手白俄罗斯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柳德米拉·卡尔普科和乌克兰著名钢琴家达舒梯娜·达丽娅 ,以十余首悦耳动听的中外优秀歌曲呈现了一场扣人心弦的美声盛宴。

刘克清的声音浑厚雄伟,被誉为“充满戏剧性、富有音乐感的英雄男中音”。他也是中国演出2003年度风云人物,一位出色的歌剧制作人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民营歌剧院,他推动了中国歌剧首次在欧洲上演和歌剧《蝙蝠》首次来华演出,他策划、导演的世界超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创造了3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今天,已逾六旬的刘克清仍是世界歌剧舞台的“大忙人”。

文/本报记者 廖薇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遇见良师”

是他的歌唱秘密

“快给本城的大忙人让路。”这段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的费加罗咏叹调堪称男中音演唱中的“试金石”,而刘克清能以其雄伟的“英雄男中音”唱出其中的轻灵之感,更是令人叹服。

这首歌曲也是他在1985年赴美国伊思曼音乐学院以助教奖学金攻读研究生时被系主任“测试”的其中一首咏叹调。刘克清称,当时自己英语表达不算熟练,愣头愣脑地跟老师说:“你想听什么?”老师见他“口气好大”,首先点了《丑角》中的《请原谅》,紧接着就是这首“大忙人”。一连六首咏叹调过后,刘克清在声音和技巧上的表现让外国导师刮目相看。

“这要感谢我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恩师李维渤教授,帮助我夯实基础。”刘克清并非出身于艺术世家,因自幼喜爱歌唱,他入伍后调入南海舰队文工团。1978年,他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歌剧表演系的首批学生,得到中国声乐大师李维渤的精心指导,才开始系统化学习。

刘克清说,作为歌唱家不能仅凭天生一副好嗓子,学习科学发声的方法更为重要。它需要长期严格训练和循序渐进地展开,否则很容易让嗓子提前报废。跟对老师,选对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他之所以能幸运地走向世界,从中央歌剧院,到美国费城AVA歌剧学院、瑞士苏黎世歌剧院、奥地利蒂若尔州歌剧院及德国萨尔州国家剧院……也正如伟大的意大利女高音苔芭尔迪所言:“歌唱的秘密是找到一个好老师。”

起源于意大利的美声强调发声平稳与技巧灵活,歌唱和语言密不可分,美声唱法也会随当地语言、音乐特色而实现“本土化”。正在江西师范大学任教的白俄罗斯女高音柳德米拉·卡尔普科表示,虽然中文的发声位置较为靠前,气息运动以横向为主,但只要中国学生擅于聆听,学会呼吸,在正确的教学引导下,借鉴美声高位头声技术,同样可以以自然舒展的状态实现强劲的高音。

展现美声的无限可能

刘克清介绍,男中音介于男低音和男高音(包含男次高)之间,是随歌剧发展、声部细化而产生,具有宽广的音域和浑厚的音色。在歌剧的黄金时代,朱塞佩·威尔第为丰富角色,需要在高位置头腔共鸣、具有男高音的穿透力,又体现胸腹腔体共鸣的声音,从男高音声部中分出了男中音。目前,许多歌剧作品都为男中音打造了经典角色。

刘克清尤其擅长诠释“威尔第男中音”。在本场音乐会中,他分别以外国歌剧选段和中国歌曲两大部分呈现,向世人展现了美声的“无限性”:它既能用来唱歌剧,也能唱好中国民歌和通俗歌曲。

刘克清认为,音乐的发展不能墨守成规,它需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艺术感觉,展现更深邃的思考,给人新鲜感。如马友友、郎朗等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功也正是因为他们能将国际化艺术语言和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相结合。“艺术是无国界的,也是可以相融合的。”刘克清说。

当晚,刘克清和柳德米拉·卡尔普科的演绎堪称教科书一般的示范。他们吐息自然,声情并茂。柳德米拉在白俄罗斯被誉为歌剧《茶花女》中“最成功的薇欧蕾达”,她和刘克清在上半场演唱了多首《茶花女》选段,其中《真奇怪》也是中国国内少见的详细版。这位茶花女的戏剧花腔音域宽广、富有穿透力,为角色的诠释增添了激情。她和刘克清在《维奥列塔和亚芒(父亲)二重唱》中珠联璧合,将各自的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

音乐会压轴的《我爱你,中国》将气氛推向高潮,在艺术家们的带动下,全场观众起立齐唱,共同体会美声的气势如虹。演唱前,刘克清还深入浅出地给大家传授歌唱之道与音乐会文化,在幽默风趣的交流中实现了高雅艺术的知识普及。

让歌剧艺术大众化

除了歌唱艺术了得外,刘克清也是一位资深制作人,为中国歌剧打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他在高雅艺术推广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案例之一,就是2000年创下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超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他本人也于同年被中国《音乐生活报》评为2003中国演出十大风云人物。

在采访中,刘克清回忆道,当时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首次公开招标演出项目,刘克清以一句“让高雅艺术大众化”打动了评委。但当他提出要在上海体育场连演两场歌剧《阿依达》时,主办方颇为担忧,上海会有16万观众欣赏歌剧吗?有人担心观众坐不住,提出要缩减演唱时长。但刘克清坚持保持作品的完整性。“这恰好是培养观众欣赏水平的时候。”他坚信,将艺术做到极致,不怕没人买单。透过精细化的宣传推广,策略性的“饥饿营销”、恢弘的视觉冲击力……由他总策划、制作和现场执行导演,《阿依达》在世界歌剧演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给观众留下毕生难忘的观赏体验。“歌剧本身就是综合性艺术,歌剧导演需要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让观众获得最高级的艺术享受。然而目前很多歌剧是由话剧或舞剧导演执导,有些人对歌剧的戏剧性存在理解偏差,导致驴唇不对马嘴。”

自1993年以来,刘克清便积极投身于中外歌剧艺术的文化交流中。1996年,他将中国歌剧《原野》带到欧洲巡演,实现了中国歌剧的首次“出海扬帆”,让外国观众为中国美声倾倒。

2016年,59岁的刘克清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歌剧院——北京莱茵阳光歌剧院,他一肩挑起“管理”和“表演”重任,歌剧院的经费主要来自其演出收入。他通过个人的影响力,以委约作品、全球招募等灵活机制,为每部作品网罗优秀的歌剧编剧、指挥和独唱,保证了出品的艺术水准,而合唱团则通过专业化的群众艺术培训和与高校合唱团的紧密合作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该团每年演出两部歌剧,已成功演出歌剧《茶花女》《原野》《图兰朵》等经典。“今年是我们原创歌剧《红星照耀中国》和《大爱慈母颂》。”

谈到成立歌剧院的初衷,刘克清说,制作歌剧耗费耗时,在很多地方需得到国家和企业支持才得以实现。但他发现钱往往花在布景和灯光上,用以促进作品结构和艺术性的不多,这不利于激励主创人员发挥创造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推动作品的创新,让歌剧深入走进大众心中。“我现在60多岁了,可还想为中国歌剧多做点事,这也是因为我热爱歌唱。”

新闻推荐

悦景御峰花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公示

中开规示[2019]8号中山派诚中微置业有限公司向我局申请变更悦景御峰花园项目(地址: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小引村)地下室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