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迟到了21年的“谢谢” 1998年在车祸中受伤的林艳娣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了当年出手相助的好心人

中山日报 2019-03-20 06:21

林艳娣(右)终于见到了恩人李二胜(中)与其妻子杜灿英(左)。林艳娣(左)认为,这辈子能见到恩人李二胜(右)并道声谢,是最开心的事。“阿哥,你还记得我吗?我终于找到你了。”

2月14日,在位于西区江畔新村的西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8岁的林艳娣泪眼婆娑地握着耄耋老人李二胜的手,对21年前在车祸中出手相助的李老连声道谢。经济条件不佳的林艳娣还执意把平日里节省下来的200元送给李二胜夫妇。李老夫妇谢绝了林艳娣的好意,千言万语融化在一声声“妹妹”中。

这次握手跨越了21年,从1998年车祸至今,林艳娣从未忘记车祸后送她去医院垫付了医药费后悄悄离开的好心人。21年来,她四处询问恩人的名字,打听他的下落,只为当面和恩人道声谢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辛酸苦辣?近日,记者探访了林艳娣和李二胜夫妇,走进几位老人当年那段扣人心弦的故事。

文/图 见习记者 王欣琳 记者 夏亮红

●救人并垫付医药费后悄悄离开

年轻时的李二胜与同在中山一家船务公司工作的同事杜灿英再婚,两人养育了10个孩子。如今的李二胜头发花白,身子微微佝偻,已经中风5年了,加上高血压等疾病,导致行动不便,记忆力衰退。说起21年前奋勇救起车祸中受伤的林艳娣一事,老人有点记不全面了,但对林艳娣而言,那个虽已时隔多年却至今令她心惊肉跳的夜晚永远难忘。

1998年11月22日深夜11点30分,在原中山市新晨星玻璃有限公司当工人的林艳娣像往常一样,与同事一起从宿舍走去工厂上晚班。从宿舍到工厂的路比较昏暗,尤其玻璃厂前面,与属于船务公司的西城餐厅相对着的路段没有路灯,当林艳娣与同事准备过马路去玻璃厂时,一束晃悠悠的灯光刺透黑夜,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醉醺醺地开着摩托车,后排还搭乘了一个人。歪歪扭扭的车子像个失控的怪兽向林艳娣冲过来,丝毫来不及躲闪的林艳娣与摩托车猛烈相撞,后脑勺着地,瞬间失去意识。

此时,不远处西城餐厅内,正在招呼客人的工作人员李二胜看到马路中央躺着一人,迅速放下手头的工作往事故地点跑去,“我看到一个女人头部受了重伤,晕倒在血泊之中,意识微弱,有生命危险”,记性不如从前的李二胜唯独对这个场景印象极深,“我没多想,立马帮忙拦截的士,想着必须以最快速度送她去医院,我拦了十多次才拦下一部的士,的士司机和我一起把伤者抬上车,送往市人民医院。”

到医院后,李二胜付了15元给司机,再从兜里掏出500多元垫付了医药费,然后悄悄离开。回家后的李二胜只和妻子说了救人的事,但对帮忙垫付医药费的事只字未提,直到最近与林艳娣相见,妻子杜灿英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当年我们家经济压力很大,我们俩加起来一个月300多元工资,家里有10个孩子,其中3个孩子还在读书”,500多元的医药费是夫妻俩近两个月的工资,对家里而言是一笔大数目,杜灿英回想起当年的艰苦岁月,深情地望着丈夫,对他无私救人的义举深感佩服。

●21年漫漫寻恩历程如“大海捞针”

林艳娣虽然被及时送医,但由于头部伤势过重,她昏迷了整整15天,加上右手骨折,她在市人民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这是我当年拍的CT结果,脑内伤得很严重,至今都有头晕等后遗症,还患有风湿。” 在石岐区接源里的出租屋,林艳娣翻出1998年12月2日和12月9日的CT照片回忆着自己当年的不幸与幸运。

住院期间,林艳娣单位的领导同事纷纷来看望她,前后约四个半月,林艳娣才慢慢恢复,回厂上班。在一次上班时,林艳娣与同事聊天,才得知车祸当晚,有位好心人救了她并垫付了500多元医药费,她这才明白,若不是这位好心人相救,可能后果不堪设想。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林艳娣想寻找恩人,亲自道谢并返还医药费,她开始四处向玻璃厂同事打听车祸当晚的事,还托人到处问。当得知那人好像在西城餐厅做事后,她又立刻赶去西城餐厅询问。经过一番周折,林艳娣找到了杜灿英,匆匆把医药费交还给她,并送了一只鸡和两斤苹果,让杜灿英转达自己的谢意。由于身体还很虚弱,林艳娣没有精力再当面向恩人致谢,甚至没来得及询问恩人夫妻的名字和住址。

过了几年,西城餐厅拆迁了,林艳娣也从玻璃厂退休,她与恩人夫妻彻底失去联系,但未见到恩人的遗憾在心中日益蔓延。

下定决心坚持寻恩的林艳娣又开始四处奔波,询问原玻璃厂的同事、领导和原西城餐厅及船务公司的老员工,但事隔多年,单位、人员变动很大,加上林艳娣不知道恩人夫妻的任何信息,寻找恩人宛如大海捞针,难度非常大,“这些年,我不停地找以前的很多同事问,还有船务公司的同事,都问不到任何蛛丝马迹,问不到我就继续问,反正不会放弃。”

林艳娣自己也无法预料,寻恩之路究竟有多漫长,有多曲折,她一心只想尽最大努力,在有生之年见到恩人一面。

●多方辗转后一次巧合终寻到恩人

或许林艳娣的坚持和诚意感动了上天,一个巧合让林艳娣和寻找多年的恩人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退休后,我会去卖废品,去市场卖菜赚点钱。”林艳娣的日子虽过得紧巴巴,但她仍抓紧一切机会询问恩人的下落,“4年前,我搭乘摩的,闲聊中得知司机曾在船务公司工作,便向他打探当年西城餐厅一员工救人的事,但他很谨慎没有说,只说自己叫陈日坤。”

今年春节喝早茶,林艳娣遇到陈日坤,忍不住又向他询问员工救人的事,“我说明了寻恩报恩的意图,他才告诉我,我口中的员工叫李二胜。”寻了21年,林艳娣终于问到恩人的名字,喜出望外的她先跑去市公安局石岐区分局岐江派出所查名,查名无果后又找到市司法局西区司法所询问李二胜的资料。

凑巧的是,住在林艳娣家附近的一户人家,正好是李二胜往日的邻居,他们得知林艳娣寻恩经历后,告诉她李二胜住在江畔新村。林艳娣立即赶往江畔新村,急切地向西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明来意后,对方答应帮她联系李二胜。

在社区联络下,2月14日,在西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林艳娣见到了李二胜及其妻子,“我见到他缓缓走过来,眼泪瞬间掉下来,我赶紧上前拉着他的手,跟他说我这么多年一直在找他,谢谢他的救命之恩”。林艳娣忍不住激动的心情,喜极而泣。

如今,林艳娣不仅和李二胜夫妇成为好友,经常联系,还成了李二胜的大家庭的一员,“李二胜有10个儿女、十几个孙,是个大家庭,他的儿女邀请我下次加入他们的家庭聚餐,我觉得很开心。” 林艳娣的眼角又泛起粼粼的泪光。

对话

李二胜:这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

李二胜是位已有近6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当年奋勇救人既源于善意,也出于身为党员的责任感。受到多年的中风折磨,李伯的身子骨和记忆力已大不如从前,但当他讲起自己是一名老党员时,声音铿锵有力,“妹妹不要这么谢谢我的,这是一个老党员应该做的,我没那么伟大,如果要不是妹妹来找到我,我真的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在老街坊眼中,李二胜从年轻时至今,一直话不多,为人低调,但却有一副“热心肠”。和李伯住在同一个社区,同样在多年前受过李伯恩情的李大姐说,未退休前,李伯和她丈夫在同一个船务公司上班,有一天,李伯得知他们家的孩子发高烧没钱去医院治疗时,便主动向单位帮他们申请了50元的补贴,最终孩子才入院治疗。这个看似小小的举动,李大姐一家子记了李伯一辈子,如今隔三差五,李大姐都会领着孩子去看望李伯。

林艳娣:若见不到恩人,将遗憾一辈子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林艳娣说:“我如果不找到恩人亲自和他道谢的话,我心有不安,这会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感谢老天,终于让我见到了救命恩人,让我了结了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位于林艳娣出租屋隔壁的岐江派出所里,多名警务人员都认识这名知恩图报的老人。“以前,林阿姨也来找过我们帮她寻找恩人,但由于当时不知道名字,最终没有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林阿姨此次终于找到了恩人。”派出所一名孙姓警官说,户口在西区的林艳娣平常都是一个人租住在石岐区的出租屋,看上去生活挺不容易的,此时还坚持寻找恩人,和救人者李伯一样,令人钦佩和感动。

新闻推荐

传统纺织遇发展拐点,技术改造成主流 中山服装产业 探索智能化发展路径

沙溪镇一家印绣配套服务企业,工人正在调试数码印花设备。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今年以来,中山服装产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