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央媒报道中山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经验及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米雪梅 中山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经验获聚焦

中山日报 2019-02-17 02:39

本报讯(记者 江泽丰)2月15日、16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均推出了“广东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报道,其中中山市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经验做法成为报道的典型,来自中山市的全国人大代表米雪梅也接受了中央媒体的专访。

2月15日,新华社撰稿《“三个第一”催奋进 珠江潮起再出发——广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内文写道:“"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和方式,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令作为广东千万外来工一员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服部总监米雪梅备受鼓舞。在米雪梅工作生活的中山市,非户籍人口接近一半。中山几年前就开始探索建立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在实施入户入读公办学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将公租房住房保障、参保医疗保险等纳入公共服务范围。如今,像米雪梅一样,当地有2.75万名外来人员获得积分入户资格,9.1万多名外来人员子女获得积分入读公办学校资格。”

2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春到南粤听回声——广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其中内文“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一节中点赞了中山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经验做法,“春节前,中山市东区花苑社区水仙阁3栋的电梯终于投入使用,让13家住户过上了一个舒心的春节。83岁的老党员林清垣和这栋楼的志愿管家,是这次加装电梯的主要倡导者、联络员。花苑社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没有配套的物业管理。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党委深入挖掘楼栋里面的老党员、老干部资源,组建“志愿管家”队伍并成立党支部,充分发挥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协调邻里纠纷、收集群众需求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探索出一种社区党委牵头、“志愿管家”带头、群众自治的社会治理模式。”米雪梅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动情地表示:“中山是一座博爱包容的城市,许多务工人员在当地买了房,享受到教育、就业、医疗、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2月16日,《经济日报》也在头版刊发了《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在介绍广东在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经验做法时,《经济日报》也专访了在广东务工22年、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打工妹”成长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米雪梅。米雪梅去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她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让我非常感动。”

《经济日报》在报道中写道:“如今,米雪梅在外来人口聚集的广东中山市,体会到了城市管理者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方面的努力。据统计,中山市2018年在教育、社保、医疗、住房保障支出达133亿元,推进新建改建扩建公办中小学40所,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6135个。近年来,中山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充分调动了外来人口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比如,在将社区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方面,探索出了居委会的"特别委员"制度,目前已有600多名优秀异地务工人员获聘担任"特别委员",参与基层管理工作。”

“这是一座博爱包容的城市,许多务工人员已植根这里,在当地购买了住房,把孩子带到当地读书,享受到当地教育、就业、医疗、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融入了中山"大家庭"。”米雪梅在接受《经济日报》专访时说,一年来她开展宣讲17场次,参与各类相关活动50场次,把两会精神原原本本地传递给身边的外来务工人员。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深激励了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为实现梦想多干多学,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离开南极中山站 “雪龙”号返航回国

新华社“雪龙”号2月15日电(记者刘诗平)当地时间14日下午,“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载着126名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队员离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