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资企业占全市外资企业55.8% 近百名粤港澳商协会代表来访 在大湾区寻找“中山机遇”
5月9日,粤港澳商协会代表团在翠亨新区规划馆参观。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9时16分从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出发,经广州南沙再到中山——5月8日至9日,由近百名粤港澳商协会代表组成的考察交流团,体验了“早上在香港喝早茶,中午在广州吃午饭,晚上到中山吃晚饭”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活便利度。
在考察团的行程中,广州南沙自贸片区、中山翠亨新区、珠海横琴自贸片区等招商引资重要载体是其中的重点。通过体验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和实地考察,商协会代表进一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营商环境和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所带来的市场机遇。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以及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的加快建设,中山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联系日益密切。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经过多年探索发展,中山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与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密切经贸往来,有近4300家境外企业在此投资。新机遇下,如何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在协同创新、产业对接等领域产生更为深刻的互动关系,是中山迫切需要思考的命题。
南方日报记者罗丽娟廖冰莹
通讯员唐勇义康庄
前4月港澳投资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0%
1980年,内地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中山温泉宾馆在中山市三乡镇建成开业,其投资人是香港商人霍英东。
在没有先例、无法借鉴的条件下,找到一种既符合实际、又有开创思维的合作路径,对合作双方来说可谓挖空心思,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投资人霍英东提出了“合作”的办法,中山不出钱,但占有产权。
中山自近代以来便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氛围。祖籍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的郑观应,于120多年前提出了“商战救国、实业兴邦”的思想开始流传,其核心思想是抨击轻商贱商之成见,倡导重商礼商之潮流,被视为“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及商业发展起了深远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山利用地缘优势和侨乡优势,与香港、澳门来往密切,对外开放的窗口开得越来越大。
继去年引进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后,今年中山投资经贸洽谈会又引进了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项目,将为香港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条件优越的产业转化载体。另外,香港大学虚拟现实项目、香港浸会大学诊断试剂研发项目签约落地后,将陆续实现产业化运营。
据中山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今年1—4月,来自港澳地区的投资占中山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超过70%。截至目前,来中山投资的4300多家外资企业中,其中港资企业超过2400家,占55.8%,投资总额超过260亿美元,涵盖制造业、信息业和金融业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山与香港、澳门的高校合作越来越密切,主要集中在健康医药领域。当前,香港与中山就合作创建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达成意向,其实现路径主要是通过充分发挥香港医药监管机制、自由港、连接国际作用,争取在全球创新药同步应用、细胞免疫治疗等前沿医疗技术率先研究应用等政策在中山先行先试,目标是将创新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生物医药研发集聚区、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际一流的高端医疗科技服务集聚区、深化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及健康领域高层次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从目前的合作情况来看,中山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较为紧密,在合作建设“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方面,充分利用香港科技园等高端创新资源,促进创新技术和成果依托中山孵化加速载体和产业园实现技术转化和商业化。
与大湾区城市开展深度产业对接
与广州南沙相望,与深圳前海一水之隔——作为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登陆点,翠亨新区的建设情况成为粤港澳商协会考察团的一个重点。
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积极推动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工作部署中,明确要顺应大湾区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推动中山环湾布局,加快城市发展重心向东延伸。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坚持将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一体规划建设,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顶尖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这给翠亨新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可能。结合新的发展机遇和任务,翠亨新区对空间规划进行了一次新的调整。这次规划提出,翠亨新区将形成“双心、一轴、多廊、六区”的空间结构。
其中,“双心”是结合翠湖公园及其周边打造北部区域的生活休闲中心,为工业片区就近提供生活性服务的工业邻里中心;“一轴”是沿翠海道打造多元等功能的城市综合发展轴;“多廊”是沿主要河涌水系打造景观廊道和视线通廊;“六区”是产业提升发展区、北部综合服务区、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智造区、客运码头商业商务区、生态休闲区等六个功能区。
从近日中山翠亨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可以看到,新规划更加注重对深圳等珠江东岸的产城融合衔接,如马鞍岛中北部地区需要由原来的产业用地为主调整为以新型产业用地、综合服务、科创研发为主的综合功能区域;而马鞍岛南部则打造以科创、文化、商业商务、居住配套等功能为主的翠亨新学城。
考察团还到翠亨新区的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进行了实地调研。2017年,中山市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后者在翠亨新区投资建设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华南总部。目前,入驻哈工大产业园区的项目超过10个。
2018年4月,哈工大机器人(中山)人工智能与无人装备研究院确定筹备方案,同年7月,研究院便注册成立。今年3月1日,研究院开始对第一批5个项目进行评审,其中包括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团队的“大尺寸平板部件在线检测设备”等两个项目。在研究院副院长顾海巍看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不仅在物理空间缩短了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距离,也在缩短了大家的“心理距离”:“中山也提出要深度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促进创新资源和成果向中山快速转移转化,南沙大桥的建成,更把中山和广深港的距离进一步拉近,我相信未来从珠江东岸过来的创新资源将越来越多。”顾海巍说,待深中通道及一系列配套项目建成投用后,未来研究院对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珠江东岸的创新资源的渠道,会变得越来越便利。“研究院有非常好的成果转化平台和条件,我们非常期待未来和珠江东岸丰富的创新资源开展进一步的协同合作。”
“这次过来考察,我才发现除了灯饰,中山还有很多有不错的新兴产业。经过考察,我对中山的物流行业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商会副主席刘敏行表示,香港企业家大多对中山的传统产业如灯饰产业印象比较深刻,但这次的考察,也让他感受到深中通道给中山带来的新发展机遇,让他认识到更多的合作可能性:“此次过来,我想多方面地了解中山,寻求合适的合作机会。”
新西兰商会主席卫德云对此深有感触。大概8至10年前,卫德云曾到过中山,但当时停留时间短暂,并未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主要做贸易咨询,帮新西兰想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做引进,也帮中国企业想在新西兰投资者的搭线,做商务咨询。”他透露,这次过来是想了解大湾区城市,为新西兰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
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中山步伐”
“今天我们这样的速度,在2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广东省外商企业投资协会会长吴军,对此行的交通便捷性印象尤深:“从早上9点多到晚上6点多,我们从香港,经过虎门,到了广州南沙考察,现在又到了中山,便捷的交通也让我们感受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
处于珠江口“A”字形中间位置的中山,在深中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下,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从地图上看,中山周边有5大机场、4大深水港。待中山港码头迁移到翠亨新区马鞍岛以后,未来从中山到深圳机场将压缩到20分钟左右,到香港机场大概会缩短至一个小时以内。
日前,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年)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其中包括深珠城际项目。规划透露,在铁路网络方面,深圳枢纽逐步形成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厦深铁路、深茂高铁、广深铁路等干线和穗莞深、深惠、虎龙、深珠等城际铁路的“双十字”放射形枢纽。规划还提出,近期将建设深茂铁路深圳—江门段、光明城—西丽站相关工程;规划深圳—惠州、珠海、汕尾等珠三角区域城际铁路。
这也意味着深圳和中山之间,深茂铁路和虎龙城际已经提上日程。未来除了深中通道,中山还有铁路和城轨到达深圳。
根据规划,深茂铁路项目东起深圳,贯穿深圳、东莞、广州、中山、江门、阳江、茂名等7市,其中江门至茂名段已经于2018年7月建成投入运营。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起于深圳枢纽西丽站,经深圳宝安机场、东莞虎门、广州南沙、中山,止于江门站。这条高铁将串联起广东8个大城市,并在深圳与厦深铁路、赣深客专贯通,今后中山的高铁路网连接将越来越多,与全国各地的交通连接也越来越便捷。
这次规划还公布了一条连接深圳、东莞、广州和中山的虎龙城际。根据枢纽总图方案,虎龙城际大致走向是坪山—龙岗—凤岗—塘厦—松山湖—长安—南沙—中山。在珠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城际轨道交通在构建一体化交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正在规划的中虎龙城际轨道有望将中山、东莞、深圳三地之间串联起来。
随着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的推进,中山翠亨科学城从区域交通末端跃升为珠江西岸的重要交通节点。当前,正在推进建设的深中通道、中山客运新港,以及规划中的广珠城际和深茂铁路等交通设施,将促进翠亨快速融入大湾区城际网络。翠亨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中山已先后投资190亿元加快翠亨新区起步区交通路网建设,共计30条道路、22座桥梁的“一环四纵五横”基础路网建设呼之欲出。
根据规划,翠亨新区未来可以通过多种交通方式实现一小时达到深圳前海、广州南沙、香港机场、澳门、珠海等核心地区。
新闻推荐
中山市第一法院通报该院去年至今扫黑除恶“成绩单” 376人受审198人获刑
长期盘踞公园内聚赌,还利用工具操纵赌局非法获利;特大传销组织案开庭审理,涉案人员多达150余名,法院不得不拆分案持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