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患儿实施“骨搬运”手术 中山积水潭医院专家三次手术完成了17厘米骨搬运
运用骨搬运技术可以延长患肢,治疗因外伤、感染截骨所致的肢体短缩畸形。日前,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医生杜辉,运用骨搬运技术成功为14岁患儿小吴实施手术,三次手术完成了17厘米骨搬运,小吴术后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脸。
骨髓炎在严重的开放骨折或者失败的骨科手术后可能出现,这种防不胜防的恶魔往往会盯上处于花季的儿童。小吴就是这样一位不幸的受害者,2013年2月,8岁多的小吴没有任何诱因出现右侧大腿疼,在当地拍片并取了小块组织检查考虑右股骨远端骨髓炎,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但其后反复发作多次,每次都像针刺一样间断疼痛,均以抗生素或局部刮除手术治疗。如此反复多年,病情一直没有彻底控制。
2018年8月,小吴感染再次发作后在当地医院行病灶刮除植骨术,这是他第一次在医院中度过自己的生日。不幸的是术后半年感染再次复发,看着性格安静乖巧的小吴不断念叨着腿疼,绝望的妈妈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求治。
该院矫形骨科感染首席专家邵宏翊副主任医师接诊了小吴,邵宏翊认真检查患者后找来专门从事下肢矫形的外固定专家杜辉副主任医师,两人仔细讨论治疗方案后一致认为:小吴虽然已经过了14周岁,但是生长板尚需一两年才能闭合,此时做大手术可能会影响生长板导致肢体畸形或不等长。但当时感染灶较早期明显向近段转移,且范围非常大,约17厘米长,整个骨皮质受累,大部分骨质因为长年反复感染,髓内压力过高,微血管破坏,已经成为坏死骨。这些坏死骨成为细菌生长繁衍的天堂,因为再好的药物也无法通过血管里的血液送到这里。如果再以姑息保守的方法治疗,延误“战机”,就可能导致感染越来越重,范围越来越大,到最后无法收场,可能孩子的整条腿都保不住。
幸运的是感染骨段离远端生长板还有六厘米左右的距离,有足够的操作空间,邵宏翊当机立断决定为其进行手术。手术总共分为三步,分期实施。今年8月,小吴进行了术后第四次复查并计划下次的手术。之前复查每次要从湖南千里迢迢去北京,如今只需来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找杜辉主任复查即可。这里挂号、拍片、就诊、住院、手术都非常方便。近日,小吴手术顺利完成,至此,17厘米骨搬运圆满完成。截至目前,小吴骨感染已经控制,拔除了引流,伤口愈合良好,各项指标也很正常,恢复了功能锻炼,并于上周康复出院,9月19日该患者还将到医院进行复查。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陈伟
新闻推荐
孙中山纪念馆本报记者闫莹莹开栏语不久前,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向各地市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