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道,夕死可矣
●胡继宏
今人阅读古文时,常常对古人的一些言行觉得不可理解,比如这句“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论语.里仁篇》4.8节。直译为白话是:如果在早晨领悟到了践行道义的价值,当天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孔子说的这句话太短,解释空间特别大,怎么来理解争议也很大。很多人就批判孔子不爱惜生命,轻易言死,与当下社会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理念已格格不入。但是,也正是这短短七个字,千百年来激励着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的生死存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真理而死、为正义事业而死。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逮捕,6月18日就义。
瞿秋白得知临死的消息时,正在伏案书写绝笔诗,他一边挥笔一边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写完后,他上身穿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穿白布抵膝短裤,黑线袜,黑布鞋,来到中山公园凉亭。一位临场记者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描述:瞿来到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餐毕,出中山公园,步行二华里多,至刑场,系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的一片草坪。瞿一路手持香烟,顾盼自如,缓缓而行。沿途唱歌,《国际歌》用俄语唱的。到达刑场后,瞿盘膝坐在草坪上,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还有一个例子,“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的许多日本朋友苦苦劝说谭嗣同东渡日本,以躲避慈禧太后的搜捕,但谭嗣同不为所动。而谭的挚友大刀王五也曾力劝谭嗣同远遁他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其好意也被谭婉拒了。谭嗣同留下的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鹃;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至今读来,仍是让人荡气回肠,敬佩不已。
有谁敢说瞿秋白、谭嗣同是“未闻道而死”的吗?他们生而无怨,死而无憾,慷慨就义,愿意为“道”而死。那么就要问了,究竟什么是“道”?为什么值得为之付出宝贵的生命?
孔子所说的“道”,并不是平常口头上说的道理,有人把这句话解释为“早晨得知了一个道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这种解释显然是有悖常理的,一个人一生要明白的道理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明白一个就去死,那不知要死多少回。同时明白了道理不是为了去死,而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处世。
孔子所说的“道”,是领悟到了践行道义的价值,就像瞿秋白、谭嗣同,他们领悟到以死可以激发更多仁人志士为革命前仆后继,因此愿意以死来践行这种道义。死是一种手段,实现道义的价值才是终极目的。
所以,孔子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并不是推崇死亡,而是以死向生,让人们明白道义对于人生来说是多么重要。道义对于个人来讲,是人的脊梁;对于民族来讲,是凝聚人心的灵魂。
新闻推荐
中山市工商联举办商协会会长、专干培训班 提振商协会精英干事创业精气神
本报讯按照工作部署,10月23日,由市工商联、市司法局主办,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市律师协会承办,南头镇工商联(商会)协办商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