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高密度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基本成型 新增200个空气微观站正式上线
▇新增200个微观站
可视系统让污染源无处遁形
据介绍,中山市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建设项目在2017年启动。项目启动之初,中山市就吸收典型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先进措施,针对多种排放源复合污染导致污染治理难度大增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致力于构建一套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信息传输通畅的智能化大气环境监管系统,以“属地管理、全面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动态管理”为原则,建设一张“线上千里眼,线下网格员”的环境管理“天罗地网”。
2018年2月,大气网格化监管系统第一期完工,中山市在中心城区、主要大气污染传输通道、重点工业园区等科学布设了100个环境空气微观监测站。今年6月25日,在现有传统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基础上,中山市按照2×2平方公里网格布点,新增200个环境空气微观监测站,高密度覆盖全市的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基本成型。
据介绍,300个微观站点可监测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六项指标,且结合中山市臭氧污染突出问题,在重点区域60个站点加装总挥发性有机气体物质监测指标设备。此外,微观站在实现全方位监控中山市大气污染分布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数据平台和手机APP等可视化的表达方式,集成污染源分布图、环境质量实时图、污染趋势变化图、网格员分布图等,提高源解析精度,精确找到污染来源。
同时,市生态环境局配套建立起全新的大气环境管理制度、大气网格化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过程监控、全程追溯、公众监督等要素,实现了各部门、各镇区的分工和责任明晰和网格化监管的“闭环”操作。
▇24小时“蹲守”
识破多起大气污染案例
为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应对污染天气,中山市还建立并完善了“三警合一”监控体系,派出片警(微观站)、巡警(走航车)、特警(其他设备)全方位立体监控空气质量,实行“技防”+“人防”相结合。
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各微观站作为24小时“蹲守”的“片警”,通过监测局部污染造成的站点数据突变情况,实时发现微观站附近污染源,并将报警信息上报至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项目服务人员根据报警信息结合数据统计手段获知局部污染区域、污染源类型和发生规律,指导现场核查工作,实现局部污染各个击破。
据介绍,系统上线以来已经成功识别多起局部污染案例。如342号太和路网格站点、207金港酒店网格站点、003号大涌-依露琦制衣网格站点等站点附近局部污染并有效指引相关人员进行污染处置;网格化监管系统还结合国控站点数据,识别出了紫马岭站点东南方向木炭烧烤污染问题;网格化系统结合数据分析手段,解决恶臭以及其他污染事件来源等,真正实现了应用大数据为中山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监管辅助决策的作用。
在大气污染监控体系建设工作中,除了完善“三警合一”的“中山市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建设”监控体系外,中山市再派出“巡警”监测,利用走航监测手段,空气质量实时随机走航检查;根据实际需要,派出“特警”实施针对性观测,灵活调用激光雷达、VOCs质谱仪,锁定重点污染区域及污染源,实现中山市空气环境的全方位立体监控。
2018年中山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9.6%、两项改善指标均位居全省首位。2019年上半年空气质量继续维持好转态势,据初步统计,上半年中山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再同比增加6天,综合指数再降9.2%;上半年中山市空气质量自3月以来已经连续4个月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的前十位。
文/唐益 肖欢欢
新闻推荐
中山市发布建立劳动争议替代性解决机制指导意见 让劳资双方优先选择调解方式
本报讯(记者何淼通讯员李思宇)8月19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市人社局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山市劳动争议替代性解决机制(ADR)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