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图书馆今起试运行市民可预约进馆读书啦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翔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涛
试运行期间进馆需要预约
中山纪念图书馆是近年来中山市最大的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建筑面积达57660平方米,馆藏容量达320万册/件,阅览座位2000个,是一座集“公共阅读、信息咨询、教育培训、学术交流、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展览展示、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
据了解,由于新馆部分空间仍在完善,试运行期间,图书馆开放区域为一至三层,包括一层中山书房(自助图书馆)、少儿阅读空间、报纸阅览区,二层青少年阅读空间、少儿多媒体阅览,三楼综合文献区、孙中山文献馆、香山文献馆、政协文史资料馆等区域,大约有60万册图书。从今日起,中山纪念图书馆将为读者提供图书(含电子图书)及报纸阅览、借还、查询等服务。
中山纪念图书馆试运行期间实行预约进馆管理制,预约途径分三种:一是微信预约,每天预约人数上限为2000人,额满停止预约(读者关注“中山纪念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入服务大厅进行预约。未办理借书证的市民,可在“活动预约”页面注册报名)。二是电话预约。开馆时间拨打电话88324502预约登记,每天可预约100人。三是现场预约。到中山纪念图书馆保安处预约登记,每天可预约100人。未预约读者到馆,则根据馆内实际容纳情况有控制地安排进馆。
目前,中山纪念图书馆设地下车位280多个,另外兴中园地下设360多个停车位,合计640多个地下车位供市民使用。
艺术元素处处可见
走入新馆大堂,国内最大的室内马赛克壁画《香山星座》是新馆最大的一件艺术品。高42.6米、宽4.4米、总面积187.44平方米的壁画被镶嵌在中庭扶梯之间,贯穿于中山纪念图书馆地下一层至七层,气势雄浑。作品从设计到制作历时约3年,制作共使用约200万颗马赛克。读者搭乘扶手电梯上下各楼层时可近距离欣赏不同的画面。
《香山星座》由孙中山巨型雕塑和壁画组成。其中孙中山雕塑以中青年的孙中山先生为原形,以动感的态势表现青年孙中山先生博览群书的好学形象。壁画以繁茂的榕树和火红的木棉为引,以“家”(家乡)、“国”(祖国)、“天下”(世界)为大叙事线索,以群像为主,辅以历史场景、建筑等相关元素,将陆皓东、郑观应、杨殷、王云五、吕文成、方人定、萧友梅、方成、古元等26位香山先贤集于一图。
中山纪念图书馆彩色玻璃画是新馆侧中庭的重要点缀,延续图书馆自然采光的环保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自然光线的映入。采用彩色玻璃为创作材料,以柔和清透的色调和自然风光构造的清新画面,酝酿一种轻松、安逸的阅读氛围。在阳光、灯光的交互映照下,一幅幅玻璃画玲珑剔透,流光溢彩。
这一组彩色玻璃画共有6幅,设计主题分别为“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人杰地灵”“和风拂林”“百花齐放”和“竹林问贤”,以岭南常见的动植物为画面主体,既体现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也用动植物旺盛的生命力象征了知识为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的强大力量。
上千中山市民参与开馆志愿服务
在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一楼的自助图书馆前,最近每天都能看到一群“小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从10月18日开始,他们每日准时出现在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贴图书标签、分类图书并上架,为图书馆如期开放奉献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千人来到图书馆从事志愿服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践行“博爱、包容、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
得知中山纪念图书馆开馆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筹备工作复杂后,中山市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在“志愿中山”发布志愿招募活动,号召热心市民为图书馆开馆筹备工作助力。信息一发出就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每天平均都有十余人前往图书馆参加志愿服务。
看着每天坚守的志愿者们,中山纪念图书馆馆长吕梅十分感动和感慨:“他们是图书馆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大爱精神,弘扬着博爱传统。”
感慨之余,吕梅也感到责任重大,她表示,新图书馆开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市图书馆人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开门办馆”集大家之智、借大家之力,不断优化和完善新馆建设,使其以最好的状态、最安全的环境呈现给读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丹丹通讯员宗轩)自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教体局结合教育系统“人多线长面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