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区 为守护绿水青山探索新径 小榄镇北区社区建设近零碳排放社区获省里肯定,为中山构建低碳环保社会提供参考范式

中山日报 2019-08-28 04:50

居民屋顶安装着光伏板,发电除自用外还能卖钱。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供图社区的低碳驿站,也是村民的种植乐园。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供图核心提示

“这里是我们正在安装的充电桩,可以联网光伏发电设备。”在小榄镇北区社区福兴新村的大门口,两位师傅正在忙着安装充电桩,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主管赵小雯在现场介绍说,这是中心在社区里探索新的低碳项目。

2018年,福兴新村入选广东省绿色社区,成为中山市唯一入选社区。那时起,这个社区引起媒体关注。今年,随着《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小榄镇北区社区再度引发关注。

《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推进广州、深圳、中山等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支持佛山禅城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和中山小榄北区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

“这对我们来说肯定是种鼓励。”中山市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主任何益清说,自从2015年推广光伏发电节能项目后,发现推广低碳模式并不容易。在福兴村,他们正在尝试更加贴近群众的低碳模式。

本报记者 隋胜伟

尝试低碳从共享空地开始

走入小榄镇祥福成路,路边就能感受到福兴新村的低碳“范儿”。大门口光伏板下面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低碳节能的指示。这块显示屏,就是一件低碳节能的设备样板。

左手边,是一片社区农园,走进里面,可以看到有瓜果蔬菜种植,还有园林作物,每一块地前面,都挂着“农场主”的牌子,上书“焯哥农场”“甜甜农场”之类的名称 ,标志该地块已经有主了。小小的一块地里,作物生长茂盛,有的园林绿植长了一人多高,有的瓜藤已经爬满,还有橘子树挂上了果。

“现在居民接受程度高很多了,刚开始可不容易。”小榄镇北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麦欢成说,当时中山市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刚刚进驻时,要在门口建设驿站,有些村民有些意见,有的不理解。因为这块空地是大家共同的。后来低碳发展促进中心采用了新的方式沟通,一边建设驿站,一边将对面的空地改造成农园,引导村民用低碳模式种植。这种共享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从那时候开始,驿站进驻,一些低碳工作也随之开展。

利用有利条件

推广家庭光伏发电

说起福兴新村的“低碳达人”,麦欢成当之无愧。

早在低碳中心在福兴新村试点推广光伏发电之前,对低碳深有研究的麦欢成就开始了自己的尝试。他自己投资数万元在自家的屋顶上安装了光伏板,还为街坊们传授经验。

不仅如此,麦欢成还把低碳理念贯穿到家庭生活中。他用年橘、果皮和菜叶放在封闭的桶里,数月后,他可将酵素液拿来制作洗涤用品,发酵后的渣拿来做化肥。他还购买了水培蔬菜设备,种的蔬菜已经吃过两茬。如今家里装修,他打算将水培装置送给学校作为科普器具。此外,他还安装了雨水收集系统。

麦欢成说,以屋顶的光伏发电装置为例,除了自用,多余的电可以卖给电网,到时候成本收回来了,就是纯收入了。当然要收回成本还需要一段时间。

福兴新村之所以成为低碳社区的试点,与它自身的条件有很大关系。

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主任何益清接受采访时说,福兴新村可以说是传统农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上世纪90年代末,小榄镇进行建华花园开发,原来居住于此的本地居民, 便安置到旁边到福兴新村内。该村落内的别墅,由开发商统一修建,于是整条村外观上如城市小区一般整齐划一。但和城市小区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物业、没有围墙,600多户常住人口仍然按照原有的方式生活。

麦欢成说,因为每家每户都有独栋的小别墅,屋顶和天台的空间比较合适安装光伏板,并入电网也因单户结算易于操作,所以这个小区成为尝试低碳生活模式的地方。

记者走访当天,光伏公司的工作人员正用无人机拍摄社区光伏板使用的情况,通过屏幕可以看到,屋顶罩上了黑色的光伏发电板的别墅也不太多。

“我们一开始只有4户,现在有18户。”何益清说,尽管推动慢,但是通过几年努力,尝试使用光伏发电板的业主也越来越多了。

倡导低碳

必须让群众品尝到“甜头”

在福兴新村,人们对低碳的认识,仍存在差异。

8月19日16时许,55岁的麦伯蹲在家门的花盆前,小心翼翼地摘下几个绿色的小辣椒准备晚餐之用,在他们家的天台上,可以看到架起来的光伏发电板,他们家是最早一批尝试使用光伏发电的业主。

“想试一下,也没啥。”麦伯笑着说,如果能节能,还能有收益,也是件不错的事。记者从中山市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了解到,该社区居民如果同意光伏发电模式,可以免费安装设备,前六年的受益作为项目成本,由中心收回。之后的受益,归业主个人所有。

“像今天这种天气比较热,温度高,白天可以发电约24度。”在低碳中心开始实施项目前,麦欢成说,白天发电量如果抵扣当天用电量还有富余,那么并入电网后就可以产生效益。

低碳、可以通过省电“赚钱”,这样的好事,并不是容易说服所有人。记者在社区里随机采访一位阿伯,没说几句,阿伯摇着头说“不好讲”走开了。

“很多居民不知道低碳到底怎么回事,似乎离他们很远。”何益清说,转变观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要不断探索,用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让大家享受到好处,才能见效。

垃圾能换钱吸引4成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在低碳驿站的后面,有一个绿色的大“呐吉岛”——这是今年7月份低碳驿站引进的垃圾分类设备。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主管赵小雯打开机器盖子,将一个废旧物投放到设备里,设备马上显示:本次产生呐吉币0.28,垃圾种类为织物。

分类投放进设备的可回收垃圾,通过累计,可以实现收益。“我们垃圾都投放在那里。”麦伯告诉记者,他的爱人用手机注册了会员,每天都将垃圾分好类别投进去,参与呐吉币兑换。

记者看到,设备里铝制品、铁制品的集纳箱已经装了大半。

赵小雯说,刚开始投入使用这个设备的时候,大家积极性非常高,一周就得将垃圾处理卖掉。现在基本上两周左右就得将垃圾卖掉,否则就不够空间储存。

据赵小雯介绍,该智能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指导居民开展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及其他垃圾的分类工作,促使垃圾源头减量,现小区内注册人数已达40%。

让更多“黑科技”帮助社区进行低碳生活

记者从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了解到,小榄镇北区近零碳排放区社区试点项目,正在逐步完善社区碳排放管理体系,现已建立政府+社区的项目管理团队,定期组织开展社区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设,已完成编制2017年近零碳排放社区碳排放核查报告,正在编制2018年的报告。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下一步将建设社区碳排放管理及信息发布机制,公布社区碳排放核算等信息。

在社区低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项目还深挖社区公共区域的低碳技术应用。社区目前已建有低碳驿站、社区农园、智能垃圾回收设施设备等,完成扩建3个、改建1个电动汽车充电桩,鼓励新能源交通工具。年内将落实建设社区公共活动区域配置新型风光互补路灯,并探索建设社区公共区域的储能系统。

社区居民家庭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广方面,将进一步推动家庭及公共建筑建设光伏发电。目前家庭光伏用户占比达17%,项目目标以每年10%-15%的速度推进。下一步,项目将结合社区公共区域设施建设,制定低碳社区生活指南,建设近零碳排放家庭示范户,为推广建设近零碳排放家庭提供数据基础和示范样本。

何益清说,他们希望通过努力,让社区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率达到80%,参与率达到75%,准确投放率达到80%。据了解,北区社区福兴新村有130户居民,该中心希望借此探索符合中山实际的全民参与、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碳普惠机制。

低碳理念正在中山扎根发芽

“低碳发展与能源相关,对应对温室效应、推动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市生态环境局大气与应对气候变化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零碳排放比低碳的标准更高,小榄北区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将对中山市绿色发展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该工作人员表示,2017年,中山市入选全国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在企业生产方面,通过能源合作管理、低碳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积极鼓励企业改造设备工艺引进清洁新能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

在中山,不乏深入贯彻低碳理念的企业。

史丹利中山公司的空气能热泵每年可帮助企业减少能耗38.5万千英热,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1072吨,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约56万元/年。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板,2018年为史丹利中山工厂发电125万度,节省电费100万余元。2020年,史丹利中山公司要实现能源、废弃物、用水用电等生产消耗各下降20%的总目标。

达能中国饮料中山工厂作为小榄镇安装大型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的代表企业,每年可因此节省约20万元电费。在25年的项目期中,所使用的光伏电能可减少5.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此外,烧煤锅炉全部被天然气锅炉取代,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锅炉效率也由原来的75%提高至95%。该公司还定义达能直接责任碳排放概念,自2004年至今,累计降低水消耗61%,降低电消耗51%,瓶子克重累计下降28%。

近年来,中山市涌现中山榄菊、中山中粤马口铁工业有限公司、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等被国家工信部评定为“绿色工厂”,为本土制造业转型开辟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这种企业的尝试仍在继续。去年,咀香园申报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启动光伏发电、LED照明节能、充电桩改造建设等系统工程建设。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开发近零碳排放管理系统。低碳发展的模式也逐步升级。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 2013年至2018年,中山市依照优中选优的原则共扶持了60多个低碳优质项目建设。相关政府部门还在社区、产业园区、企业等多元主体中构建碳普惠制多层次试点体系,打造了一批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将低碳理念贯彻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记者观察

构建低碳社会硬件软件都不能少

从小榄镇北区社区福兴社区在推广低碳的模式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启示?

何益清认为,从福兴新村的推广中可知,光伏发电模式相对适合别墅或村屋集中的住宅区域,目前看来,类似福兴新区的小区以及社区和小区的公共空间,是尝试推广的理想领域。对于商住小区而言,推进的难度较大。当然即便是在别墅区推广,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和许多个主管部门,需要全社会全方面的参与。

“小榄本地人,基本上都有单独的房子,单从这个方面,在社区推广,应该有空间。”麦欢成表示,但如果实现碳零排放,即便是作为低碳达人的他,也仍有一定距离。他说,碳零排放社区建设,就不单单是个人行为,比如我们的厨余垃圾,基本上占了家里垃圾的一大半,但靠一家一户去做,难以长久。他本人经常把厨余垃圾做肥料,用在自己的花园里,但是也只能消耗一小部分。他建议将厨余垃圾在一个社区为单元的范围内解决掉,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量。但前提是有更加完善的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要最大程度做到无污染,无味道。他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最终实现。

另外一种启示,是来自于人们的观念。何益清从实践中总结,大部分不愿意安装光伏发电设备的居民,主要是因为怕影响住宅,传统观念中,房子对大多数村民来说都是大事。

如何改变大家的观念,增进认同感。麦欢成说,可以通过对下一代的教育,布置低碳作业,带动全家人参与。观念的转变,肯定需要一个过程。

新闻推荐

引领对公业务新时代广发银行捷算通卡

作为国内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广发银行在股份制同业中率先推出单位结算卡——捷算通卡,在对公结算卡业务的新蓝海中抢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