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规划引领 落实资源保障 全力推动中山融入大湾区 专访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吴伟强

中山日报 2019-04-24 04:59

市自然资源局将坚持规划引领,落实资源保障,全力推动中山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资料图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湾区要“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城市发展话题,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吴伟强表示,市自然资源局将坚持规划引领,落实资源保障,全力推动中山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规划目标——奋力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

■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编制工作,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

●记者:在促进大湾区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中,市自然资源局怎样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吴伟强:中山是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规划纲要》出台后,将全面激活发展潜力,市自然资源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省委提出的“三个定位”,积极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编制工作,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

一是提高站位谋划规划布局,推动融入大湾区建设。市自然资源局将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促进“多规合一”,加强对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的研究,推动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顶尖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强化与深圳、广州等湾区城市规划对接,加强与湾区城市的互动合作和重大规划衔接,尤其是轨道交通、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对接。

二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引导作用。新出台一批国土规划系列政策文件,优化规划管理体系,加强空间规划编制的市级统筹和协调,强化规划刚性约束,改变规划编制镇区“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全市规划“一盘棋”管理。

三是坚持“全域中山”的理念,加强自然空间管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等,确定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健全自然资源要素管控政策。

四是引导规范乡村用地管理。围绕乡村振兴,完成一批村庄规划,统筹引导村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工作,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村庄建设审批,规范村民宅基地、农路、市政设施、水利等建设管理。

■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提高公共服务配套质量

●记者:怎样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如何最大限度保障产业发展需求?

◎吴伟强:在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将全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和优化综合交通系统,积极构建与大湾区城市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主动衔接与广州、佛山、江门、珠海和深圳等周边城市的轨道线网,积极建设珠西岸交通枢纽城市。启动中山市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修订工作,重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公共空间和管控要素等技术要求,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比如补充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停车场、足球场地和城镇老年人设施等相关内容。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需求,落实中山科技大学、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市儿童医院选址工作,提高公共服务配套质量,推动优质产业项目落地,促进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高中山城市吸引力。

产业用地向新兴产业、重大产业平台倾斜。首先优先保障重大平台用地规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5万亩支持市级产业平。其次在保障产业用地落地建设上,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的高端装备、健康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强项目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年度土地储备开发计划进行对接协调,避免因土地指标不足、规划用地性质不符等影响项目落地。三是着力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拓宽产业用地保障渠道。分类细化政策措施,大力盘活存量土地,优先保障产业用地,向存量要空间、向存量要效益。通过加大财政奖补力度、调动企业积极性,完善历史用地手续、保障企业用地权益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旧厂房改造升级,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保障新兴产业、重大产业平台用地供给。

■全面启动系列组团发展规划编制,有效解决资源碎片化

●记者:中山市从2017年全面启动组团式发展战略,如何通过规划破解资源碎片化问题?

◎吴伟强:目前中山市已经全面启动一系列组团发展规划编制。《中山市域组团发展规划》成果基本完成,明确了市域统筹管控的重点内容和各组团的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空间管制、交通指引、公共服务设施要求等。此外,各组团的产业、交通、生态等十多个专项规划编制也正在同步推进。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上,中山市已经跟进落实深茂铁路、中开高速等重大区域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协调工作,推进城轨中山北站、中山站等周边地区交通详细设计,强化枢纽地位;优化组团内部快速连接通道方案、促进组团融合发展,构建高效快捷的干线道路网体系。

现在全市正在以重大平台为抓手做实组团工作,重大平台成立了“园区管理中心+开发公司”的管理架构,建立健全了重大项目、土地规模、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向重大平台倾斜的机制,将重大平台打造为组团的经济增长极,以点带面促进组团整体发展。

在解决资源碎片化问题上,中山市强化规划引领,形成以组团为核心的统一目标与行动,强调市域统筹、中心强化、向湾集聚与协同竞争。同时优化规划布局,明确全市和五大组团的目标定位、空间与生态结构、重大交通、公共服务与市政设施、重大平台与项目。另外,还要协调规划实施,市级政府与部门重点统筹组团发展,实施强心战略与向湾区集聚,推进市级重大平台与项目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行政审批提速促进项目落地

●记者:市自然资源局如何通过行政审批提速促进项目落地,优化营商环境?

◎吴伟强:市自然资源局结合机构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用地预审、选址意见书、土地划拨决定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用地、用海、用林并联审批。同时还整合行政审批受理窗口,再造审批流程,明确并简化办事指引,一次性收取资料入件,内部科室根据各自职能串联办理;加强部门协同,共享审批所需数据,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继续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双提升”行动,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3日完成,其他一般不动产登记业务5日完成。

今年市自然资源局将继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巩固和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多途径实施国土绿化,大力开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河岸绿化、乡村绿化美化等城乡绿化建设,构建以五桂山生态保护区为核心的生态格局,营造更多的生态空间,为中山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强大绿色生态竞争力。

文/本报记者 李丹丹 通讯员 龙贵光 图/本报记者 文智诚 夏升权

新闻推荐

智能充电桩 遭遇落地难 中山市已有电动车智能充电端口约2万个,市场实际需求或超20万个

近两年,电动车智能充电端口出现在街头或小区,该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困境。本报记者黎旭升摄随着电动车数量不断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