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镀膜机有了国产“发动机” 中山孵化企业自主研发的离子源系列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中山日报 2019-09-27 05:20

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端离子源核心装置。本报记者 夏升权 摄9月25日下午,记者走进中山市博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博顿光电”)离子束微纳制造设备与工艺试验中心,只见一台米白色的大型真空镀膜机井然有序地运行着。

“它可不是一台普通的真空镀膜机,这台镀膜机里镶嵌了我们自主研发的高端离子源系列产品。如果这台机器从国外进口,至少需要200多万元。”中山市博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冀鸣自信地说,如果把真空镀膜机比作汽车,他们研发的高端离子源系列产品就相当于它的发动机。

■80后创业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离子源技术原来大部分应用在高端科研、航天航空和军工领域,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很多领域都能接触到高端离子源技术做出的产品。”冀鸣说,比如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各类屏幕、越来越强的成像功能、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炫彩膜后壳等,这都是通过镶嵌了高端离子源设备的真空镀膜机实现的,因为高端离子源技术能够让光电元器件具备特殊的光电性能,并通过膜层实现各种功能。

研发出高端离子源系列产品的是三个同为80后大学同学。研究生毕业后,三人在电子信息和光电行业摸爬滚打多年。2015年,他们聚在一起,开始自主创业,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高端离子源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并打破了国外对该技术产品的垄断,填补了国内高端离子源技术空白。

2016年,博顿光电落户火炬区工研院,同期参加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中山赛区),获得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一等奖。2017年,团队的《离子源装置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获得中山市重大科技专项。今年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在先进制造行业决赛中获得三等奖。

冀鸣表示,掌握离子源技术不难,最难的是做出高端离子源系列产品。

冀鸣以其中的特种开关为例讲述了研发过程的艰辛,“当时研发需要特种开关电源,这种电源能让几千伏的电压迅速下降到几伏,跟传统电源有着很大差别,市场上买不到,我们只能自己购买电子模块,自主研发匹配应用,前后一共烧了30多块电源才成功。”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研发团队也曾尝试过外包项目让其他公司生产,“那些公司不能理解我们的需求,做出的产品不符合预期。”冀鸣说,走了很多弯路后,团队还是选择自主研发。

现在,博顿光电研发出高端离子源系列产品主要有中空阴极霍尔离子源成套设备、射频离子源成套设备、射频中和器、中空阴极中和器等,已拥有核心专利近30项,近10项发明专利,近2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PCT(专利合作协定)专利申请,和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均有合作。

■国产化产品抢占真空镀膜机市场

经过前期研发和市场开拓,今年5月,博顿光电迎来第一批订单。该公司也于今年初从工研院搬至火炬零壹共创孵化器进行加速,办公面积由过去的40-50平方米,到现在的500-600平方米,而且正在寻找新的空间,以释放产能。

“一台高端离子源系列产品在20万到50万元,同类的国外进产品,需花40万到100万元。”冀鸣表示,没镶嵌高端离子源系列产品的真空镀膜设备只能满足几层到十几层的镀膜,但是如果镶嵌高端离子源系列产品,则能实现上百层的镀膜,这能让生产出的产品更精细,提升产品附加值,使产品更具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也能更高。

据冀鸣介绍,目前国内高端离子源市场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原有的真空镀膜设备没有镶嵌高端离子源系列产品,有着升级需求,这个存量市场规模约30亿元;另一部分是新增市场,企业每年生产新的真空镀膜机需要镶嵌进高端离子源系列产品,这类市场也差不多有30亿元规模。

冀鸣说,现在生产真空镀膜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四川、辽宁沈阳等区域,也都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本报记者 谭华健 见习生 陈雪琴

新闻推荐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金银纪念币套装到货

本报讯(见习生陈雪琴记者查九星通讯员郑秉愉)昨日,记者从东区集邮旗舰店了解到,市民通过邮政渠道预订的首批《中华人民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