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 加大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厅局连线
统筹:吴哲郑佳欣
共享发展,改善民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大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大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离不开教育合作发展与医疗卫生合作等民生议题。为此,南方日报邀请了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进行解读。
打造教育高地,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
携手港澳建设大湾区世界一流大学群
规划纲要
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对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在内地就读的学生,实行与内地学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门票等优惠政策。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
厅局连线
“教育合作发展是国家在粤港澳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支撑。”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大力实施科教兴粤、人才强省战略,教育整体规模居于全国前列,办学水平有较大提升,走出了广东特色教育发展路子。香港和澳门依靠祖国强大后盾、凭借中西交汇优势,构建了与本地经济形态、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等相适应且具较高水平的教育体系。经过多年努力,粤港澳教育交流合作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空间和领域不断拓展、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形成沟通有序、协作有效的发展共同体。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解读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三地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推进教育合作发展,打造教育高地。具体来说,广东将携手港澳建设大湾区世界一流大学群、做强做优大湾区职业教育、夯实大湾区内地基础教育根基、构建大湾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增强大湾区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提升大湾区教育治理能力,实现大湾区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提升。
引进港澳知名高校来粤办学
广东、香港、澳门高校数量合计180余所,各类高等教育学生超过300万人。其中香港有5所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澳门的旅游教育等学科专业水平居全球前列。
省教育厅负责人透露,目前有一批港澳知名高校达成来粤办学意向,其中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政府、广州大学已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香港大学(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落户大湾区内地正在加快谋划和推进。广东省正在积极探索新机制、高起点筹设大湾区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筹划碧桂园机器人学院等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建设国科大广州学院、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广东高校正积极招收港澳生,目前经教育部备案可招收港澳生的高校有54所。
广东省着力实施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行动计划,不断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广东省正携手港澳推进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粤港澳相互承认高等教育专科学历的可行办法,推动分步分批建立粤港澳高等专科学历互认机制;积极探索完善三地在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合作与政策支持;积极探索在大湾区内实施职业资格互认制度。
同时,粤港澳三地高校合作成立了10余个大湾区高校联盟,在完善大湾区内高等教育的学科布局、加强大湾区内高校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大湾区高校课程开放共享、教师专业交流、学生体育和艺术交流、学分互认等领域初见成效。“下来将进一步发挥各教育专业联盟作用,积极推进学分互认和学生交换、共建共享在线开放课程,加强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该负责人表示。
推进粤港澳姊妹学校缔结计划
粤港澳姊妹学校缔结计划是目前粤港、粤澳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校际交流项目。省教育厅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建设粤港姊妹学校721对、粤澳姊妹学校69对,规模超过全国的60%。教育部港澳台办对广东省的姊妹学校建设工作高度评价,工作成效“走在全国前列”。
未来将有更多的粤港澳中小学、幼儿园结为“姊妹学校”“姊妹园”。教育部门将进一步丰富三地文化交流,继续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姊妹学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和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体育节、音乐节、艺术节、美术(设计)作品展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活动、粤港澳中小学校长论坛、“同一堂课”网络教研等品牌活动。
他透露,广东已明确保障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港澳居民可申请内地教师资格,目前已有177名港澳居民在广东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春季考试。南方日报记者吴少敏钟哲
密切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合作
为港澳服务提供者办医行医、用药用械提供便利
规划纲要
塑造健康湾区,密切医疗卫生合作。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设置医疗机构,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加强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开展传染病联合会诊,鼓励港澳医务人员到珠三角九市开展学术交流和私人执业医务人员短期执业。完善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
厅局连线
在塑造“健康湾区”中,广东将如何进一步密切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合作?笔者从省卫健委获悉,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粤港澳三地将对大湾区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优化、提升、整合,尤其是在人才的培养、先进医疗技术的应用、医疗科技创新的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建立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制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积极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
为了更加密切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合作,笔者从省卫健委获悉,下一步,广东将联合港澳建立完善相关合作机制。
一是突破瓶颈,建立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制度。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紧密合作,为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大湾区内办医行医、用药用械等方面提供便利。
二是对标国际,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健康服务合作平台。积极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推动以“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高校附属医院与区域医疗集团以及医联体为主要成员的医教研协同体融合发展。
三是聚焦重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工作落实落地。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优势,加强三地政府层面的多元商讨和合作,共同致力于推进和完善重症传染病人会诊和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科研成果转化和养老机制、与港澳中医药质量研究机构合作机制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医务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机制。
在公共卫生应急领域合作方面,三地将通过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框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合作机制,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灾难卫生应急及医疗救援联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联合应急演练和研讨。
创办高水平粤港澳合作办医项目
在推动粤港澳三地优质医疗资源紧密合作方面,笔者从广东省卫健委获悉,广东下一步将重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医院的建设与合作,加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与港澳医院间的技术与管理的合作,提升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首先是在医疗技术层面上加大研究应用。共同开展重大疑难危重症的临床协作攻关,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合作布局建设一批重点专科专病群。
其次是在医院管理层面强化交流合作。积极借鉴港澳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着力改善医疗服务,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引领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向质量效益型、精细信息化管理转变;创新三地医院间合作机制,开展高端医疗服务,创办高水平粤港澳合作办医项目,增强粤港澳三地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粤港澳三地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港澳投资者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港澳医疗服务机构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体系建设,鼓励以特色专科为纽带组建专科联盟。
推动紧缺卫生人才培训交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广东将如何创新大湾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
广东省卫健委表示,首先,要加强医疗人才联合培养和引进。推动粤港澳合作打造国际化的骨干技术人员联合培训基地,加快推动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专业社会团体合作共建湾区专科联盟,建立粤港澳联合引才机制,引进国际化高端医疗人才和团队,推动建立粤港澳卫生人才库和卫生智库,为湾区卫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其次,还进一步推动粤港澳联合培养全科医生骨干及师资等紧缺卫生人才培训交流,在师资、教程、实训基地等方面加强合作。最后,鼓励三地医疗卫生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医教研协作和交流。
据了解,在强化人才培养和诊疗合作方面,粤港澳三地将按照国家全科医生、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模式,建立国际化的全科和专科骨干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加强现场流行病学、职业卫生、结核病防控、慢性病防控、控烟等培训项目交流,促进有关传染病防治的信息联系及临床诊治经验交流。
南方日报记者李秀婷通讯员粤卫信
新闻推荐
云南花海线路行程详见二维码今年的中山日报“云南读者首团”3月20日将出发的消息,甫一面市便受到了极大关注,不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