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优先 幸福中山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

中山日报 2019-01-25 19:20

“2018中山·公园音乐节”在孙文纪念公园(南侧草坪)举行,观众席内座无虚席,观众席外围也有众多市民驻足欣赏(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孙俊军 摄游客在南朗某景区的油菜花田间拍照留念(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紫马岭公园成了市民游玩的好去处(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文波 摄岐江公园紫玉兰开得正盛,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赏花(资料图片)。本报记者文波 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它是中国惟一以伟人命名的城市。曾经,它孕育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众多灿烂的明星。 今天,新时代的中山人正以"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精神,诠释着这个城市的幸福与光荣。”这是2007年11月6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中山入选“中国首届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颁奖词。

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关于幸福感的城市推选活动 , 特别关注居民对其城市的总体主观感受,调查内容几乎包含了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活节奏、人情味、赚钱机会、生活便利、自然环境、文明程度、文化娱乐、治安状况、贫富分化、发展速度、教育质量、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政府威信等。

而今,中山“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镀金底色的牌匾收藏于市档案馆,这个“金字招牌”没有随着时间逝去而褪色,反而越擦越亮。

幸福中山大事记

2008年

11月20日

“12345”行政服务热线对市民开放试运行服务,12月3日正式开通,热线为市民提供全天候、多方位、一站式的信息服务。

2009年

4月30日

中山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项目”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2008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9年

10月16日

中山市政府颁布实施《中山市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暂行规定》,给予流动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迁入户籍等待遇,推动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市民化。

2010年

2月26日

珠三角绿道网中山段建设启动,总长182.7公里。中山市成为全省最早启动绿道建设的城市。

2011年

10月9日

中山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正式启用,首期在主城区布180个服务点,共有2000辆自行车投入使用,成为中山“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

12月26日

中山市首批异地务工人员申请政府公租房,共有78户家庭通过审核。

2014年

9月1日起

60岁以上的中山人和新中山人可免费乘坐公共汽车。

2016年

7月28日

市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区(含24小时自助服务区)投入运行,市民可全天候自助办理签注、税务发票代开、水电费缴纳等自助服务。

幸福与否 市民说了算

追求幸福、构建和谐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

2007年《瞭望东方周刊》发起并与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在全国大规模开展“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 。当年8月至10月,组委会在候选城市中依据“幸福感”的标准,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城市调查和居民问卷调查。“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主要分三类指标来测量居民的幸福感。

第一类是对城市生存状况的生活满意度,包括赚钱机会、贫富分化、发展速度、教育质量、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政府威信、生活便利、自然环境、文明程度、文化娱乐、治安状况等,主要是一些关于城市生活方面的实际指标。

第二类是个人对生存状况的满意度,包括人的生活质量、职业、收入、住房宽敞程度、是否拥有房产、婚姻状况、有无子女、上下班路程、睡眠等,反映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和城市发展方向的关系。

第三类是涉及个人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的程度,包括生活节奏、紧张程度、人情味、人际交往的满意度、身份认同、心态等个人对生存状况意识和情感的满意度、人际间的和谐程度。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的主要策划和组织者之一、时任《瞭望东方周刊》副主编程瑛在评选期间在中山住了十多天,她说, 原以为,在改革开放热潮中,中山的环境质量、人文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会像一些急速发展地区那样变得不理想。她亲身体验之后却大为改观,对中山产业发展升级后的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很为赞赏,对中山兴中道、文化艺术中心一带景观非常喜爱,最觉得特别的是中山对岐江河一带的改造,尤其是岐江公园,让人想不到船厂原有钢轨、野草保留下来都成为了景观。

程瑛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提醒了中国的城市管理者们,在追求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市民的感觉,更多地关注民生工程,这是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山,超出想象之外,去到孙中山故居,感觉到气氛特别自然,安静、古老……”这是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副主任张稚丹在2016年9月到中山参加“伟人故里和美中山”全国散文作家中山行座谈会上所说的感受,幸福中山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散文家们印象深刻。

如何幸福 民生最优先

城市幸福感是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其特征是市民普遍感到城市宜居宜业、地域文化独特、空间舒适美丽、生活质量良好,生态环境优化,社会文明安全,社会福利及保障水平较高。

居民是幸福中山的主体。孙中山先生说:“建设之首,在于民生。”

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发展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幸福中山始终将民生作为城市建设之首,努力让所有市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在藏富于民、全民保障、共享平安、利益向下、民生招商等等方面作为。

中山每年集中力量做好十件民生实事,如针对教育资源紧张方面,今年中山将扩充教育资源纳入十件民生实事当中,计划新增幼儿园学位6000个,新增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0所,新增市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20所;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7000个,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学校40所。

又如2011年初中山“两会”期间,一位市民在网上发帖:“历数中山所有的公园,和儿童文化挂钩的似乎没有,希望政府能设立一个儿童主题公园。”当时诸多网友热议此帖 。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为了实现家长希望孩子在公园内有一个儿童游乐空间的意愿,中山市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对公园、小游园等现有绿地空间进行改造,增加儿童活动设施。在紫马岭公园荔苑乐园内增设儿童活动区、逸仙湖公园也增加了儿童活动区,现在都成了公园最聚人气的地方。2017年12月28日,中山市儿童公园也动工建设,建成之后将会是中山的第一个儿童主题公园,侧重教育性、陪伴性、趣味性,适合多阶段青少年儿童人群。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博爱”塑造了这座幸福城市之魂。慈善万人行是中山博爱精神的最集中体现,自1988年起,中山的慈善万人行风雨无阻地走过30年,成为幸福之城的内在体现。

“我和老伴都是第一次来中山,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古色古香的园林,有这么好的文化表演活动,看了之后我们都特别高兴。”参加“2018幸福长者游中山”活动的71岁梁阿姨来到中山后,感到无比的舒适,虽然时间很短,但中山这座幸福之城的点点滴早已润化于心。

人物访谈

李海鹰:

中山给我提供了

创作的幸福感

祖籍中山的著名音乐家李海鹰,是中国最出色的当代作曲家之一。 《弯弯的月亮》《七子之歌》《我不想说》都是他的作品。近年来,李海鹰常回中山,南朗镇落成有李海鹰音乐工作室。 “2018翠亨新年音乐会”便是由他任艺术总监兼指挥 。

李海鹰也是杭州颁发“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现场的嘉宾,为获奖城市中山开奖。

他和中山深刻的渊源,让他对这个城市的“幸福感”感受极深。

○记者:作为一名音乐家,你是如果理解“幸福感”这个词的?

●李海鹰:作为音乐家的”幸福感“就是创作出好作品。我在中山设立有音乐工作室。由星海音乐学院和中山市委宣传部联合制作的大型音乐剧《阮玲玉》,是我从现在起两年内最主要的工作。阮玲玉的祖籍也在中山,可以说,正是中山的人文气息,给我提供了创作的幸福感。

○记者:你觉得中山这座城市的“幸福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海鹰:中山这座城市让人感觉很幸福,这座城市的“幸福感”体现在自然环境、城市景观、美食、历史、人文、民风、经济等方面,是一种综合的感受。所以2007年本人受邀作为中山人的代表之一去杭州颁发“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奖项时,本人感到非常光荣、非常自豪。

○记者:你也经常回中山,你能为提升中山“幸福感”提个小建议吗?

●李海鹰:我指挥广州交响乐团在2017年12月举行了“2018翠亨新年音乐会”, 在2018年12月27日也将举行“2019翠亨新年音乐会”。这些活动得到省市各级政府和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并得到观众的热烈赞赏。 类似的文化活动,对提高中山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会有很大作用,自然也有助于提高中山人的幸福感。希望以后越来越多这样的文化活动,以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

本报记者 黄廉捷 李丹丹

新闻推荐

诺贝尔奖获得者首次做客中山论坛

诺贝尔奖获得者PeterAgre昨日上午,第十三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开幕式主题演讲后,随即进行了“创新之路”高端对话。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