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多支队伍、2万余市民昨赴约中山慈善万人行,一张张笑脸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慈善接力跑 一棒传一棒
统筹/本报记者 徐钧钻
采写/本报记者 李玮玮 徐钧钻
见习记者 王欣琳 李鑫
见习生 陈伟祺 戴子熙实习生 刘嘉淇
慈善面孔
冯焯安:从父辈手中接过博爱之棒,并将传承下去
年过6旬的红十字志愿者冯卫忠回忆起首届敬老万人行时,常错以为就发生在不久前:岐江桥头、孙文路,群众自发舞起了龙头、醒狮。街坊邻居们带着孩子出来,钻过龙身、摸摸狮头;敬老院的老人们也坐在轮椅上,与年轻人一起走上了街头,逛逛骑楼。也是从那时起,他被万人行感染,走上了一条绵延的公益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冯卫忠回过神来,看着今年23岁的儿子冯焯安刚刚从市长危伟汉手上拿过市十佳红十字志愿者奖杯,笑得像极了年轻的自己。而他越来越发现,这座流淌着博爱基因的城市,因为万人行,相似的脸谱越来越多。
“头一回接触志愿者工作是在我五年级的时候,父亲是一位无偿献血志愿者。当时对父亲的志愿者工作非常感兴趣,我就跟着父亲去了红十字中心血站。”冯焯安笑起来有两颗小虎牙。他仍记得自己10岁时,跟随父亲冯卫忠来到了位于孙文西路步行街的无偿献血站,其他的志愿者阿姨都很喜欢他。2005年是冯焯安第一次接触献血服务,志愿者就在冯焯安幼小的心灵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年纪虽小,但冯焯安很快就能独当一面,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除了抽血、验血是由专业医生完成以外,其他的填报、咨询等繁琐的工作都由我们志愿者完成。其实当自己完整一套做下来后就会发现,志愿者的工作也很不容易。”18岁生日当天,冯焯安来到血站第一次献血,“这是我多年来的愿望,我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向父亲看齐。”截至目前,冯焯安志愿服务时数已超5000多个小时,捐献全血与血小板成分血近3000ml。
互动交流时,问及冯焯安获评“十佳红十字志愿者”的内心感受时,冯焯安表示,自己只是志愿者队伍中平凡的一员,无论当选与否,他都会像父辈一样,把无偿献血的志愿服务工作坚持做下去。
大学毕业后的冯焯安选择从事婚礼策划工作,工作虽忙碌,但他依然会抽出时间,穿上熟悉的志愿者马甲,一如既往地做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谈及未来,冯焯安有很多憧憬:“我还没结婚,不过我希望把志愿工作的交接棒传承下去,一代传一代,就像我的父亲引导我一样。”
邓明艳:把博爱精神和学到的技术带回昭通,将家乡建设得跟中山一样美好
身穿少数民族服装,手里举着“绥江半边红李子”牌子,今年16岁的邓明艳是第一次参加“慈善万人行”。她是云南省昭通市绥江人,是中山对昭通教育帮扶政策的受益学生之一。去年秋季,邓明艳来到中山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费、住宿费统统不用交,春节回家有包车,平日还有生活补贴。
邓明艳所在的方阵是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方阵里有20多名挂职干部,以及85名在中山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读书的昭通绥江县学生代表。2016年9月中山市与昭通市的大关、盐津、永善、绥江县建立扶贫办协作关系,两市签订了“1+8”合作协议内容。这次组队参加万人行,展示中山助推昭通市脱贫攻坚的成果,让远离家乡的学生亲身参与这项慈善盛事,感受伟人故里的博爱氛围。
入学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教育扶贫是最根本、最长效的措施。针对昭通每年有3万名初中生不能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就读的实际问题,从2017年起,中山的职业院校每年招收不少于600名昭通户籍初中毕业生,并提供学费、住宿费、交通费和生活补贴等。一方面解决昭通贫困户代际传递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中山储备劳动力。从2017年以来,共计已招收1400多名学生分别入读中山的8所中职中技学校,市财政支出约2763万元。同时,中山昭通的高校也携手合作,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招收昭通学院61人到中山完成大四学业,并免除学费、住宿费等共计178.9万元。
邓明艳的家乡在绥江县的一个村子里,在她眼里,中山是个繁华大都市。对自己的未来,邓明艳已有了打算,她说:“学成后要回家乡,将中山的博爱精神和学到的技术带回去,希望将来家乡和中山一样好。”
伍振明:弘扬中山人的博爱精神,在海外也当志愿者
在昨日的慈善万人行队伍中,有一对华侨夫妇,她们虽然离开中山多年,却非常关注家乡的公益事业,并在异国他乡从事公益,践行中山人的博爱精神。他们就是斐济的中山乡亲伍振明、曹结超夫妇。
曹结超第一次以华侨的身份参加万人行巡游,但她与万人行很早就结缘了,“上世纪90年代我是烟墩小学的老师,1991年至1996年的万人行我都带着学校的鼓乐队参加,1997年嫁到斐济,从此只能通过网络上的视频和图片"遥看"万人行。”
曹结超的丈夫伍振明祖籍中山大涌,移民到斐济后由于忙于工作,加上三个孩子都年幼,夫妻俩一直没能回乡参与万人行巡游,但每年都会捐款支持。不仅如此,夫妻俩还十分热衷参与和中山有关的华侨活动,2017年第十一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会在斐济举行,夫妻俩积极为活动的举办出力。
这次能回乡亲身感受万人行的盛大与热闹,伍振明非常激动,他说:“我比妻子出国早,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万人行巡游,虽然以前没亲身参与万人行,但它传递出的博爱包容等精神一直温暖着我。”
在斐济,伍振明十分热心公益,他担任中国驻斐济共和国大使馆的领事保护志愿者。“我已经做了十几年的领事保护志愿服务,为在斐济的中国公民提供帮助和服务。”伍振明说,当领事保护志愿者不仅要“24小时在线”,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沟通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做公益使我快乐,慈善万人行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我会继续践行家乡的慈善精神。”
杨宗浩:传承洪拳,推广传统文化也是在做公益
“受爷爷的影响,从小就爱上了洪拳,6岁开始练习洪拳,现已成为洪拳第七代传人代表。”一脸骄傲的杨宗浩年纪轻轻已拿下全国赛棍术一等奖、澳门国际赛棍术一等奖、广东省棍术一等奖、拳术一等奖等荣誉。而他的爷爷就是洪拳第五代传人代表、拳馆总教练杨金池。在杨宗浩眼中,武术让许多青年有了强身健体的机会,也是岭南文化的精髓,做好推广也是一种公益。
“每年小榄镇万人行我都参加,而全市万人行则是第二次参加,相比去年,今年多了很多新学员参加万人行,而培养新成员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杨宗浩自豪地告诉记者,参加万人行除了宣传洪拳,更重要的是宣传心存善念的观念,因为武术教会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有爱心,而传授他人强身健体的武术也是一种爱心。“洪拳是一种区别于其他球类的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保护自己。”杨宗浩说。
谈话间,随着鼓声的躁动和前辈的敦促,终于轮到杨宗浩上场了。现场的观众都纷纷拿出“长枪短炮”蓄势待发,只见他闭上了眼睛,深吸了一口气,睁眼凝神,单手持棍,一个抱拳礼便开始了表演。他将1.9米长的木棍耍得行云流水,最后以轻描淡写的收棍动作结束这次表演,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
现场花絮
■特警黑科技“燃爆”全场
每年的万人行,公安特警们都默默地为市民保驾护航。今年部分特警从幕后走向幕前,为巡游市民带来精彩的反恐演练和特战功夫。
昨日上午11时许,只见热闹的人群队伍上空飞过几架无人机吸引了无数眼光。突然,无人机喷出烟雾,烟雾慢慢散开后,“智慧公安,平安中山!”八个大字浮现,现场掌声雷动。
警用智能装备方队使用的黑科技更是“燃爆”全场。在答谢台前方,科技感十足的排爆机器人、智能机器人、警用巡逻平衡车先后登场,让观众看得目不转睛。紧接着是反恐突击战术演练:精良的武器装备、紧密的行动,平时主要用于处置劫持人质、涉枪涉爆等暴力恐怖犯罪,对目标嫌疑人所在危险区域的搜索,在发现目标后,快速反应,多方位消灭危险。
■学校方阵亮出“十八般武艺”
今年各镇区教体系统的巡游方阵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行走,每个学校都带来了技艺展演,别看他们年纪还小,耍起来有板有眼。
记者发现,相比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学生们的表演很现代,全面展示了中山特色教育的发展成就。在答谢台前,高沙小学的独轮车社团骑过;在开发区五小孩子们的手中,篮球仿佛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可以做出数十种特技表演;黄圃培红小学的高跷队“高人一等”;东区中学的棒球队又酷又帅。
培红小学的高跷队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昨天参加巡游的孩子们大多是五六年级的学生,穿着56个民族的服饰,9点多就在老师的帮助下踩上了高跷,高跷足足有1.2米高,要维持平衡,两只脚要不停地晃动。感到累了的学生,聚在一起扶着旗杆歇一歇。“孩子们都穿好了护膝,保证他们的安全。”带队老师介绍说,“每周学校的高跷队都会练习,没入选的同学,也会跟着训练。”
东区中学的棒球队拿着棒球和手套,引人注目。该校引入棒球运动三年多了,曾参加过省内组织的比赛。东区中学校长谢柏芳认为棒球所蕴含的团结友爱、礼仪教育、感恩文化正是当今教育特别需要推广的,“棒球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运动,必须要团队的配合。”
■舞者“与爱同行”,点赞新时代
本次万人行,形式多样的舞蹈成为了沿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岐舞CGS街舞队30名成员齐刷刷一身印有“岐舞”二字的白色文化衫,一众青年男女围成一个大圈,随机出列劲舞。一个高难度的单手撑地旋转立即点燃了全场气氛,舞者像陀螺一样,在围观者呐喊声的助威下,越转越快,随后以一个帅气的姿势定格收尾。舞团团长黄嘉贤告诉记者,舞团为了本次万人行专门排练了一个名为“为爱同行”的街舞,“街舞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街舞的肢体语言,号召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慈善公益行列,一起为博爱中山贡献力量。”
年轻人闪耀登场,一旁巾帼舞者又岂甘落后。石岐区广场舞队、西区广场舞队、南区广场舞队、五桂山巾帼舞蹈队、东区广场舞队、三乡广场舞队分列兴中道西东,现场热舞,踏着《点赞新时代》《最美的中国》《中国美》等乐曲的节点,舞动最美夕阳红。五桂山巾帼舞蹈队一身粉红长裙,头戴花翎,脚下一双闪闪发亮的舞蹈鞋,跟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手执裙摆,翩翩起舞,舞蹈队的领队告诉记者她们年龄介乎于45-50岁,年纪最大的一位今年已65岁了。
■520名志愿者早上6点开始站岗
身穿黄色背心,每人都有一本万人行志愿者工作手册,每隔5米站1位同学,早上6点兴中道便出现了第一批志愿者的身影。
据悉,团市委、市青志协(市义工联)负责统筹万人行志愿工作部工作,组织了13支青年志愿队伍,共520余名青年志愿者投入到慈善万人行志愿服务当中。凌晨6点,第一批志愿者抵达现场开始集结并进行相关准备工作。早上8点,全部志愿者到岗就位。每位志愿者累计提供近了6个小时的志愿服务。
■外国友人点赞中山生活
在市人民医院的方阵中,有几位穿着白大褂的外国面孔,这是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的留学生,来人民医院实习。其中读大五的约旦留学生Housam告诉记者,他的中文名叫“龙飞”,“成龙的龙,飞翔的飞”。他喜欢中山,喜欢中国。第一次参加慈善万人行,觉得巡游很有趣、很特别,同事们一起各种拍照留影,是难忘的回忆。“将来毕业后,肯定留在中国工作。”龙飞告诉记者。
斯里兰卡的Cristy(音译:克里斯蒂)和朋友来中山工作生活已经10年了,会一点点中文的他是第4次参加万人行巡游活动,“我觉得万人行是中山最具特色的活动,很热闹很有"中山style"。”巡游过程中,克里斯蒂与友人全程拉着斯里兰卡的国旗,与方阵中的其他国际友人有说有笑,“希望过几年我的中文能进步,如果能听懂粤语就更好了。”
国际友人游行队伍中,一位身材高大的“冰球运动员”引人注目,这位热爱冰球运动的加拿大友人Rory Gilpin(音译:罗里·吉尔平)来中山已3年,今年是第一次参与万人行方阵队巡游,虽然冰球在中山还不流行,但每周五晚他都会约朋友一起打冰球,“冰球是加拿大的特色运动项目,我运动衣背后印着我喜欢的冰球运动员名字。”万人行的热闹盛况让他很兴奋,巡游途中,他不时挥舞冰球球棒与路边的围观群众互动。
而第三次参加中山慈善万人行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驻华代表彭玉美也用流利的广东话,赞美了中山人的博爱情怀。
■助残服务促进会今年首秀
成立于2018年10月23日,中山市助残服务促进会先后承办了123国际残疾人日“残健共融·其乐融融”系列主题活动,“送文艺下乡”主题系列巡演活动等。2019年慈善万人行,是这支新生助残社会公益组织队伍的万人行“首秀”。当天,30名会员身穿整齐一致的嫩黄色马甲,以饱满的状态参加万人行巡游。30名会员中,包含了9名残疾人会员,他们是坐着轮椅亮相的,虽然行动不便,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林筱雯就是这9名残疾人会员中的一员,她嘴唇上涂了一层淡淡的口红,神采奕奕。“我今年57岁了,
大家都叫我雯姐。”雯姐来自大涌镇,自2009年起,雯姐就开始投身公益,积极参加各种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一开始,有些人不理解雯姐的做法,认为残疾人做公益不现实,会给别人添麻烦。雯姐没有在乎别人的看法,而是坚定自己想做公益的决心,频繁的亮相于各种公益活动、参加各种公益组织。雯姐说:“残疾人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在我的带动下参加到公益活动中来。”
今年是雯姐第5次参加慈善万人行了,她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这种活动参加公益,贡献爱心。
新闻推荐
中山市搭建线上线下用工供需对接平台 “春风行动”持续 “南粤春暖”将到
本报讯(记者何淼通讯员李思宇)为了应对节后阶段性的用工紧缺,每年一度的“春风行动”正在进行。2月18日,记者从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