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学生郝明俊坚持用公益书写青春,志愿时数达1638个小时 将中山公益理念带回陕西老家

中山日报 2019-04-22 06:05

郝明俊热情投入到公益活动中,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受访者供图郝明俊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学生,即便在中山读大学,他仍身兼着家乡陕西省汉中市绿色联盟志愿者协会及多个公益组织、项目的负责人。每逢假期,他的日程总被两地的公益活动排得满满当当。

从2014年算起,至今已积累了1638小时的志愿服务时数。郝明俊动情分享说,到中山后,他加入了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过参加活动感受中山的博爱情怀,又将许多中山公益理念带回了家乡。

本报记者 徐钧钻 实习生 卢泓宇

■坚持公益行动已近5年

父母是郝明俊在公益路上的引路人,他们隔三岔五向农村孤寡老人赠送物资的爱心行动,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慈善的种子。2014年9月,读高中的郝明俊在学校成立“MHV”社团,这是他第一次公益探索。他链接了当地的医疗资源,自学了急救知识,在任期间,组织社团成员为师生开展急救培训课程50余次,健康宣讲20余场。

“我从事的公益活动领域有点杂,只要有时间有精力就去参加。”环保行动、急救活动、慰问孤寡……其中最让郝明俊感到五味杂陈的是当地的留守儿童。

2015年,郝明俊通过陕西省汉中市绿色联盟志愿者协会的名义正式启动了留守儿童关爱五年计划。“现在每当临近寒暑假,我就得提前订好票,赶紧往家里赶,要赶在家乡中小学放假前,做好夏令营的活动准备。”

说起这些年来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公益活动的体会,郝明俊说:“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思想障碍,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很大不利。因此,相较于教知识,我设计的夏令营偏重于教做人。”郝明俊与伙伴们开展的夏令营很有趣,每天不但需要晨读,还需要上“感恩课”。在课程设置上,还有急救安全科、科学实验课、朗诵课和音乐课,这些课程让许多留守儿童收获了性格上的改变。

■将中山的公益理念带回汉中

2017年9月来到中山上大学后,郝明俊很快被这里的公益气息所吸引。他还记得2017年中山马拉松筹备期间,身边许多同学争相报名做志愿者。“没有报上的会觉得很遗憾,这种把城市赛事当成自己家事的参与感,让我很震撼。”

除却对公益活动的参与热情,郝明俊发现中山的志愿活动具有很强的联动性,如在开展志愿服务前,团市委会提前组织一连几天的志愿服务培训:从志愿服务理念到服务技巧,大型活动秩序维护知识及应急救护知识,让志愿者既有参与感又有获得感。更让其感到惊喜的是,在赛事起跑点的显眼位置,主办方将志愿者的名字一一写到展板上表示感谢。“这背后是中山完善的志愿服务的支持体系,是过去我在家乡从事志愿者服务没有想到的。”

他将在中山的所见所闻及理念与汉中市团市委的相关负责人反馈,希望供家乡举办志愿活动时参考。经过郝明俊沟通策划,2019年汉中市的春运暖冬行动很出彩。据悉,汉中团市委提前联动了铁路集团、高速集团、交建集团等相关部门,在志愿者为司乘旅客提供暖心服务的同时,也给予了志愿者许多暖心的支持,如统一设计发放挡风外套,配备姜水,为志愿者回家提供免费交通等。“在这些志愿服务支持体系的激励下,今年汉中市的"暖冬行动"在全国的市级温暖榜中排名一跃前四。”郝明俊自豪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有关新生代员工“说辞就辞”的报道持续引发社会讨论,“南粤工匠”“中山工匠”获得者认为,年轻人应吃苦耐劳,用奋斗点亮人生 踏实钻研进取的职业精神从未过时

热爱工作,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本报记者文智诚夏升权摄核心提示不愿意加班,没有Wi-Fi就辞职……本报《过了试用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