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发展机遇大 科技、医疗、教育领域成关注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02-22 02:04

本报记者陈若萌香港报道

21日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宣讲会上,发改委地区司司长郭兰峰表示,湾区内城市文化同源、民俗相近,在商贸投资、科技教育、青年发展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务实合作格局。规划纲要把湾区作为一个整体规划,并放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予以统筹考虑,通过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力,全面推动广东与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建立国际一流湾区,能够把港澳发展与国家发展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港澳能够从国家强劲的发展中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特别是为港澳青年人发展拓展新空间,提供新机遇。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致辞时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对此,香港工商界反响热烈,认为香港与内地在科创、医疗、教育等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同时规划纲要将为香港专业服务业优势的发挥提供更多平台,也将为港人到内地就业、“掘金”提供更多机会。

医疗、教育领域合作发展机遇大

郭兰峰在宣讲会作解读时指出,规划纲要专门列出两章,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并提出要探索推进在广东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指出,粤港澳三地政府加强在社会保障、医疗系统、教育文化、环保等各方面的政策合作,才能携手将大湾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他表示,香港在医疗水平、教育师资力量方面有领先的优势,在大湾区发展框架下,香港可承接更多的医疗、教育任务。“目前香港在这方面软实力已经足够突出,未来在硬件设施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这也是接下来的商机所在。”蔡冠深分析。

规划纲要指出,研究开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陆路转运服务,探索在指定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完善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令外界关注中港医疗融合。香港综合肿瘤中心行政总裁何翠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到该中心求诊的癌症新症有2000多人,同比增长40%,当中有大约一半人来自内地。该中心预计,接下来将会有更多内地癌症患者来港求诊,中心已在一年多前推行中港跨专科会诊模式,未来亦会继续加强与大湾区的医疗机构合作,有机会还将在大湾区开设综合肿瘤中心。“中心在过去半年,与内地机构签定合作备忘录,加强两地肿瘤临床经验和学术交流,及前线医护人员培训等,并在一年多前已开始推动跨专科会诊(MDT)。大湾区内患者来港接受诊断和治疗后,再由内地医生监察及跟进病情。”据了解,该中心目前合作的内地医院分布在上海、深圳、中山等地,而该中心未来亦可协助内地培训肿瘤科护士。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内地医院在效率和数量上较香港高,香港则有较高的质量和标准。“香港医生到大湾区不一定能够满足当地庞大的需求量,但香港医生最大的优势是教学培训和科研,香港医生到内地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对两地都有好处。同时,如果香港能跨境在内地为港人提供住院服务,将能解决在内地居住的港人医疗需要,也可支援香港医疗体系。”他说。

规划纲要还提及,要强化港澳青少年爱国教育、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对此,香港教联会会长黄均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每日过万学生从广东跨境到香港上学,如政府资助成立广东港人子弟学校,可避免学生跨境就读,同时也能为香港办学机构和香港教师提供更多机会。“目前粤港澳地区"一小时生活圈已形成",内地的房价、生活开支相对香港较低,相信会有不少老师愿意到内地发展。”黄均瑜指出。

为湾区青年带来更多创业就业机会

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支持“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等重点项目实施,促进大湾区青少年交流合作。要在大湾区为青年人提供创业、就业、实习和志愿工作等机会,推动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融,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

对此,蔡冠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能通过此类交流活动,让更多香港青年了解到大湾区蕴含的无限机会,鼓励更多香港初创企业到内地发展,与内地合作。

此外他提出,在大湾区发展框架下,建议为香港企业及人才在内地经商就业提供更多便利措施,包括优化区内资金流动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研究落实“港人港税”及全面专业资格互认等安排。

在香港初创企业有光科技(FanoLab)的CEO温豪夫看来,规划纲要的提出,除了为香港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多与内地合作、到内地拓展市场的机会,更有利于区域内科技初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去年我曾经跟(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到访东京,当地的企业、投资机构对"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概念十分关注,相信未来大湾区一定能吸引到更多世界范围的投资和顶尖人才。”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利好科技创新行业,区内城市可互为上下游,形成完整的、相互融合的产业链。事实上,截至去年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08万家,合同使用港资1021.5亿美元,港资企业在前海的支柱作用日益凸显。“大湾区内5间世界前100的学校都来自香港,惟"产"是弱点。日后应加强与内地与创科的合作,以香港的学、研配合内地生产技术,以加快发展。”洪为民表示。

“香港虽然制度好、税收低、能吸引人才,但在科研资金上,对比起深圳等内地城市仍是杯水车薪。”香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恒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分析。李秀恒希望香港在科研上,能与在大湾区其他城市特别是深圳市互相配合,优势互补。“规划纲要对港深两地的科技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大的利好,香港除了能发挥自己在研究领域的优势,更多初创企业也将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李秀恒说。

据蔡冠深透露,香港中华总商会和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也将于今年4月9日在日本东京举办大湾区论坛,并在论坛下午设立人工智能、大健康专场,为大湾区相关企业提供与日本科技企业、投资机构交流展示的平台。

新闻推荐

中山市励豪红木家具有限公司集中喷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

中山市励豪红木家具有限公司委托安徽华境资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已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