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湾布局 新区新城渐成城市新担当 中山市着力推动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等区域建设,构筑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

中山日报 2019-08-28 04:48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翠亨新区焕发勃勃生机。本报记者 文智诚 摄广东省手性药物工程实验室(中山中心)的成立,将助推广东省手性药物工程实验室研发成果实现中试及产业化。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翠湖公园已成为集休闲、运动、摄影为一体的生态区。本报记者 夏升权 摄核心提示

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进一步明确。近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该计划对全省要重点推进落实的大事要事进行谋划,在“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章目中, 指出要“支持中山翠亨新区建设。深化与香港、澳门、深圳等城市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服务业、青年创新创业等领域合作,高水平合作建设翠亨科学城。”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一员,中山正积极推动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其中翠亨新区就是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和分工的重要战略平台,规划建成代表中山建设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和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城市门户”和中山未来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的“新中心”。如今的翠亨新区已经处处展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翠亨新区建设进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 李丹丹

格局 翠亨新区魅力焕发 推动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

7月12日,《中山翠亨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9)》公布,根据规划,未来翠亨新区将形成“一轴、三心、九区、多廊”的空间结构。其中,一轴:城市综合发展轴;三心:生活休闲中心、工业邻里中心、城市创享中心;九区:产研一体示范区、北部综合服务区、先进智能产业区、产城融合发展区、创新产业集聚区、科创研发启动区、门户交流服务区、湿地生态休闲区、南部品质生活区。

《中山翠亨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9)》实施是翠亨新区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翠亨新区开发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翠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贺晖对近期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提出翠亨新区四年内完成总投资超300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着力以城市建设为重点,把翠亨新区打造成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和分工的重要战略平台,建成代表中山建设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和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城市门户”。

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积极推动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报告提出,要顺应湾区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推动中山环湾布局,加快城市发展重心向东延伸。其具体的举措,就是坚持将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一体规划建设,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顶尖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同时要完善马鞍岛城市设计、片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力争把马鞍岛打造成为新时代代表中山参与大湾区分工和建设的战略平台。

如今的翠亨新区,已经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8月18日傍晚,记者来到翠亨新区马鞍岛上,与两年前相比,翠亨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备了,车辆更多了,环境更好了。在翠湖公园内,前来打球、跑步、游园的人流明显增加了;在下班的高峰期,路上电动车多了,行人也多了。在翠湖公园内向四周遥望,到处可见塔基、施工现场,翠亨新区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

同时翠亨新区人居配套也正在逐步完善,位于马鞍岛北部的中山纪念小学今年9月份即将开学,这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小学,占地面积约40亩,邻近翠湖公园,可以满足近1500人的教育需求。翠亨新区正在建设的新客运码头计划在今年年底完工,建成后旅客通行能力可达277万人次/年,比现有码头翻一番,预计客运量2030年峰值约255万人次/年,所有航线的航程比现在将缩短20公里,可节约约20分钟。新客运码头项目建成后,除原有中山至香港中港城、香港国际机场及深圳机场航线外,还将增开澳门机场、澳门外港及深圳蛇口、前海航线,翠亨新区正在加紧与周边城市的水上交通联系。

宜业 促进产城融合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翠亨新区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实施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五年行动计划,整合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产业基础和珠江东岸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科技、产业、人才、资本优势,将打造成中山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平台。2019年翠亨新区上报省重点项目18个,市重点项目25个。

翠亨新区产业项目建设突出以总部企业为主,打破围墙工厂的传统做法,要求厂房公建化、产业社区化、园区城市化,加快东三围的装备园和上海药物所华南分院公共技术平台、西二围的生物医药园、西三围的精密制造园建设。

近年来,翠亨新区以国家(中山)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通过建设重点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加速推进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哈工大机器人(中山)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深中科技创新产业园、海雅创新中心等大院大所和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已经打造了诸如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翠亨分园、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中瑞(欧)工业园健康医药示范区等重大健康医疗产业平台。

2013年就落户翠亨新区的和博制药是一家致力于首仿药和创新药物研发的科创企业,今年5月28日,由广东省手性药物工程实验室与中山大学药学院牵头组建的广东省手性药物工程实验室(中山中心)在该公司揭牌成立,将助推广东省手性药物工程实验室研发成果实现中试及产业化。和博制药董事长史敏介表示,到2020年,公司计划申报4个新药,其中一个是填补国内空白的肿瘤手术中用药,一个是儿科二类新药,另外2个是首仿药。这四款药上市后,预计2020年初正式形成产业化。

翠亨新区正在加强与大湾区的要素对接,瞄准深中通道建设节点,主动筹划、提前布局、高标准开展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与产业发展研究,并落实到控规中,积极承接珠江东岸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科技、人才、资本、产业等资源要素溢出,打造中山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珠江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平台和国际化滨海城市新中心。

宜居 翠亨新区打好生态牌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翠亨新区从挂牌以来,高度重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滨海临水、水系发达的自然禀赋,逐步打造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的滨海生态城市。

建设省级湿地公园——翠湖公园是第一步。2018年末,位于马鞍岛北部中心地带的翠湖公园一期全面启用,占地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约51万平方米。依托茅龙涌丰富水系和生态基底,因地制宜地营造出荷塘月色、湿地广场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岭南元素的公园形象,成为一个集休闲、运动、摄影为一体的核心生态区。

另外,翠亨新区还将建成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中山翠亨新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汤景林介绍,目前该公园绿化正在收尾,装饰方面基本完成90%,现在余下主题内容调整,预计在年底对外开放。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翠亨新区南朗镇珠江口横门水道的咸淡水交汇处,规划面积625.6公顷,长5.4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3.9公顷,湿地面积395.44公顷,湿地率63.21%。目前,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已启动运营单位的招标工作。

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包含海岸湿地、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类,共有河口水域、红树林、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水田五个湿地类型。此外,横门水道位于广州南沙湿地和珠海淇澳岛中间,距这两个鸟类栖息地直线距离9公里,因此公园建成以后将为国际候鸟提供生态栖息地,与南沙湿地和淇澳岛共同构成国际候鸟的迁徙通道,具有重要的生态区位,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翠亨新区在规划过程中对标国际三大湾区的一流城市,采用了大量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方法,如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从最新的规划图上可见,整个马鞍岛的外围被一圈“滨海绿廊”所包覆,各区域间错纵交织着公园用地和防护绿地,391.58公顷的绿化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3.73%。

记者观察

城市向东发展是战略选择

翠亨新区和岐江新城作为支撑中山未来长远发展的“双子星”,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近日随着《中山翠亨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9)》实施、《岐江新城提升规划》公布,中山正在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坚持将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一体规划建设,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顶尖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加强中心城区与东部沿海片区互联互通,打通向东的交通联系”规划。

翠亨新区和岐江新城都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工程,是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两大支撑点和新的增长极,代表了未来中山的城市形象。中山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杜启云表示,城市向东发展及翠亨新区建设都是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市规划设计院也正在进行城市向东发展的课题研究,翠亨新区、岐江新城将成为中山参与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岐江新城涉及石岐区、东区、火炬开发区和港口镇多个镇区,地理位置上是连接广州及珠海、澳门,并承接老城区和翠亨新区,是连接南北、承西启东的重要节点。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岐江新城是中心组团的首要建设平台,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做强中心城区,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山打造全市核心增长极的重要工程。岐江新城建成后,提升中心城区体量和发展空间,打造一个辐射城市的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高端服务业中心等,也可以支撑中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核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促进城市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影响力。按照《岐江新城提升规划》,岐江新城通过世纪大道等交通要道的联通,将与翠亨新区在产业发展上形成分工和互动,勾勒出城市向东发展的格局,更加高效地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对接大湾区发展资源,打造总部经济区,引领形成创新制造区域。同时,还可以为深耕中山多年的企业提供完善产业生态,为企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平台。

梁士伦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大湾区建设按下了“快捷键”,中山要通过东进战略,使得主城区、火炬开发区和翠亨新区真正连为一体,成为中山甚至在珠江西岸也比较有影响力、辐射带动力、高端的产业、技术和人才集聚地,带动全域中山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科创引领 内联外合共塑健康湾区 中山市以高端平台集聚创新资源,积极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

华南现代中医药城。本报记者孙俊军摄以中智药业为代表的一批品牌本土企业,加大技术革新,助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图为中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