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遗址“乐陶陶” 主题餐厅“船悠悠” 板芙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振兴

中山日报 2019-10-29 05:45

游客在白溪村体验传统民间工艺。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近年来,在全域旅游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乡村旅游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板芙镇正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推进“文旅结合”战略,特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板芙文化特色游”的线路雏形已现。

见习记者 陈伟祺

实习生 曾雁湄

■穿行里溪村探寻红色记忆

10月10日上午,路过一片翠微山色,记者来到了位于板芙镇南部的里溪村。村落道路干净整洁,在苍翠的凤凰木笼罩下,只见里溪村的标志石挺立于路边,石碑上的“革命老区”四个字,无声地记录着那段烽烟四起、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这里曾经成立了一支里溪抗日先锋队,这座修建于1988年的烈士纪念亭,纪念的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里溪籍烈士英雄。”村民梁伯告诉记者,里溪村不仅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最早推行“联产到劳”的“广东小岗村”。记者留意到,烈士纪念亭旁的里溪村党群修身中心,通过视音频、文字和图片,全面展示了里溪村“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来到里溪村,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打卡”,那就是当地人称之为“屋仔树”的奇景。这棵形状奇特的古榕树,树下镂空出一小片空地,顶上的树根盘出屋顶的形状。据说古榕树是月角开村先祖种下,距今已约140年。“以前这里有座土地庙,榕树的须根围绕着土地庙的屋顶往下生长,把整座庙的左右和后面都包住了,后来土地庙塌了,榕树的根部就成了屋仔的模样。”居住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由于“屋仔树”形状奇特,加之四周风景优美,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打卡”的市民,曾经一度成为里溪村的“名片”。

■传统陶艺生发新枝

“先有白泥坑(白溪村),后有香山城”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离开静谧宜人的里溪村,记者来到正积极打造 “中山陶艺文化之乡”文旅品牌的白溪村。在这片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和明清时期古瓦窑遗址的土地上,传统陶艺重焕光彩,在大盛陶艺文创基地生发新枝。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基地平均每天接待超过1000名游客,亲子同游居多。”中山市大盛陶艺文创基地董事长崔俊介绍,目前大盛陶艺文创基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设立了拉坯体验区、手作体验区、大师工作室、精品展示区、多媒体陶艺文化介绍区、沙画体验区等功能区域,大课室可容纳400人以上同时上课。“我们还打算引进造纸、蜡染,让更多的孩子体验传统民间工艺的魅力。”

这两年,大盛陶艺文创基地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市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下,已发展成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文化教育、慈善公益于一体的综合性陶瓷全产业链企业,对拉动板芙镇休闲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时尚文创与本土文化擦出火花

“文创”热潮这几年在中山十分火热。在板芙,就有一间以“水乡博物馆”为主题的餐厅,除了地道的美食,它还浓缩了板芙河东“村佬文化”和河西“疍家文化”的精华,集中展示了板芙水乡文化的风采。

记者发现,该餐厅是按板芙镇地理位置划分为河东区、河西区两部分。为体现出河东“村佬文化”,餐厅陈设了众多带有浓郁岭南园林风格的装饰和历史文物展品。另一边的河西 “疍家文化”,场景发生了明显变化,连卡座都设计成水上人家常用的小船模样。“每个卡座都是以板芙镇的主要景点来命名,11间包间则是以板芙镇11条行政村命名。”餐厅的主人雷钢荣介绍说,他希望将历史性学术性与休闲性相结合,给游客最佳体验。

在名为“深湾村”的包间里,记者看到,除了仿古颜色手绘出的民居和村貌,墙壁上还展示了该村历史沿革大事记,游客在包间里不仅能品尝美食,还能仿佛穿越历史回到数百年前的农耕社会,找寻当地人的历史足迹。

“从设计到正式开业,我们花费了近两年时间打造这家主题餐厅,不只是为了商业,更多的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板芙的历史,感受浓郁的水乡风情。”雷钢荣说。

新闻推荐

中山市首个旅游集散中心运营 游客可获一站式服务,年内还计划在古镇华艺广场再建一个

本报讯(记者张倩)昨日上午,中山市首个旅游集散中心在西区中山候机楼举行了揭幕仪式。副市长徐小莉出席仪式。记者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