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抑郁障碍有征兆父母切莫不在意 中山市对学生各类心理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并对部分学校进行抽样调查
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其中,有30%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抑郁症状,有4.76%-10.9%的儿童青少年出现过不同的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目前患病率在5%左右,多在11-13岁开始起病,高峰年龄15岁,女孩多见,青春期女孩的患病率是男孩的2-3倍。
市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任衍镇曾做过一个课题,通过对中山部分学校进行抽样调查,学生群体中各类心理问题的总患病率在18.76%左右,抑郁障碍大约7%。孩子哪些症状可能有抑郁倾向?昨日,记者采访了市心理卫生中心相关医生。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陈施雅 朱晓翠
考试前夕开学之后是发病高峰期
抑郁障碍是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及意志活动减退等,可伴有焦虑、自杀观念和行为,也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睡眠及饮食紊乱,躯体不适等表现。
市心理卫生中心相关数据显示,该中心2019年接诊2000多人,其中六成来访者为未成年人,就诊原因以抑郁症、适应障碍、睡眠障碍、焦虑症、多动症和孤独症为主。前来就诊的青少年逐年增多,其中情绪问题最为突出。
市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蒋廷云表示,青少年由于其特定的年龄段,身心都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特定环境及语言表达受限,症状不典型,临床症状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情绪不稳、心烦、易怒及易发脾气,对挫折抵抗力低,难以集中注意力,兴趣下降、自我评价低,躯体不适、食欲下降、入睡困难或易惊醒,孤僻和社会退缩,从而引起各种行为问题:沉迷游戏、吸毒、泡吧、割腕(自残)等。
蒋廷云分析,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影像及心理社会环境的因素都有,病因复杂,目前病因仍不明确。目前中小学学生多为“00后”及“10后”,自幼生活条件相对优越,较少受到挫折,逆境商发展受限。青少年进入中学后由于环境适应、学业负担加重及竞争压力增大,加之个体易感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若长时间调整不过来,部分会出现抑郁症,近年临床工作中发现,每每在考试前夕或开学之后都是抑郁就诊高峰期,寒暑假期新发病例相对减少。
孩子经常哭泣或患上抑郁障碍
◆案例一:李某,女,13岁,初一学生,因情绪低落、不愿上学由家人带来就诊。经心理疏导,学生反映自己从六年级下学期就开始出现情绪低落,整天愁眉苦脸,开心不起来,自己以前喜欢的画画和听音乐都不感兴趣了。夜间睡眠差,晚上很晚才能睡着,易惊醒,早晨常四五点就醒了,醒来就等着天亮。整天都感觉很疲惫,打不起精神,不愿出门,也不愿同其他同学交往,感觉自己脑子变迟钝了,上课集中不了注意力,记性也变差了,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因担心家长责骂自己,一直没给家人讲。后来勉强参加中考,考进一所普通中学,假期虽轻松了一些,但情绪一直开心不起来,九月开学后彻底崩溃了,在学校里经常哭泣,不愿上学,老师和家长发现异常后建议心理专科诊疗,后经检查诊断为抑郁障碍(中度),经心理及药物治疗,目前抑郁情绪缓解,持续服药,已返校上课。
◆案例二:陈某,女,14岁,初二学生,因情绪低落、自残由家人带来就诊。据悉一年前开始出现情绪低落、不开心,学习成绩下降,易发脾气,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自己给学校丢脸,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偶有自言自语,感觉有个声音来安慰自己,但看不到人。有次尝试用指甲或小刀划自己手臂,看到有血渗出感觉疼痛后抑郁情绪会缓解一下,后来多次用这种方法缓解自己情绪,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手臂划痕整天穿长袖衣服,暑假无意间被家长发现,逼问下出现情绪失控,言语消极,家人遂带来就诊,诊断为重度抑郁发作,经系统心理、药物及物理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抑郁障碍有苗头 家长千万别忽视
任衍镇医生表示,家长和老师平时如果发现孩子整天愁眉苦脸、自诉情绪低落、郁闷、不开心;不愿意活动、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兴趣丧失;缺乏自信心,自卑、自责;感到自己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厌学;好发脾气,容易激惹,经常跟父母、老师争执,严重的反复脾气爆发;总是考虑死或有自杀的想法;睡眠障碍,学习下降等等。
“如果孩子或学生出现多个上述表现,不要急于批评或指责,以免加剧对抗情绪,在关怀的前提下,耐心引导孩子表达,积极倾听,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了解孩子近期是否发生了明显的生活事件。”任衍镇表示,若无明显生活事件,孩子这种精神状态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就要高度怀疑抑郁的可能,应就近寻找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进一步识别,暂时不方便也可先拨打中山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88884120)进行初步咨询,然后约定心理医生进一步面询明确,进行系统、规范的诊疗。
任衍镇表示,抑郁障碍会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多数患者存在复发倾向,一些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可持续到成年。因此,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是良好预后的关键。目前治疗抑郁障碍的方法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
怎么预防抑郁症?任衍镇表示,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患上抑郁,平常要坚持体育锻炼,学会缓解压力、调节情绪,避免不良生活习惯,保持社交,增加兴趣爱好。在压力过大、自身无法排解的情况下,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相关新闻
呵护青少年 不成熟的心灵
西区聚星学校举办心理健康素养提升讲座
本报讯 读书成绩下降心里郁闷怎样办?父母吵架怎样才能保持平静的心情? 10月14日,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系列活动青少年专场讲座在西区聚星学校举行,心理咨询师许敏坚用互动的方式,教会同学们如何管理好情绪,做一个心身健康的学生。
在讲座上,许敏坚心理咨询师以“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为题,重点讲解了思维、生理反应、环境状况及情绪四者之间的变化联系,分享了认识情绪、情绪产生的因素、能量层级、情绪的来源、自我的层次等相关知识,以及避免消极情绪的5种方法。她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教中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做情绪的主人。期间,她又带领同学们做了一些心理健康的测验和小游戏,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其中,气氛十分活跃。
许敏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由于生理、心理及学习方面还没调整过来,容易出现冲动、叛逆、郁抑、人际关系不良等心理问题。
比如有的平时很活泼,突然变得不说话;有的平日里很安静,有一天一下子大发脾气,这说明他已压抑很久了;有一些同学平时很孤单,独来独往的,就容易被人孤立,被人欺负,这样的孩子也容易出问题;还有一种“小霸王”式的同学,他们想通过出格的表现来求关注,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
许敏坚说,如果孩子出现了上述情况,家长和老师就要特别关注他们,给予他们帮助。同时,要鼓励孩子积极融入团队,让团队的力量来帮助他们。如果老师或家长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没有及时关注到或是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来解决,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自杀、自残或是离家出走的严重后果。
“家长、老师要和孩子共同成长,并呵护他们不成熟的心灵。”许敏坚认为,家长要学会和孩子相处,用适当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
据悉,当天的活动由中山市卫生健康局、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中山健康教育所、中山传媒联合承办,易读写学童启能中心支持开展。(蔡伟强)
新闻推荐
“孔雀”西南飞 如何成“凤凰”? 在国美电器、苏宁易购等大卖场少见中山家电品牌,引起业内人士深思
走在重庆最大的商圈之一观音桥商圈,鳞次栉比的高楼、丰富多彩的商业业态和潮水般的人群,彰显了商圈的吸引力。顺着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