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古风古韵 探笔墨新意 “问学余闲 梁基永书画作品展”中山开展

中山日报 2019-05-11 05:00

《阳朔江畔》《忘忧草石图》梁基永“问学余闲——梁基永书画作品展”粤港澳大湾区巡展于5月8日在中山美术馆开幕,当代著名收藏家、文献学者、书画家梁基永带来了近期创作的80幅书画作品。他的创作既沿袭了岭南画派取法自然、彩墨并重的技法和神韵,又融合文人画的诗情画意和清新飘逸,同时在细微处体现出个人的学术涵养和思考探索,让书画作品呈现出多元的艺术效果。当日,梁基永与记者将其多年的创作理念和艺术人生娓娓道来。

文/见习记者 王欣琳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喜爱收藏培养审美能力

梁基永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他是名门之后,其家族为广州清代著名富商及科举世家。在中国传统书香家庭的氛围下长大的他自中学起就开始收藏古代书籍、明清扇子、瓷器等,还擅长弹古琴,写书法。“收藏是我的兴趣,也是一种享受。小时候我经常去逛市场,淘些具有广东本土文化特色的书画、瓷器、文房用具等。”梁基永的收藏以明清扇面书画和广东历代书画为主,其藏书以广东地方文献与名家稿本校钞本为特色,他坦言,因为兴趣所致,自己慢慢从喜欢收藏到深入研究,目前已出版学术论著、书画作品集等30多种50余册。除此之外,他至今仍坚持临摹古画,“我从初中起开始临摹古画,多以宋画和明清画作为主,在临摹的过程中我不仅能熟悉绘画的技巧,还能启发我用心去感悟其中的精妙。”

收藏是一种漫长的积累,从独具慧眼地发现宝物,到反复品味鉴赏,得出自己的见解,梁基永受益其中,“收藏首先需要辨别真伪、好坏,这就培养了收藏者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光,这对我日后的书画创作是极大的艺术滋养,影响着我的书画作品的格调,也让作品中的古风古韵更加纯粹。”

■岭南神韵融合文人意境

1998年至2001年,梁基永师从岭南画派著名代表人物黎雄才,主要学习花鸟画,“黎老擅长巨幅山水画,画作气势浑厚,独具风貌,也精于花鸟草虫。我自觉前人在山水画上已佳作倍出,但求能在花鸟画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传统的师徒传授教学有别于学校课堂教育,师徒间不仅是单纯地传授绘画技巧,老一辈的艺术精神、人生态度、生活感悟也如涓涓细流沁润后辈心中。“在跟随黎老学习时,我不单单是跟他学画,我们常在画室里聊天,我觉得绘画需要艺术涵养,这不光是怎么去画,关键在于思考和感悟,形成自己的风格。”

仔细观赏此次巡展作品,记者感到梁基永的画作与岭南画派一脉相承之余,还融入了文人画的飘逸与意境,“例如画作《江岸七树》中,我汲取了明初的姚绶,清初的王翚的绘画风格,将姚画的厚重与王画的灵动加以兼得,同时我还根据意境添加了自己的创作,让画面更有层次。”

在梁基永的画作中,我们不难看出宋画对他的影响。“我喜欢宋代文人画的简约古朴,即使是画一颗顽石,也能用简单的块面处理,几笔勾勒形成,加上留白与朴素的着墨,形成清新飘逸的画面。”在系列作品《岭南奇花四屏》中,梁基永描绘了刺桐、金竹、姜花和粉蕉,不仅颜色明丽、细节勾勒到位,还配上了自创的诗词,洋洋洒洒间文人气息愈加浓厚。

■在古风古韵中探索新意

如果说古风古韵是梁基永画作的基调,那探索新意则是作品中的亮点。因为有着丰富的海外学习、教学经历, 梁基永的艺术视野丰富而开阔,他也从西方美术流派中汲取养分与灵感。梁基永很欣赏早期印象派的绘画风格:“早期印象派讲究光和色的默契,追求自然光最真实的美,运用色彩的层次感体现事物的本真,在我的一些山水画中,也运用了光和色的搭配,让画面更具感染力,贴近自然。”

梁基永在绘画方式上也有所创新。展览上,有几幅结合了拓片的画作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画作《寿石朱兰》中,一颗巨型的、长满花草的石头中央,镶嵌着南越国古陶瓦拓片,让整个石头造型更为别致,“只有单个拓片或许显得单一,所以我把拓片画成了石头的一部分,配上星星点点的花草,让画面更生动灵巧。”

展览中还有几幅看似是中国山水画的作品,其中蕴藏着梁基永的“小心思”,《月亮湖山色》一画中,作者用中国传统绘画表现形式描绘了奥地利的月亮湖,异国风情变得赋有中国韵味,“奥地利的月亮湖令我沉醉,为了画好这幅画,我特意去了两次,第一次是黄昏时分,夕阳余晖下波光粼粼的湖水,与远处的崇山峻岭相映衬;第二次我住在湖边,悉心观察和创作,我用中国传统绘画方式配上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呈现眼前的月亮湖。”在梁基永心中,岭南画派的特点是他创作的基础,但探索、融合与创新是他一直的艺术追求。

新闻推荐

中山: 男子高速冲卡63次 拒捕伤警被批捕

南方日报讯(记者/何伟楠通讯员/张泽懿李雪仪阮玉梅)男子多次套用假车牌,在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时冲卡逃避缴纳高速通行费63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