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博爱医院举行“国际聋人日”义诊 提供30个免费 耳聋基因检测名额

中山商报 2019-09-20 02:22

9月22日(本周日)是“国际聋人日”,当天上午9时至12时,中山市博爱医院将在门诊大堂举行专家义诊活动,向有需要的市民提供30个免费耳聋基因检测名额。

记者 范展颢 通讯员 王蓉

新生儿听障亟待重视

据介绍,成立于1951年的世界聋人联合会,自1958年起将每年9月的第4个星期日定为“国际聋人日”,旨在帮助聋人康复,捍卫聋人权利。我国在1955年加入世界聋人联合会,1958年起参与“国际聋人日”系列活动。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听力残疾人约有2057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6%,居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等五大生理障碍人群数量之首。每年约2000万名新生儿中,约3万人存在听力损害问题。聋人群体往往在表面上看起来与普通人无异,导致其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不被大众理解的尴尬。此外,新生儿存在听力损害问题,若不实施听力补偿措施,将直接影响其语言、社交、智力等能力的发育。

市博爱医院的相关负责人指出,本次专家义诊提供免费的耳聋遗传问题咨询,以及免费耳聋基因检测预约。其中,免费检测面向遗传性耳聋患者、患者父母等开展。有需要的市民,可在义诊当天携带过往就诊病历及检查结果,到现场登记名额。

两种手段协助患儿重建听力

记者获悉,与其他生理障碍相比,听力障碍的康复训练难度相对较低,训练效果相对较好。

该负责人建议说,如果孩子被医院确诊为听力障碍,应尽早地为孩子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再以坚定的信心、耐心和恒心,科学地对孩子进行听力语言训练;积极与医务人员、语训中心教师配合,力争使自己的孩子如同正常儿童一样成长。

据介绍,听力障碍康复的要诀是“三早”,即“早发现、早补偿、早训练”。3岁前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言语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患有听力障碍,则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言语以及其他方面的发育。

记者了解到,听力补偿或重建的手段,主要包括“助听器选配”和“人工耳蜗植入”。对于“助听器选配”,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应选配助听器,听力障碍的程度一般在“中度”至“重度”。有专家主张,“轻度”听力障碍也需选配助听器,进行听力矫正。

至于“人工耳蜗植入”,其植入的装置是一种模拟人体耳蜗功能的转换器。它将声音信号通过言语处理器转变成电信号,传入内耳的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对于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患儿而言,如果佩戴助听器后无明显效果,经术前评估后,可植入人工耳蜗。需要强调的是,越早植入,效果越好。

高额补助支持患儿恢复听力

记者采访获悉,去年实施的《中山市残疾人保障办法》(下称“《办法》”),为听力障碍患儿和成年患者提供高额补贴,支持该群体恢复听力。

市残联的相关负责人解读说,《办法》要求中山市医疗机构及康复机构,在对儿童实施健康检查的同时开展儿童残疾筛查服务,重点对视力、听力、肢体(脑瘫)、智力、孤独症五类残疾儿童进行筛查和预防,建档立卡。0—17岁的中山市户籍听力障碍患儿,配置人工耳蜗的自付部分费用,最高可补助80000元/耳;配置助听器的自付部分费用,最高补助12000元/耳。中山市户籍成年人配置助听器,自付部分费用的补助金额为最高6000元/耳。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中山市患儿恢复听力,《办法》除了提供“硬件”方面的补助,同时还提供“软件”援助。对于在公办康复机构接受抢救性康复训练的0-6岁户籍残疾儿童,免收康复训练费和保教费。此外,在本市其他定点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的0-6岁户籍残疾儿童,按照每人每年30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新闻推荐

逾七成受访家长青睐公办幼儿园中山学前教育需求情况访谈报告出炉,择园首看师资力量

中山学前教育需求情况访谈报告出炉,择园首看师资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