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00亩山林的绿色守护者 40名护林员用默默守护换来中山“绿核”满山苍翠
五桂山拥有全市保存最完好、森林面积最大的自然生态资源,山林面积8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1.2%以上,是中山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在这95000余亩林地上,40名护林员们朝出暮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默默守护换来满山苍翠。
文/本报记者 张房耿 见习生 文露漪 通讯员 陈结婷
图/本报记者 文波
■一名护林员分管5000亩山林,每日至少巡2遍
护林员主要负责山道的每日巡查,预防森林火灾和险情。和其他护林员一样,练镜文负责约5000亩山林的巡查。每天早上8点30分,他准时到达负责的林地片区。登记信息,领取护林员专用的摩托车,检查了灭火器等装备后,便开始每日的巡山工作。
大尖山不高,海拔只有396米,但作为中山的脊梁,它几乎是独立成山,险要异常。记者9月24日跟随练镜文出发巡山时,车辆可以从大尖山森林公园山脚沿着平整的水泥路环山而上,5分钟就能到达山腰的第一停车平台。
而12年前练镜文当上护林员时,五桂山里不少林区都是土路,“那时我们巡山,路上都是尘土,最怕下雨天,雨水会把土路冲出一道道泥沟。我们穿着雨衣骑摩托车上山特别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滑倒。”练镜文说。
如今,即使有了水泥道路,护林员们也无法直接骑车巡完整个片区。“以大尖山来说,我们骑摩托只能骑到第一停车平台,接下来的陡坡都要用脚走甚至是爬上去。”
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半,除了中午1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每个护林员们都需要将近5000亩的林区巡查至少2遍。
■劳累与危险并存,每一次穿行都像探险
上午10时,秋日的阳光已经有些毒辣。循着护林员们日常巡逻的大尖山防火线走去,山脊上一条若隐若现的小路,身旁是半只手大的蜘蛛,树下蚂蚁密布,树根和乱石从地下冒出,一不小心就会踩空滑倒,这就是练镜文每个月都要巡查的路线。
高山密林,人迹罕至。除了孤独,与护林员相伴的,还有未知的危险。每一次穿行,都像一场未知的探险。打草惊蛇对护林员来说,不光是一句成语,更是保护自己的宝贵经验。“我们巡逻的时候常见到蛇,有眼镜蛇和蟒蛇,有时离蛇只有一米才发现。各种毒虫也多,巡山的时候被虫子咬到脖子又红又痒,药酒成了随身必备用品。”练镜文说,巡山其实最担心的是意外受伤,所以护林员碰到陡峭的小路时都会手脚并用,格外小心。
山林巡查一日都不能松懈,护林员每周1天的休息和每天1个小时的午餐时间都需要轮班进行。和练镜文一起搭档轮换午饭时间的护林员是石鼓村的李国斌。巡完山,52岁的李国斌摸着自己的膝盖感慨,因为常年走路,他的膝盖半月板已磨损,不时疼痛。
■随时准备参与救援,默默守护森林城市
护林员的工作四季有着不同的艰辛:夏日巡山酷暑难耐,等到秋天后天气转凉,又得担心雨水减少,森林火灾发生。除了森林防火和保护树木工作以外,他们还得紧急出动在林地道路指引及搜寻受困人员。护林员们还得保持手机24个小时通畅,一旦山林发生险情,或是需要搜寻游客,无论多晚,一个电话就都得马上出动。
两年前,两名男子在大尖山攀登,其中一人不小心扭了脚动弹不得。当天下午1点,负责大尖山林区的练镜文接到救援通知,马上带着消防队进山搜寻,搜救位置都是人迹罕至的小路,在护林员带领下,救援队最终在山脊位置找到了伤者。练镜文带着消防员们用担架扛着90公斤重的伤者翻过大尖山,从金钟水库的近路将伤者送往医院。忙完已经是下午5点多,他接着又爬一遍大尖山独自返回家中。
绿色宜居,是中山的特质和符号。在40名一线护林员守望中,五桂山这座中山的“绿核”“市肺”近年来均无重大山火发生。去年10月15日,中山获得森林生态建设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整个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面积1.6万亩,其中有7000多亩在五桂山。今年,五桂山申报认定2019年度广东森林小镇工作也已顺利完成。
新闻推荐
本报民众讯(通讯员梁正如)9月10日,民众镇公示2018年度民众镇鼓励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情况,该镇拟发放2018年度鼓励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