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记录 传承乡音
隆都话是中山沙溪、大涌两镇的方言,俗称西乡村话,属于福建闽南语系。祖籍中山大涌的萧干林出生于1932年,在卓山中学肄业,1962年去往香港谋生计。
几十年前,偶然在报纸上看到有关方言的报道使萧干林感触颇深,回想起家乡的隆都话,虽然学界不乏对隆都方言的研究,但关于隆都日常口语词汇及语音的记载非常少,现在已有部分隆都人不会说、不会听隆都话,“就连我的子女都不太会说隆都话只会听,而孙辈们都听不懂隆都话了。” 萧干林无奈地说。
从2006年左右起,萧干林开始查阅有关隆都方言的研究资料、期刊和《香山县志》、《沙溪镇志》等书籍,也参考其他语言书籍的写法,他主要记载衣食住行、社会事务、动植物、民俗风情几类的口语词汇,每个词汇有中英文对照,并用英语音标标记词语的发音。除此之外,萧干林还搜集了隆镇地图、方言儿歌、小故事等,多层面体现隆都文化。
《隆都话语音初阶》一书萧干林断断续续写了3年,“闲暇之余我基本都在搜集记录词语,搜集工作几乎不间断,编写中最困难的是语音判定,我会咨询很多隆都乡亲,回乡时还亲自拜访他们,交流语音用法等问题,2009年自费出版了3000本书,后来又花几年时间补充词汇和修订,于2017年出版了修订本。” 萧干林介绍说,第一本书记录词语1000多个,修订本记录了2000多个,“编书不仅表达着我的家乡情,还能让更多人,尤其年轻一辈了解隆都方言和文化,尽一己之力传承隆都话。”
两本书的编写得到许多隆都乡亲的支持,出版后在各地区隆都同乡会内传播。2011年,萧干林把《隆都话语音初阶》一书赠与中山纪念图书馆和香港八大院校的图书馆,并获得八大院校的感谢信,2017年修订版出版后,萧老又第一时间赠给图书馆。
热心参与家乡活动的萧干林每次回乡都给朋友、青年们送书。沙溪圣狮村的阮嘉诚是90后,书里记录的儿歌让他印象深刻,“这些儿歌我基本会唱,都是童年回忆,但村里很多95后年轻人都不会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如今87岁的萧干林满头银发,虽微微佝偻但仍精神矍铄,已出版两本书的他还在继续搜集补充之前未记录的词语及语音,“很遗憾英语音标不能完全贴近原音,但我会尽最大努力让隆都话原汁原味地展现。”
文/图 见习记者 王欣琳
实习生 刘嘉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振捷通讯员钟傅莲)记者昨日获悉,市妇联正在公示拟授予2018年中山市“巾帼文明岗”称号的名单,中山法院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