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山市最大的公共文化建设项目中山纪念图书馆昨起试运行

羊城地方 2019-11-13 15:08

中山纪念图书馆硬件设施一流

今日关注

羊城晚报讯记者林翎、通讯员高薇摄影报道:11月12日,中山纪念图书馆举行开馆试运行启动仪式。孙中山先生侄曾孙、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孙必达,中山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以及赖泽华、陈文锋、冯煜荣、徐小莉、李长春、何灿成等中山市四套班子领导等出席活动并为馆内孙中山铜像揭幕。

中山纪念图书馆是近年来中山市最大的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建筑面积达57660平方米,馆藏容量达320万册(件),阅览座位2000个,是一座集“公共阅读、信息咨询、教育培训、学术交流、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展览展示、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

图书馆由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设计。根据功能划分为信息资源交互平台和阅读空间共享平台两大平台及文献资源中心、知识媒体中心、全民阅读推广中心等三大中心。

在设计过程中,中山纪念图书馆遵循“人文、科技、绿色、便民”的理念,合理规划阅读空间、艺术空间、人文空间,尤其注重美育环境的营造。馆内孙中山雕像、室内大型壁画《香山星座》、室外大型壁画《中山寻踪》以及《和风拂林》系列彩色玻璃作品、《未来之门》系列壁画作品等均由中央美术学院唐晖教授、韩晓冬博士及团队创作。

作为市级公共图书馆,中山纪念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约300万册(件)。近年来,该馆抓住中山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契机,本着“惠民、利民、乐民”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延长服务链条,拓宽服务空间,基本建成以中山纪念图书馆为总馆、24家镇区图书馆为分馆、26家街区自助图书馆和270个行政村(社区)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了市镇村三级图书馆(室)通借通还。

2015年起,中山市三次获得“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荣誉称号。中山纪念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引领数字阅读潮流。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中山市e启阅数字资源平台(PC)、移动图书馆(手机)、微信数字资源平台(手机)等,全馆数字资源总量达130T,初步建成资源种类齐全、类型多样、服务方式灵活的数字图书馆体系。

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试运行后,华凯分馆正式关闭。由于新馆部分空间仍在完善,目前只开放1-3层。

新闻推荐

学校举办爱心“双11”

爱心商品交易会吸引了众多学生。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姜永涛通讯员王斐摄影报道)“双11”不仅仅是成年人的狂欢,中山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