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陪我长大 我陪你变老中山2019十大“最美家庭”公布,七旬儿教百岁母亲背诵练记忆
[摘要]中山2019十大“最美家庭”公布,七旬儿教百岁母亲背诵练记忆
在“5·15”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由中山市纪委指导,市妇联、市文明办、市卫健局共同主办的“家和万事兴·礼赞新中国”中山市第四届家庭文化节于5月11日下午正式启动。活动同时揭晓了2019年中山市十大“最美家庭”,他们中有廉洁奉公、爱岗敬业的双警家庭、有用真挚的爱陪伴母亲度过了54年的老年时光大家庭,有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服务村民的“理发匠”等。在平凡的生活中,这些家庭书写了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的故事。
去年12月,市妇联、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开展2019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组织推荐、群众自荐、他荐的家庭超过1000户,涌现出一批家庭和美、夫妻恩爱、孝老爱亲、科学教子、热心公益、自强不息、廉洁奉公、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
据悉,中山市家庭文化节迄今已经举办四届,全市市镇村三级围绕“家”字做文章,开展家庭教育、志愿公益、亲子娱乐、体育健身、文化艺术等800多项活动,搭建了家庭沟通交流、分享互助的平台,倡导了健康、幸福、文明的家庭理念。
人物
A黄运生家庭
“你陪我长大
我陪你变老”
每天帮母亲泡脚,要求数数,从数1到100;洗漱完,又一起背诵《三字经》。“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今年70岁,家住在西区下闸新村的黄运生,不辞劳苦,悉心照料104岁的母亲覃桂珍。黄运生经常说:“小时候是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抚养成人。现在,母亲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也像小孩一样。该轮到我们一把屎一把尿地照料她。精心孝敬母亲,让年老的母亲开心快乐,多活几年。这是作为子女应该做的事。”
端水递药,悉心照料卧床母亲
黄运生今年70岁,父亲黄振钊2003年去世,享年94岁。母亲覃桂珍,1915年2月出生,今年104岁尚健在。
2012年夏天,母亲覃桂珍坐凳子不稳跌落地上,股骨断裂,经手术治疗后,需要在家卧床疗养一段时间。由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最怕长褥疮,黄运生在日常照料中,都是让母亲平躺一会儿,再侧着躺,定时帮母亲翻身,哪面皮肤发红,就让母亲少躺一会儿。平均两小时给母亲翻身,4个小时给母亲按摩四肢,以辅助她身体的血液循环。他每天的工作基本是这样:早上起床后,就到母亲房间扶她起床,用热水帮她擦脸、揉耳朵、擦手、梳头、换尿不湿、翻身、按摩等。
日常生活中,黄运生是一个细心的人,他总能抓住点滴为老人送上关心。2014年初,母亲的牙齿全部掉完了,没有办法吃饭菜。为了让母亲吃得好又容易消化,从母亲掉牙开始,就让母亲吃流质食物。在烹煮食物时,他总是想方设法在流质食物中添加营养。在煮粥时加奶粉、切碎的青菜,将五谷杂粮用豆浆机打成糊给母亲喂食。每当天气变化时,他会提早为母亲增减衣物,当母亲有头痛感冒时,他总在母亲身边嘘寒问暖,端水递药。
要求母亲从1数到100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记忆力、视力、听力将面临逐渐衰退,为了减缓母亲的记忆力退化,他通过数字游戏和背诵训练母亲的记忆力,增加母亲生活的乐趣。
每一天,他在帮母亲按摩时,要求她数字从1数到100。有时她不愿意数,黄运生带母亲一起数。每数几个数字就假装记不住,问她:到多少了?她就会告诉他数到了多少。按摩完后,又教母亲背《三字经》。两年前,母亲一口气能背诵十多页。近两年,需要提示上一句,母亲才能背出下一句。
在照顾好母亲之外,他还常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是西苑社区旗袍协会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如有时间他都积极主动参加助残、扶残、敬老各类公益义演。“真心待人是我们全家的处事态度,邻居街坊要和睦相处,邻里之间有困难,都尽力提供帮助。”黄运生说。
B黄慧芳家庭
妈妈用爱心
“治愈”自闭儿
作为一名母亲,黄慧芳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患有自闭症。但她对孩子不离不弃,18年来用坚持、爱心和耐心,积极寻找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干预治疗,为孩子打开了另一扇窗。孩子与人有了简单的沟通和交流,语言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改善,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写得一手好字,获得了不少奖项,2017年5月在沙溪中学成功举办了个人书画习作展,目前就读于沙溪理工学校,学习广告设计专业。
“爱孩子不只是本能,更是一种能力,有方法,讲技巧,爱孩子就要直面孩子出现的问题,帮助他找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方法。”她说。
儿子4岁才开口说话
“我们的儿子就是一个上帝特别喜欢的孩子,出生时被上帝轻轻吻了一下,让他变得与众不同。”黄慧芳说。儿子语言发育迟缓,4岁才开口说话,与人无法正常沟通,也没有眼神的交流,双脚着地就跑,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极度不集中,行为刻板………
为了帮助儿子,在他3岁时,她和先生轮流带他到医院干预治疗,风雨不改。之后,她和先生工作之余的时间都是陪伴儿子。每天下了班就带着儿子去外面玩,或到邻居家或去商场。小时候别人不容易觉察他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但上小学后儿子的行为明显与众不同,因他的异常举动经常在公共场合惹人注意。
儿子六岁时,医生表示,不用来医院干预治疗了,因为六岁前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医生还说自闭症的行为将伴随终身。“绝望的心情无以形容,但我和先生必须面对现实,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我们不可以放弃,我们要帮助儿子,不要被困难打倒!”黄慧芳说。
黄慧芳表示,家长的态度决定外界对小孩的态度,作为爸爸妈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必须面对现实,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因此,她和先生还特意带儿子到商场、公园、电影院、剧场等公共场所,由于儿子的与众不同,经常会遭到非议或异样的眼光。“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我们觉得这不但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对儿子来说是一种体验教育,直观地感受挫折感,挫折是每个孩子成长的财富。”黄慧芳说。
尝试多种干预方法
儿子6岁时,黄慧芳和先生发现他竟然还会写字,于是,就带他找老师学硬笔书法。要求儿子每天坚持临摹一至两页字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没间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儿子的字不但写得越来越好,在中小学时曾获得过沙溪镇硬笔书法比赛的一二等奖,参加了广东省中职学校硬笔书法大赛,获得了省二等奖,市一等奖!
为了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她和先生尝试了很多办法。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的艺术教育,不但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表演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还能锻炼孩子坚韧的品质,发展孩子大脑的潜能。因此,她和先生还通过写字、绘画音乐及海豚互动等方法对儿子进行更多方式的干预治疗。爸爸是音乐老师,主要陪伴儿子学钢琴、练钢琴。七岁多,就陪儿子学绘画一直到现在从未间断过,从儿童蜡笔画、水彩画到现在的油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书法和绘画是儿子的骄傲,他还会弹钢琴和游泳等。“这些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可能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而我和先生却是在做一件看不到希望的事。”黄慧芳说,“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过,是坚持的力量让我看到了希望。”
送儿子到学校,每到一个新的班级,她和先生都会亲自去给班上的孩子说明孩子的情况,坦然面对以消除孩子们对儿子的误解。除了班上的同学和老师,小区和学校的保安对儿子是最熟悉的,儿子每天见到保安肯定会叫“保安叔叔好”;还会经常帮助老师做班务、打扫卫生等。
总可以找到正常生活的方式
黄慧芳表示,想要儿子像普通孩子一样是很难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既然医生说了没有办法治愈,那就要为儿子找到正常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正常生活的方式?黄慧芳说,对于儿子来说可以专注地做一件事,可以认路,可以自己上放学,妈妈下班时可以下楼帮妈妈提东西,生活可以自理,自己可以洗澡、洗内裤和袜子;可以跟人简单沟通,可以自己到小区玩耍、可以主动做家务(扫地拖地、晾衣服收衣服、倒垃圾);懂得分享,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能够跟亲人或小朋友一起分享;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小学三年级就养成每天回家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背诵古诗词等习惯,在你开车时会提醒你向左(向右)转、妈妈小心开车、下车时帮你拿好所有的东西,先生晚点回家,会给爸爸留饭留门……
“其实,在儿子小时候,我从来不敢想象他长大的样子,但是在我们心里一直都有这样的想法,父母不可能一辈子照顾他,所以首先必须要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正常的生活方式。”黄慧芳说。
“进步不等于治愈,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要紧,慢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他不断进步,我们就会越来越好。”妈妈黄慧芳表白孩子,“儿子,上帝虽然关了你的那扇门,但爸爸妈妈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
中山2019十大“最美家庭”名单
●沙溪黄慧芳家庭●西区黄运生家庭
●三乡李志辉家庭●民众吴志昌家庭
●三角陈善辉家庭●东升黄瑞光家庭
●东凤陈爱心家庭●中山税务局王鑫家庭
●阜沙梁耀文家庭●五桂山古结波家庭
统筹:南都记者王卫
采写:南都记者侯玉晓通讯员钟傅莲摄影:南都记者吴进
新闻推荐
“幼小衔接”最后冲刺,家长如何协助孩子顺利过渡? 熟习“符号学习” 发展“内在思维”
上期《心理驿站》讲解了协助儿女建立“我要上学”意识的技巧,本期将讲述“去幼儿园玩”到“去学校学习”的“幼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