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毒致孤致贫帮扶的“中山样本” 精准帮扶暖人心 戒毒人员拾信心
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40.4万名,同比下降5.8%。其中,18岁到35岁125万名,占52%。
毒品带给制贩毒和吸毒者及其家庭的结果是冷酷无情的,但市禁毒办与公安、人社、卫计、妇联、团委等禁毒委成员单位以及社会组织走在“意见”出台之前,一面致力于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与毒贩殊死搏斗,一面给致孤致贫家庭带去温暖,给戒毒者前行的力量,成效显著,共有17547人戒毒三年未复吸,涉毒致孤致贫帮扶“中山样本”已引来全国诸多城市效仿。
中山是如何做到的?8月初,记者深入探访,予以解密。
文/本报记者 卢兴江 见习生 文露漪 通讯员 宁双权
图/本报记者 卢兴江
个案展示
竭诚帮扶 温暖人心
中山的毒品形势与全国相似,至2018年底,全市管控吸毒人员32229人,吸食毒品以年轻人为主,主要集中在26岁到3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群体普遍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贩毒制毒,将面临服刑,一旦吸毒,将面临强制隔离戒毒,他们的孩子往往成为孤儿或无人抚养儿童,家庭也会因此落入贫困的泥潭。
●面临失学 大伙帮孩子跑户口
去年8月,火炬区臻善禁毒社工组织成员梁炎文走访强戒人员阿乡的家庭时,意外发现阿乡的女儿小诗准备就读初中,但因无户口面临失学。为不耽误小诗入学,梁炎文联合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开始了与时间“赛跑”。
早年,阿乡与女友未婚生下了小诗后,因吸毒被抓,女友受不了打击,离家出走无音信,就这样,小诗与8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
办理落户须证明阿乡与小诗是父女关系,但阿乡当时在广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梁炎文早上7点接到小诗,而后驱车90公里,到达南方医科大学采集血样。紧接着又带领医生和小诗赶到强戒所,采集阿乡的血样,办理亲子鉴定。
三个星期的焦急等待后,梁炎文接到通知,医院证实两人确为父女关系。梁炎文放下手中的活,立刻驱车赶到广州,拿到了亲子鉴定。赶回中山后,梁炎文马上联系火炬区公安分局户籍科和市博爱医院负责出生医学证明的部门,为小诗急办户籍。
尽管两个部门全力以赴,为小诗走了绿色通道,但时间仍旧吃紧。梁炎文又联系到市教体局,申请延迟小诗的报名时间和为孩子保留学籍,教体局指派专人跟进,就这样,两个多月马不停蹄,小诗不仅落了户,而且没有耽误学业。
强戒所里,父亲得知女儿顺利入学的消息后,泪流满面,表达谢意的同时,下定决心戒掉毒瘾,做一位负责任的好父亲。
●双亲染毒 社会给孤儿建“新家”
清风自游人公益服务中心的禁毒社工第一次接触小仪时,小仪就读小学四年级,害羞而胆怯躲在奶奶身后。一年后,她的奶奶因为年纪太大住进了养老院,小仪开始了独立生活。
小仪非常痛恨吸毒的人,原因很简单,亲生父母双双吸毒,她经常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奶奶因年龄太大,被政府送进养老院后,小仪成临时孤儿,生活变得一塌糊涂。
关键时刻,南区办事处一支由禁毒办工作人员、禁毒社工、禁毒义工组成的小团队来到小仪家。在大家的帮助下,小仪学会洗衣、做饭、收拾等家务。小仪对洗衣粉过敏,手掌会脱皮,大家于是凑钱帮小仪添置了一台洗衣机。
小仪和父母的关系非常紧张,两名禁毒志愿者主动活跃在两代人之间,争取相互之间的理解。2018年6月,母亲阿梅从强戒所出来后,小仪再次找回母爱的温暖,遗憾的是,好景不长,两个月后,阿梅被查出患癌,治愈的希望渺茫。
社工上门提供帮助时,阿梅掩面流泪,始终放心不下女儿。当年底,阿梅在家中病逝,父亲还在强戒所,小仪再度失去家庭的温暖。
社区知道情况后,派人上门为小仪办理了临时救助。社工和义工每隔几天就上门嘘寒问暖,提供必要的帮助,清风自游人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还特意订购小仪喜欢的英文读物,送到小仪家,让小仪感受到了“家”的存在。
记者采访时,小仪说现在班里的同学都对她很好,她也和邻居家的小女孩成了闺蜜。周末时,她还会去养老院看望奶奶。
●吸毒40年 “瘾君子” 动情戒毒瘾
阿安居住在沙溪,今年63岁,有40年的吸毒历史,曾因屡教不改致妻离子散。三年前,阿安走出戒毒所,决心戒毒,不过,所有亲戚都认为又在说笑。没想到的是,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阿安竟然成功了,至今戒断三年未复吸。
接受采访时,阿安说,40年的时间里,进出多少次戒毒所,发过多少誓,下过多少决心,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但记忆深刻的是,每次出所,都感觉无家可归,时间久了,觉得戒毒所就是自己的家。
改变源于三年前,阿安再次出所后,沙溪禁毒办和禁毒社工通过相关渠道找到了他。“前期走访得知他有两个失散的姐姐,其中一个姐姐答应可以临时收留,条件是不许再吸毒。”社工高思衡告诉记者,他们把这个条件告知阿安后,阿安答应了。
为解决阿安的生活问题,沙溪镇政府、禁毒办、人社局以及辖区村委出手相助,为阿安申请办理了低保。高思衡考虑到阿安和姐姐长期居住在一起,生活会不便,又协助其申请了廉租房。
“我觉得政府和社会为我考虑很多了,我不能辜负大家的希望,也不能再犯错。社会需要我的时候,我应该站出来,服务于社会。”阿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后的时间里,阿安不仅坚持戒毒,而且积极参加社工站开展的禁毒活动,成了一名禁毒志愿者。
重新认识
为什么要帮扶他们?
“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四邻难安”,这是社会对吸毒者的客观评价,但是痛恨之余,政府和社会还得直面问题。为什么要帮扶这些涉毒康复人员的家庭?市禁毒办副主任毛海燕道出了心声:“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每个涉毒家庭都是毒品的受害者,家庭成员及涉毒康复人员都深深地被毒品所侵害。由于染毒,涉毒康复学员没有收入来源,饱受疾病困扰。家庭的小矛盾、小纠纷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心生间隙,妻子离散,家庭破碎。开展帮扶活动,就是想让涉毒致孤致贫家庭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有助于戒毒人员保持操守,更好地回归社会。”
毒品对人身伤害是巨大的,而且毒品特有的生理依赖性与心理依赖性,也使得吸毒者成为它的奴隶。为获得毒品,许多瘾君子失去了工作,沦为无业游民,需要家庭成员供养。受其拖累,许多家庭倾家荡产;也有一些家庭夫妻沾染毒品,被强制戒毒时,他们的孩子就成了临时孤儿。有些孩子较小,容易出现心理疾病,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力量提供帮扶,得不到母爱和父爱的孩子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危害社会;当今社会信息透明,正规的企业聘用员工都有身份要求(如无犯罪记录证明等),戒毒人员由于“身份特殊”,“标签”明显,往往会被企业拒之门外,如果政府和社会不及时相助,他们就很难回归正常社会,重新生活。
比较好理解的是,父母涉毒被强制戒毒,子女是无辜的,不能让父母的错误影响孩子的成长。禁毒部门强化对他们子女的关怀,能从源头上解除戒毒人员的后顾之忧,促进他们安心戒除毒瘾,积极面对生活,早日回归家庭社会,担负起监护照料子女的法律责任。
中山方案
该怎么帮扶他们?
涉毒家庭虽然和普通家庭不一样,但他们一直都心怀希望前行。让瘾君子重回社会,市禁毒委和社会各界一直都在努力探寻帮扶之路,通过大家庭的温暖助力他们渡过难关,回归正常生活。
落实项目:支持戒毒康复人员安心戒毒
2017年9月,在深入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进程中,市禁毒委开全国之先河,决定实施一项名为“涉毒致孤致贫家庭帮扶活动”的全新项目,目的正是缓解涉毒致孤致贫家庭的经济压力与满足其最基本生活需求,支持戒毒康复人员安心戒毒,促其尽快融入社会。
此前,市禁毒办和社会组织已经对全市24个镇区涉毒致孤致贫家庭的经济收入现状进行过全面调查和评估,从中筛选出200个急需帮扶的家庭,按照项目要求,这些家庭根据实际需要,将直接获得食用油、盐、洗衣粉等生活用品;笔盒、书包、尺子等学习用品;电风扇、电饭煲等家用电器。
市禁毒协会常务副会长、臻善社会工作服务社总干事梁燕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不只是给这些家庭送去了生活必需品,我们的帮扶小组还与戒毒康复家庭的成员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情况,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帮扶措施,真正让吸毒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增加他们戒毒的信心。”
物资帮扶:400份“爱心”献给最需要的家庭
2017年9月15日,本报记者随市禁毒委副主任、禁毒办主任周平卫一行给南区良都社区郭氏家送去了一批粮油和书本,关爱帮扶老人和孩子。
郭家原本富裕幸福,遗憾的是三个儿子和儿媳妇都染上毒瘾,随后郭家走向贫寒,一大家人仅靠两位老人的低保维持生活。为支撑家庭走下去,原本休息的七旬老人不得不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
从帮扶组手中接过急需的生活用品后,郭氏老太太感动不已:“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特殊家庭,已经多次提供必要的帮助,真心表示感谢。我也会监督子女们尽快戒断毒瘾,早日融入正常社会。”
当日,中山市“涉毒致孤致贫家庭帮扶活动”在全市同步展开。依照安排,200份爱心在2018年春节前全部发放到位。在第一期帮扶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第二期帮扶接着进行,筛选出的另外200个涉毒致孤致贫家庭在2018年8月前全部完成了帮扶物资的发放。
体检帮扶:百名青少年儿童获得免费体检
帮扶并没有因此停歇。紧接着,市禁毒办以涉毒家庭青少年儿童为帮扶对象,开展了“情暖童心,关爱成长”中山市涉毒致孤致贫家庭青少年儿童帮扶活动。活动针对全市涉毒致孤致贫家庭子女现状,通过为100户2-16岁的涉毒致孤致贫家庭青少年儿童提供学习用品及体检,关心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让其家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助力戒毒人员保持操守、更好地回归社会。
活动共有80名青少年儿童先参加体检,其余20名青少年儿童由于家庭或其他突发事件原因放弃体检。体检项目含内外科、血常规等项目。体检报告显示,参检的青少年儿童存在体重偏低、尿酸增高、尿微量白蛋白增高、扁桃体肥大、白细胞增多、尿白细胞阳性、窦性和心律不齐等现象,这次活动不仅让戒毒康复者及其家庭收获了温暖,也为政府和社会以后更加精准的帮扶打下了基础。
亲情帮扶:百名戒毒人员将与亲属现场互动
帮扶活动中,禁毒部门发现大部分家属都迫切希望与所内禁毒学员亲情互动,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及改造情况。据了解,市禁毒办拟联合两所戒毒所,各开展一场涉毒致孤致贫家庭帮扶活动,作为系列活动三予以落实,主题已经确定——“圆梦高墙 亲情帮扶”。按照计划,100名符合条件的戒毒人员将与他们的家庭展开面对面亲情互动。通过亲情关怀,早日戒除毒瘾。
帮扶效果
17547人戒毒三年未复吸
记者从市禁毒办获悉,截至2018年底,全市管控吸毒人员32229人,其中管控户籍吸毒人员为10735人,戒毒三年未复吸17547人(管控户籍5594人),戒断率达到54.44%,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数1169人,执行率达到100%,尿检率达到89.39%。全市49.5万名中小学生无一沾染毒品。
禁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在中山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中,政府通过顶层设计,支持、鼓励和帮扶戒毒康复人员坚定信念,重塑信心,回归社会,同时也要求各镇区、呼吁社会各界关爱这一特殊的群体,通过爱心,通过“精准帮扶”给他们更多前行的力量,共同创造一个和美的世界。
新闻推荐
6月份中山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三 上半年有效监测天数181天,达标172天
本报讯(记者唐益通讯员肖欢欢)日前,国家生态环境部向媒体发布了2019年6月和1-6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中山市作为全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