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低谷,闯过高峰的15年 中山楼市回归“房住不炒” 擦亮宜居生态招牌
|关键词:新面貌|
继1997年获评“联合国人居奖”之后,2007年中山获“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2018年中山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些年,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中山变得愈加美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话常说,十年人事几番新,新老花旦别样红。时间的重量,对于中山这座城市而言,最大的体现莫过于其过去15年的快速发展、巨大变化。尤其对于中山房地产市场而言,过去15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疯狂”的岁月。从外来开发商屈指可数,到全国开发商蜂拥而至;从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一系列的楼市调控出台;从深中通道动工前后备受全国各地购房者追捧、量价齐升的2016到2017年,到今年大湾区规划的出炉……中山房地产市场越过低谷,闯过高峰的过山车式发展历程,绝对是中山城市发展的最佳“见证人”之一。接下来,记者将为大家盘点多年来中山楼市一些里程碑式的事件和现象。
撰文|记者 梁展宏
昔日:
外来开发商:从屈指可数到蜂拥而至“瓜分”中山市场
相信不少人还记得15年前,当时,中山楼市还是那个一众本地开发商、雅居乐等个别楼盘品牌占据的年代。2004年,万科推出了其在中山的首个大型楼盘——南区万科城市风景。当时,无论是万科在中山的知名度,还是项目本身所处的位置而言,其表现也只能一度用“挣扎”来形容。
直到2010年前后,外来开发商开始逐步大举进驻中山,期间保利、中海、远洋等在土地拍卖市场上动辄几亿元、十几亿元的大手笔,更是让不少中山人首次认识到了外来房企的影响力。随着央企、民营龙头等开发商的不断进入,中山过往以本地开发商“一统天下”的格局,也在外来“大鳄”强有力的市场冲击下不断打破。
到了2015年后,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动工建设、通车等消息一度甚嚣尘上,而此时的中山则迎来了外来开发商进驻的又一波爆发潮。在中山新一轮的土拍热潮下,碧桂园、美的、融创、万科、恒大、保利、中海、时代、福晟、新力等一大批外来上市开发商也开始了新一波在中山市场的布局,中山楼市也正式进入到了“战国群雄”时代。
◇专家观点:
合富辉煌中山公司市场分析人士谢仲娟:在深中通道、深茂铁路、高速公路等建设利好下,近年外来开发商靠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等带动不发达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带动商户的进入及片区的繁华。相对来说,外来开发商的视野更加广阔,可以给中山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也能推动中山的居住水平的整体提高。除此以外,如今,外来房企在中山的布局形式也越发多样,如收购、并购、合作开发等快速落地的举措也带动了市场成交。
中山中原地产分析人士郭光喜:随着房地产行业集聚度的不断提高,未来大型外来房企在中山的话语权也将越来越强,竞争也会日趋激烈,而本地房企转型也无可避免。
如今:
迎来调控常态化时代
2016年12月30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工程正式施工。深中通道是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大桥,是世界级超大的“桥、岛、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路线起于广深沿江高速机场互通立交,在中山市翠亨新区马鞍岛上岸,终于横门互通,全长24公里,预计到2024年前后通车。
作为港珠澳大桥后又一条世界级跨海大桥,深中通道不但有望让珠三角东西岸的交通“天堑变坦途”,更是连接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联通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功能组团的重要交通纽带,是粤东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便捷通道。
众所周知,在如此多开发商扎根中山离不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高速公路等一众交通规划的积极利好。正因如此,2017年3月底,中山首次出台限购政策——《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山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落实商品住房价格备案审查,严格明码标价制度;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实行住房限购及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强对商品住房销售的金融监管;加强房地产中介市场整顿;加强房地产市场舆论引导等五个方面,对中山楼市做出进一步规范。
从那时起,中山楼市也开始与全国房地产市场一样,进入了跨越年度的“调控常态化”时代。对于过去两年多以来中山出台的各类促进楼市健康发展的“微调控”措施,购房者、开发商也早已见怪不怪。
未来:
房住不炒时代,中山需擦亮宜居招牌
一座城市是否宜居,往往决定一座城市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2007年,中山获“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这也是继1997年获评“联合国人居奖”后,社会各界对于中山这座幸福宜居之城的再度肯定。
2018年底,中山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前中山有9个镇有望成为“广东省森林小镇”,数量为全省最多。绿色,已然成为中山人居环境的又一个重要金字招牌。此外,近年中山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对此,早前都有业内人士认为,多年来,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中山,其宜居水平在粤港澳地区一直有口皆碑。在房住不炒的国家政策定调下,房地产行业去过度投资化、投机化的趋势不会改变,而中山房地产开发更多将回归满足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居民生活等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地方经济、产业、生活配套、生态环境的发展,擦亮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的金字招牌,让更多的外来人口愿意在中山安居乐业,这样才能真正让中山楼市落实到“房主不炒”的健康发展轨道上。
新闻推荐
中山市积极推进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建设 转化尖端装备研发成果引进超亿元项目175个
9月2日,第五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媒体团走进中山市,图为记者们在中科富海公司采访。本报记者余兆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