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红利加持 中山未来可期

广州日报 2019-09-30 04:00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中山对接国际资源的步伐明显加快,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作为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登陆点,翠亨新区未来将成为中山对接深中通道、对接珠江东岸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中山健康医药产业成为近年中山成长最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经过多年探索发展,中山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与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密切经贸往来,有近4300家境外企业在此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中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围绕深中通道谋划推进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中山市正奋力朝着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目标迈进。

文/张翔宇、曾毅峰图/于涛

“大交通”建设将通联大湾区

作为横跨珠江两岸的又一超级工程,深中通道进入建设关键期,全长24公里的通道通车后,将极大缩短东西两岸城市间的距离,大湾区城市群的物理联通将更为畅通。

围绕深中通道谋划推进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承接和利用大湾区中心城市优势资源,中山正式打响大交通建设攻坚战,计划在2024年前投入1500亿元加快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打造珠江西岸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实现半小时可达广州、深圳中心城区,1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市。

如果说深中通道弥合了大湾区东西两岸原有的城市间断层,那么城际铁路交通的规划,就是中山和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标志。当前中山正在积极推进深茂铁路建设,谋划推进广中珠澳高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加快广州地铁18号线、佛山地铁11号线延伸至中山的进度,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2018年末,中山与广州两市政府共同签署的《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山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中山跨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框架协议》,其中备受瞩目的广州地铁18号线有着详细的工作目标、合作内容和推进机制等。根据今年公布的《中山市岐江新城提升规划》,广州地铁18号线有望从马鞍岛北部接入,经过开发区、东区直抵岐江新城。

同时,近年来,中山致力于打造“外连内畅、多方式一体化”的交通网。2017年,“水上深中通道”通航,将中山与深圳间的交通时间缩短至45分钟;同一年,中山站开通直达北京、上海、成都等数十个大中城市的高铁线路,并实现了南沙港铁路中山段动工建设,中开高速、东部外环高速、西部外环高速动工,广中江高速、香海高速加快推进,使全市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215公里,超过历年所建成的高速公路里程总和。

1500亿、四纵五横、二环十二快……众多的数字与蓝图勾勒出的是中山以深中通道建成时间为节点,构建大湾区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决心。

翠亨新区建设加重产城融合

与广州南沙相望,与深圳前海一水之隔——作为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登陆点,翠亨新区未来将成为中山对接深中通道、对接珠江东岸创新资源的一个重要平台。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积极推动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工作部署中,明确要顺应大湾区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推动中山环湾布局,加快城市发展重心向东延伸。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坚持将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一体规划建设,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顶尖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日前,《中山翠亨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和《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草案同步向社会征求意见。翠亨科学城、岐江新城、十大公园群等一批重大城市规划优化调整,被认为是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积极信号,表明中山参与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这给翠亨新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可能。结合新的发展机遇和任务,翠亨新区对空间规划进行了一次新的调整。这次规划提出,翠亨新区将形成“双心、一轴、多廊、六区”的空间结构。

其中,“双心”是结合翠湖公园及其周边打造北部区域的生活休闲中心,为工业片区就近提供生活性服务的工业邻里中心;“一轴”是沿翠海道打造多元等功能的城市综合发展轴;“多廊”是沿主要河涌水系打造景观廊道和视线通廊;“六区”是产业提升发展区、北部综合服务区、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智造区、客运码头商业商务区、生态休闲区六个功能区。

从近日中山翠亨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可以看到,新规划更加注重对深圳等珠江东岸的产城融合衔接,如马鞍岛中北部地区需要由原来的产业用地为主调整为以新型产业用地、综合服务、科创研发为主的综合功能区域;而马鞍岛南部则打造以科创、文化、商业商务、居住配套等功能为主的翠亨新学城。

科技创新频频发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五个定位,其中一个就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明确提出“支持中山推进生物医疗科技创新”。近期,中山在这方面频频发力:2019年4月2日,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正式落户中山;药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山倡议发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药物联盟”……截至去年底,中山健康医药产业产值逾800亿元,成为近年中山成长最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健康医药产业是中山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山共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有3个,包括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白色家电;超500亿元产业集群5个,包括灯饰、健康医药、纺织服装、光电装备、LED产业集群。

做优传统产业、做强新兴产业都离不开创新支撑。中山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去年中山引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鼓励、促进创新方面,中山作出了不少有效探索,其中“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中山古镇模式”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执法咨询委员会第十三届会议上推介,中山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模式、中山知识产权保护经验获得各国代表的肯定和好评。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中山对接国际资源的步伐明显加快,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2017年,中山市与伯克利孵化加速器——SkyDeck(天台加速器)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后者在中山开展“全球创始人计划”,为中山的初创企业提供加入国际加速器机遇,对接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同年,以色列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落地,哈工大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挂牌。

接下来,中山将以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三角迪茵湖“两区一湖”创新平台为依托,以九大市级产业平台为支撑,加快建设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吸引青年人才来中山创新创业,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促进创新资源和成果向中山快速转移转化,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蓄力发展

交通

计划在2024年前投入1500亿元加快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实现30分钟可达广州、深圳中心城区,1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市。

产业

中山共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有3个,包括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白色家电;超500亿元产业集群5个。

创新技术

截至2018年,中山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456家,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69家,总量超过2300家。

专题

新闻推荐

礼赞祖国·逐梦前行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刊T1-T32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我们心潮澎湃,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