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殡仪馆连续6年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死亡教育引发市民热议。心理咨询师建议 理性看待探秘“人生终点”

中山日报 2019-04-15 03:22

本报讯(记者 徐钧钻)今年清明节前夕,市殡仪馆如约举办年度开放日活动,35位市民“零距离”接触殡仪行业,不少市民表示收获了人生感悟。连日来,关于死亡教育的话题引起一众公益机构、心理咨询师的热议。心理咨询师虹廷建议,在近距离接触“人生终点”时,市民不妨先对自己的“体验目的”多一分了解,因为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近距离探秘。而生命教育并非局限于“体验死亡”这一单一的活动。

■市殡仪馆连续6年开展体验活动

绿郁掩映的半山腰,今年市殡仪馆开放日在清明节前的一个周六(3月30日)举行,迎来了35名市民。

在参观体验环节,市民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一线岗位参观。在防腐化妆间,工作人员正在给几位逝者入殓化妆。一些市民发出了“你们的工作真伟大”“真是值得敬佩”赞许声。在悼念堂,轻盈的背景音乐伴随着主题沙画影像,礼仪人员整齐庄严的动作、司仪扣人心弦的讲解, 将逝者“琦琦”与家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市民如同进入到真实的场景,纷纷起身,双手合十为逝者祈祷,不少市民潸然泪下。

市殡仪馆办公室副主任陈宗杰告诉记者,自2014年开始,市殡仪馆已连续6年开展开放日活动。每年都有市民表示,在活动中,收获人生感悟。

“虽然自己比较年轻,但是整个追思会让我有很大的感触。沙画告别是一种充满尊严的告别方式,逝者家属也能通过告别仪式,内心得到抚慰。”23岁的饶小姐对殡仪服务有了新的认识。“因为工作,我错过了母亲的葬礼。刚刚通过开放日也算了了自己的心愿。”2018年,周女士在开放日现场哭成泪人,表示体验日后将更加珍惜眼前人,珍惜如今的生活。

而在2017年,在参观防腐整容车间的环节时,市民徐先生现场当了一回“临时工”,他们在工作人员安排和指引下,给一具遗体穿衣。当参观环节即将结束时,徐先生向馆内工作人员提出体验“躺一下棺材”要求。4名工作人员抬出一具棺材后,在众人围观之下,徐先生真的躺了进去,甚至还叫工作人员把棺材盖子盖上去10秒钟。徐先生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觉十分平静,没有惧怕死亡。”

■心理咨询师: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体验死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比较忌讳谈论死亡的。当下,互联网让各种文化、观念交融,死亡这样禁忌的话题也成为我们能够正常讨论的话题,这对认识生命是有意义的。“能够每年有20-30名市民报名参加殡仪馆体验日,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慧心社工、心理咨询师虹廷评价说。

同时她指出,生命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局限在死亡这一状态。生命教育也并非一个活动或一场体验可以完成,而应系统地贯穿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全过程。

“殡仪馆体验日”是否适合所有市民参加?虹廷建议,有意愿参加殡仪馆体验日的市民不妨做足做细心理建设,如明确自己参加活动体验的目的。而对亲友死亡有创伤后遗症的市民,虹廷表示,这类市民在短时间内并不适合参加类似的活动。

新闻推荐

从“海里漂”到“上岸富” 经过两次转产转业,横门大多数渔民离海上岸过上新生活

经过两次转产转业,横门大多数渔民离海上岸过上了新生活。图为开饮食店的梁培源(右)梁顺开(左)父子。连日来的阴雨,让海边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