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摄影师眼中的光阴故事 两百多张“中山旧貌”图片收入《路华摄影集(二)》
改革初期:铁城处处有新风
“回眸圣狮”:昔日农业县的缩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的工业、农业发展,也让一些曾经的工厂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此时的中山已从农业县开始转型。“石岐雨帽扫把社”、“石岐草织厂”“小榄农械厂”等,这些带着鲜明农业风格的工厂已慢慢消失,留在路华镜头里那些排满地的竹帽、草垫,也成为了消失的风景。在农业生产图片中,路华的这本影集中,有一辑“回眸圣狮”堪为中山农业县缩影的代表。
这一辑图片共50多张,多是他在1963年所拍摄。“圣狮”是中山沙溪镇的一条村,在当时是一个大队。三年困难时期后,政府采取措施,农民积极性有所提高。圣狮大队就是在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农业生产先进单位。196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共广东省委召开全省农业先进单位、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总结交流经验,开展“比学赶帮”运动,中山县沙溪公社圣狮大队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南方日报》用三大版介绍圣狮经验,并于同年2月24日发表题为《全省学圣狮,促进农村革命化》的社论,号召全省农村学习圣狮大队。
1963至1964年,路华陆续在圣狮村拍了许多图片,将大队生产的各个场景都记录下来。如社员们一起春耕播种、插秧、打梗脱粒、晒谷等田头生产场景;大队当时已使用上拖拉机、胶轮车、电动排灌站、电动机械磨豆浆机、船队等;这里还设有医疗卫生室、文化室、幼儿园、敬老院、阶级教育展览室等公共设施。
影集中摄于上世纪的许多珍贵旧照片让我们对中山的发展有了直观的历史认识。中山是如何从一个曾经的农业县,发展到如今的工业强市,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无论什么时候,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存在。
翻开这本影集,当中最有趣的几张图片是1986年、1987年外国游客在中山的图片。路华说,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业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许多华侨和外国朋友到中山旅游。当时在石岐的孙文西路、民族路小商品市场、岐江桥等地方常能见到外国游客。他们惊奇地看着中山这座南方小城,对每样事物都感到好奇,有许多人还拿着相机到处拍。
1986年11月,当时路华刚好经过孙文中路,如今的西山寺、博物馆附近。“那天我刚好经过,拿着相机。见到两位外国女游客也拿着相机正在拍中山的街景,还笑得十分开心。她们背后的墙上有一行宣传语:铁城处处有新风。”我觉得这个背景和这两名游客放在一些很有趣,就马上拿起相机拍了一张。1987年5月,当天刚好经过岐江桥的路华遇上了一群外国游客。这群不知来自哪个国家的十多个“老外”,在桥头排成一排正开心地跳舞,吸引了沿途中山人的围观。“我觉得这个好玩,当时正准备帮朋友拍图片,所以手里刚好拿着相机,就马上拍了几张。其中两个外国游客见我拍他们,还开心地对着我的镜头比了个V的手势。”
改革开放带给中山的,不仅是外来的游客,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繁荣。农民可以将手中余存的农产品和自己制作的手工品进行交易。在影集中,有两张农贸市场的图片,尤显人头涌涌——1986年的石岐民族路农贸市场和太平路农贸市场。在这两张图片中,整条街都挤满了人。卖东西的人多是用扁担挑着箩筐,里面装着自家的冬瓜、土豆等农产品;买东西的人有推自行车的,有步行的;有的头上戴着竹笠,手里还挽着草绳编织袋,一派销购两旺的景象。
文/本报记者 陈慧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新闻推荐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4月15日起实施中山今起集中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违法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翔宇通讯员刘洪希、黄芷豪)4月1日,中山市公安交警支队发布消息:电动自行车新强制性国家标准(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