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56个“学雷锋日”,中山市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构筑“博爱中山 志愿名城” “互联网+”思维助推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中山日报 2019-03-05 06:24

2018年,中山市注册志愿者、活动总数、服务总时数同比均翻一番,也就是每7个中山人就有一个志愿者。图为参加2019年慈善万人行的志愿者方阵。今天是3月5日,我国迎来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中山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博爱”精神融入城市方方面面,这也成为中山志愿服务的精神源头。在中山市文明委统筹、市文明办牵头、市民政局做好行政管理的基础上,市委宣传部指导市志愿者联合会(以下简称“市志联”)负责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志愿服务成为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依托市志愿服务中心等数百个志愿服务阵地,结合“志愿中山”平台系统,创新“互联网+志愿服务”思维,打造“十百千”志愿服务阵地,不断推动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促进全市志愿工作快速增长。去年一年,中山市注册志愿者、活动总数、服务总时数同比均翻一番,也就是每7个中山人就有一个志愿者,平均每天开展556个活动,近四年累计服务总时数高达815万多个小时。

同时,市志联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内容、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让更多的中山人乐于做志愿者、有能力做好志愿服务,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中国志愿精神。

文/图 李玮玮 简伟波 朱德芳 制图/郑伟安

破解难点,开发平台

搭建“一张网”服务中山50万名志愿者

文明出行、创文巡查、帮老助残、助学帮教、赛会展会、应急救灾、普法环保等,都能看到身穿各色马甲的中山志愿者们忙碌而快乐的身影。

去年一年,无论是注册志愿者人数、活动开展总数,还是志愿服务总时数都同比出现爆发式增长,其中据“志愿中山”平台系统显示,中山市注册志愿者总数从年初的20.7万人增至49.3万人,志愿活动总数从15.18万个增至35.47万个,志愿者总数和活动总数均翻一番,同比分别增长137%、133%,也就是平均每7位中山人就有一个是志愿者,全市通过在线申领星级志愿者证书达4927人。详实数据成为中山市志愿服务快速发展的最好“例证”。

而在2015年6月“志愿中山”平台推出前,中山市开展志愿活动遇到很多难点,比如注册少、招募愁、统计烦、传播弱、管理差、交流难等,靠传统的打电话、传短信、发微信等方式辅助,无法轻松便捷完成,这个难点怎么破?

面对难题,市文明办、市志联转变工作思路,2015年自主研发“志愿中山”微信版平台系统,“我们研究了全国30多个志愿服务平台系统,以需求为导向,专职人员深度参与,担负起软件开发框架搭建、功能设置、文档撰写、测评反馈等产品迭代流程责任,经常为了一个功能开发通宵达旦研究突破,光平台开发需求文档撰写已超过800页。”简伟波在市文明办具体负责志愿服务工作,兼任市志愿者联合会秘书长,也是“志愿中山”平台的理念及功能模块设计的主要研发和开创者,这个平台至今已迭代升级23次。

通过平台“活动矩阵”,志愿者可以在5到10秒找到想要的有效志愿活动,同时,创新通过签到、签离形成的时间差,来精准计算志愿者个人及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时数,还通过分层分权、赋权运营、垂直监管等机制,建立起各级各类、权限不同、职责不同的上万人的管理团队,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志愿服务中,用科技手段解决社会治理难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提速强质,联动服务

挖掘“大数据”内涵助力社会善治

市志愿者联合会不断挖掘“志愿中山”平台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与多个政府部门横向深度合作,助力社会善治。

在创文领域,自去年3月起,市文明办每月提取“志愿中山”平台系统各镇区志愿者人数、活跃度、活动数、时数等数据,对志愿服务工作绩效开展评价,倒逼各镇区更加重视志愿工作,推动志愿服务属地化管理,实现常态化、专业化和制度化发展。

与市流管办合作,通过“志愿中山”开通在线“志愿服务记录证明”打印功能,实现便捷客观、有公信力的志愿服务记录及打印机制,真正实现志愿服务证明开具“一站式服务”,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志愿者不再跑断腿”。

与市政法委(原市社工委)合作,通过“志愿中山”开辟“博爱100”专属模块,为超过400个“博爱100”公益创投项目组在平台上新建项目组并授权使用,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实时记录及统计各项目组工作实效。

与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合作,通过“志愿中山”开通“城管随手拍”功能模块,让50万名在线志愿者有机会充当线上“城管志愿者”,随时随地参与城市管理志愿服务,根据反映有效案件数,志愿者可获电话费及志愿服务时数的双重奖励,涌现出众多优秀志愿者事例。如一名在东升镇某企业工作的社会志愿者“城管啄木鸟”陆先生,通过“志愿中山”反映城市管理案件合计达1053宗,有效案件达679宗,成为“志愿中山”平台引导市民参与社会善治的典型案例,促进社会参与破解城市管理难题。

培植沃土,建设阵地

从线上到线下夯实“十百千”阵地

有了线上的信息平台,市志愿者联合会还依托“志愿中山”,加强线下阵地建设,做好阵地平台,通过开展志愿服务阵地“十百千”计划,广泛推广使用寓意“爱心放飞梦想”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以阵地资源整合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实体化、常态化发展,加快打造中山市志愿服务“十分钟生活圈”。

市志愿者联合会从2017年启动“十百千”计划,截至目前,已经在全市中心商圈、社区中心、景区景点、学校医院等14类场所建立662个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交通劝导、旅游咨询、医务导诊、校园文明、爱老送餐等各式志愿服务活动。

小榄镇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志愿服务阵地融合共建,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团结广大党员群众和亲子义工,以各站点阵地为依托,结合创益菊城品牌公益项目,创新推动志愿服务,打造了一系列品牌志愿活动,如新时代老党员红色故事分享的“红耆故事会”、全国最美志愿者李焕贤、刘天明的山区助学路上的公益志愿故事分享等,粮友志愿者分享通过书本阅读、培养植根内心的文化修养的“囤粮计划”等,培植志愿服务沃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最末梢。

横栏镇引入专业力量,加强统筹与投入,推动“党建+社工+义工”工作模式,发挥党员志愿者示范带头作用,志愿服务工作连续六个月在全市镇区文明测评体系中均排名全市第一。

坦洲镇因地制宜,致力于开拓创新,广泛进行社会动员,挖掘社区志愿力量,联动辖区内企业、小区及社会组织等,助力实现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志愿服务蓬勃发展、表现突出。

东区搭建紫马岭公园志愿服务站,常态化提供政策宣传、应急救护、环保宣教等志愿服务。西区探索志愿服务回馈,启动“公益时数银行”项目,鼓励志愿者利用个人在本区的公益时数兑换爱心物资,送给困难家庭或个人,传递爱心。

同时,作为常规培训的重要补充,市志联创新提出“志愿服务现场教学点”理念和做法,培育中山正能三乡公益食堂等阵地志愿服务典型案例,项目完全由志愿者组织实施,运营将近一年,坚持每天为约300名社区及农村困难孤寡长者提供免费午餐,行动不便的长者有志愿者送餐上门并回收餐具,食堂现场每天还有本土爱心乐队义演,累计服务长者90000多人次,凡人善举每天上演。

激励保障,奖惩分明

以规则引领规范全市志愿工作开展

为更好规范中山志愿服务工作,市志联借助平台,将工作上对志愿服务发展导向转化为平台系统的使用规则,通过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实现以规则引领,规范全市志愿工作开展,促使志愿队伍蓬勃有序发展。

中山外来常住人口超过户籍人口,如何让更多的外来常住人口也为志愿者队伍提供新鲜的力量?近年来,中山市创新将志愿者的服务时数与积分入学相对接,服务满一定的时数成为加分项,这极大促进了外来常住人口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文明出行、校园护卫、创文巡查等志愿服务贡献大量时数。不少志愿者表示,一开始是为了积分,但参与一段时间后,感受到做志愿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交朋识友、互助友爱,“做志愿者是会上瘾的”成为大家共同的感受,极大促进了新老中山人的融合,也在志愿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文明素养。

同时,市志愿者联合会还不断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从2017年起,为全市志愿者购买基本志愿服务意外保险,保险额度和范围逐步提升,预计今年4月起的志愿服务保额还将再翻一番,达到最高40万元保额,为全市志愿者提供更好保障。深化激励回馈制度,启用志愿中山平台系统星级志愿者证书在线申领功能,并向优秀志愿者代表赠阅报纸。

一方面要鼓励,要“奖”,另一方面要监管,要“惩”。为了保障志愿服务的真实性、数据的可信性,市志联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对存在虚假时数的组织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志愿中山”启用至今,因虚报时数、发布虚假活动等问题,平台共计查处880名志愿者个人、142个组织,并对组织进行网络通报,取消当年评优资格。“做好监管,也是要挤干大数据里的水分,让数据真实、可信,才能反映中山志愿服务的真实状况,并为社会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下一步,市志愿者联合会还将继续创新“互联网+志愿服务”思维,进一步用好“志愿中山”和“十百千”支撑起的信息和阵地平台,打造中山市志愿服务“双平台”联动体系,继续丰富“志愿中山”平台功能,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加强“十百千”志愿服务阵地建设,筹建中山市志愿服务学院,高标准指导火炬区、横栏镇等志愿服务中心筹建,探索专业志愿者队伍及项目培育工作,不断提升和加强志愿服务理念和技能,并通过树立志愿典范、讲好中山志愿好故事等形式,增强志愿者荣誉感和获得感,引领更多的中山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加快构筑“博爱中山 志愿名城”。

依托“信息+阵地”双平台,为进一步提升中山市志愿服务的整体质量,市志愿者联合会通过培育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加强志愿服务培训力度、树立先进志愿典范,让志愿服务成为中山的城市名片,成为中山人的生活方式。

在打造品牌志愿服务上,推出一系列深化公共文明志愿服务品牌,如持续开展“齐修身 行文明 车让人”的文明驾驶倡导活动,启动5年多来,共抓拍斑马线上礼让行人的文明车辆12000辆,已对65批共4600名文明驾驶员进行了“车让人”奖励。

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系列“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发布中山《邻里公约》,引导志愿服务进社区。全市680个物业小区挂牌成立社区物业志愿服务站,通过公益合作,为小区引入“携手送福”、“众筹送暖”、义诊义修、上门家政等志愿服务超过1200场次,为约6.7万居民送来社会关怀。

开展“中山志愿百人讲述”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物色为中山志愿服务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名志愿者、推动者、见证者等,并通过镜头前的讲述形式,将志愿者的真情实感编辑成公益广告视频,推动志愿服务“可视化、生活化、全民化”。

市文明办、市志联积极推动开展大型常态化公益项目“志愿巡访”,致力于市民巡查、文明暗访、送暖探访等,促使黑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反馈及处理,组织志愿者近万人次开展“牛皮癣”清除行动助力城市文明建设。

同时,各类大型活动的举办也都离不开中山志愿者的身影,中山慈善万人行、小榄菊花会、古镇灯博会、中山马拉松等大型活动,充分展示中山志愿服务工作水平。

市志愿者联合会还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如编制各类志愿服务手册,普及志愿服务常识和“志愿中山”平台系统使用规范技巧,有效推动了中山市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建设,助力本土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选树典范,培育品牌

让志愿服务成为中山“城市名片”

新闻推荐

古镇镇全民公益园开展应对精神疾病患者专题培训 邀请香港专家详解应对技巧

本报讯(记者李玮玮通讯员陈洪)为了更好地给古镇居民提供服务,提高本地社会工作队伍整体素质,2月28日上午,古镇镇全民公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