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创新要素流动、共建更高端创业孵化平台、实行更开放人才政策 青年企业家眼中的中山“湾区机遇”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中山创业青年如何在创业浪潮中脱颖而出走向世界?而中山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又为青年企业家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要素?在2019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企业家中山峰会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超500名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者齐聚中山,畅谈年轻企业的发展之道。
在他们看来,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山,在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方面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未来,进一步强化与周边城市创新要素流动、合作共建更高端的创业孵化平台、实行更为开放的人才政策,或许是他们眼中提升中山创新创业环境最为关键的几个关键词。
初创
从0到1,他们选择了“曲线创业”
“90后”“标准哥”“创业者”……中山市青年创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岚锋创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岚锋创视”)创始人刘靖康的身上带着许多“标签”。
这个1991年出生,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学时在互联网圈里便小有名气:他用7000张同学的照片做出了南京大学各院系“标准脸”,引发网络围观;2012年,他根据360董事长周鸿祎接受采访时的拨号声,通过技术分析破解了周鸿伟的手机号码,成为一时热闻,也收到了周鸿伟、李开复等企业家的入职邀请。
但刘靖康放弃了多份入职邀请,2014年,他选择了自主创业。
如今,刘靖康已成长为岚锋创视的创始人,他突破技术壁垒,着眼全球市场,喊出了“人人都是VR摄影师”的口号。目前,岚锋创视主要生产、销售全景相机和运动相机,其全景相机不仅可以实现拍摄时的360度全景呈现,还可以支持虚拟设备观看,实现身临其境的现场观感。
谈及青年创业,刘靖康颇有感触。大学期间,他曾信心十足地带着自己开发的视频内动态植入广告技术——xAd前去参加路演,但结果却让他哭笑不得:投资人欣赏他的技术创新,却也不看好他的“孤军奋战”和产品的市场推广。
创业无门,他选择了“曲线创业”——加入别人的创业项目,以最低成本学习的方式,了解创业的整个过程。他加入了两个创业项目——“超级课程表”和“大学助手”,而后退出自己组建团队重新创业。
巧合的是,中山市青年创业协会理事、中山市环创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下称“环创企业”)创始人李骥与刘靖康有着相同的想法和创业经历。26岁的李骥也是个“90后创业者”,是中山大涌人。2015年李骥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于中山市南区办事处工作了一年,此后转去一家环保评估机构工作了近一年,后借着政策红利和家人的支持出来自主创业。
买书、上培训班,再加上在环保评估机构的工作实践,李骥从一开始对环评行业的一无所知,到现在成长为一家环评企业的创始人,他也十分认同“曲线创业”的路子。
发展
从1到10,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性
10年前,从一家小工厂起步,温奕亿和创业伙伴们用了10年的时间让泰安科技业务扩展到全国,发力汽车零部件领域,与国内多家汽车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我们一开始从零起步,资金全靠自筹,技术问题也是团队自己解决。”温奕亿认为,年轻企业在初创时期,往往徘徊在生存期和成长期之间,会面临比较艰苦的局面,只有突破了这个阶段,才有可能走向更高水平。
“白手起家”的经历让温奕亿对青年创业有自己的理解。“创业者需要做好市场调研,搭好班子定好目标,然后去做市场,这是常规步骤。但在实践中,并不是说我要把这些要素全部准备好了再去创业,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创业状态。”温奕亿认为,青年企业家应该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性,不要给自己太多束缚,在技术定位和商业模式上做过多的先期设定。“不能说我缺了什么就做不了了,就不敢干了,这样就会把自己框死。”
刘靖康则表示,年轻人创业如果需要动用父母积蓄,创业失败会影响家庭生活情况的,一般不建议立即加入创业大军。
“90后创业者数量并没有变少,只是社会的关注度变少了。大学生创业,一定要做前期的市场调查,确定自己的目标客户,以及产品的核心市场竞争力究竟在哪里,重要的是要衡量自己能否承受创业失败的后果。”刘靖康说:“从来没有什么困难能让人一夕之间成长,人总是在遇到困难,在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成长。等到回首往事时,才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创业也是如此,不要太过奢求一蹴而就,要有所思考,要一步一个脚印。”
回首大学期间创业时的“孤军奋战”,刘靖康现在更注重团队协作。如今,岚锋创视有300多名员工,六成是研发人员,2016年至今已有60多项专利获得授权。该企业的产品主要面向海外市场,去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美元,已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科技型企业。
机遇
区域融合发展为企业跃升提供良机
身为中山本地人的李骥,选择在自己家乡创业;同是中山人的刘靖康则跑到了深圳创业,将公司部分业务放在中山;而作为新中山人的温奕亿,已在中山扎根。这三名青年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中山青年企业家群体。如今,他们正成长为具有大湾区视野的新一代企业家。
对于年轻企业来说,所在区域所能提供的成长要素,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基础。10年前,温奕亿来到中山创业,便是看中了中山的经济和工业基础。“中山本身有较好的经济和制造业优势,每个镇各具特色的制造业,经济活跃度很高。”
对李骥而言,中山的特色产业如红木、五金、塑料磨具等,为他在环保评估方面的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去年,他创立的环创企业服务了70多家企业,营收额约500万元。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中山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但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还是要循序渐进,要慢慢汇集人才。抓住湾区机遇就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也是不现实的。”李骥说,未来,环创企业的发展情况足够好的情况下,该公司将考虑不再只做环保评估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有可能往上游产业链走,自主生产、销售环保设备。
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创业环境、政策配套,是一座城市可以提供给年轻企业的成长要素。温奕亿认为,中山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山是一个拥有地域优势的地方,对接澳门、香港、深圳都很方便,并且政府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很大,给青年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然而再好的创业土壤,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相比于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中山经济在外向力上略有不足,年轻企业应有进一步走出中山,对接大湾区的勇气。温奕亿认为,目前中山有许多新一代的青年企业家很有想法,也很有创新能力,但仍需要对外学习,提升自身的眼界和格局。“年轻企业走出去,去向全国或全球布局,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温奕亿说:“在政策与平台较为完备的前提下,政府可以为青年企业家提供更多的培训和互动,提升青年企业家们在思想上的格局,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
选择将公司落户在深圳的刘靖康,如今每个月都要在深圳、中山两座城市之间来回奔波至少两趟:“我的家人在中山,总是要回家看看的,开车两地往返时间也不长,挺方便的。”深中通道的加快建设,让刘靖康对中山的未来发展有所期待:“未来,往返深圳、中山两地将会更加便利,我可以预想到,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和人才到中山落户。”
在刘靖康看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上取决于人才的净流入情况,如今国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一个城市工作,在另一个相邻的或者往返便利的城市居住。
挑战
如何留住人才成企业发展关键
如果说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创业环境、政策配套等要素是企业发展的“原材料”,那么人才就是这些要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想要利用好这些要素,人才的催化作用不可或缺。
温奕亿认为,相较于广深等一线城市,中山在人才吸引力上确实有待提升。“一些高等院校的高材生,可能会不愿意到中山来。”但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加速人才流动,为中山带来一轮人才浪潮。“未来中山的人才问题不会太凸显。”此外,从自身经验出发,温奕亿表示,初创型企业在解决人才问题时,可以采用灵活的方法和方式,如期权激励等,不拘一格留住人才。
刘靖康则表示:“人才和企业是相互吸引的,对于我们公司而言,招聘人才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留住人才,尤其是像我们这种科技型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实在太大了。”
如何留住人才成为了包括刘靖康、李骥在内的企业家的共同困惑。李骥的环创企业于去年1月份创立,坐落在中山市南区。目前,环创企业团队共有7人,其中包括3名工程师,主要经营环境评估、工程技术、安全生产咨询等业务。
对于环创企业这样的初创公司,李骥对人才问题也颇为头疼。“公司一直有在招聘人才,也有人过来面试。”李骥表示,找到合适的人才不容易,留住人才更难,他也十分担心人才流动性大的问题。
事实上,中山在吸引人才方面已经下足了功夫。2012年,中山市率先实践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2014年正式命名为“中山人才节”,创办了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人才之夜”文化沙龙,为中山引入了一批高端创新资源。统计数据显示,中山连续五届人才节共举办60项专题活动,共吸引29名院士、超百名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和15.8万名海内外人才齐聚中山,签订了包括引进院士团队的264个人才合作项目。
这在刘靖康看来,还不是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用高薪水聘请博士、专家,很多企业和城市都有这个实力。一个优秀的专家,可以为企业发展、城市规划起领头作用,但一个好"将军"也得有"兵"可带。我认为解决人才问题关键在于留住企业管理层精英和业务骨干,这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旦这些人才流动性大,对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刘靖康说。(南方)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记者魏梦佳)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今年“五一”假期,北京市属11家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