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首次做客中山论坛

中山日报 2019-01-25 19:10

诺贝尔奖获得者Peter Agre昨日上午,第十三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开幕式主题演讲后,随即进行了“创新之路”高端对话。市委常委、火炬区党工委书记、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专家、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世界银行健康、营养、人口全球实践部卫生服务全球业务主任米奇·乔普拉(Mickey Chopra)、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彼得·阿格雷(Peter Agre)、香港食物与卫生局原局长、中国香港医疗卫生学会会长高永文和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6位嘉宾共同研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下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为中山的医疗事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建言献策,思维碰撞迸出智慧火花。

●诺贝尔奖获得者首次参会“论道”

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自2006年举办以来,每年都会吸引国内外院士、教授等高端人才参加,但诺贝尔奖获得者现场参与尚属首次。

彼得·阿格雷(Peter Agre)于1974年获得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现为该学院生物化学教授和医学教授,后担任杜克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是施一公院士的老师。由于彼得·阿格雷发现了细胞膜水通道,在细胞膜通道研究做出开创性贡献,获得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彼得·阿格雷的发言中,他结合研究经历重点介绍了医药研究的益处和医药创新的重要性。他提到创新需要持续的投资,尤其在基础科目的投资,从基础科目中可以发现创新点,最重要的是要涉及疾病的防控与研究,中国人民能从中获益。此外,彼得·阿格雷说,脑部问题容易引发中风等病症,这也是中国高发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医药研究和创新如果集中脑部问题的研究,将能解决很多相关疾病,造福中国及世界人民。

发言结尾,彼得·阿格雷特意提到“危机”一词,他说中文讲危机代表了两层含义,“危”就是危险,疾病属于危险,而“机”代表科学提供的机会,医药创新发展将持续不断地提供新的机会,探索新的科学发现,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大湾区西部”更需创新科技

高端对话汇集了粤港澳三地的多位专家学者。侯奕斌首先介绍了中山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他说,科技创新对中山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目前中山通过建设创新的生态,营造创新的环境,夯实创新的基础来构筑科技创新体系。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中山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健康中山建设中,已从健康产业、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生活和健康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路径。

高永文建议内地,比如中山,通过医疗改革,鼓励民营办医或是社区医疗产业发展,建立纵向的、包括中医药和家庭保健的,从三甲医院到社区的医疗体系,加强对危重病患者的医疗保障。刘良提出了大湾区西部的概念。他谈到,西部包括中山、江门、珠海、澳门四个城市,特别需要创新科技的发展。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西部城市的发展创新科技,加强大湾区内11个城市之间的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米奇·乔普拉(Mickey Chopra)从医疗效率建言中山医疗健康事业,他建议提高医疗效率,尤其医疗投入的效力应更好的发挥作用。

●科学家要有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那么如何去培养顶尖的创新人才?施一公从教育角度,强调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医疗健康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和推动作用,他提出批判性的思维是每一个科学家、每一个创新者必须具备的,还有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他建议中山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强一流人才教育,为科技创新输送高素质智力资源。

彼得·阿格雷(Peter Agre)谈及科技创新中最关键的问题时,他提到中国的下一代潜力巨大,肯定了中国青年们敏捷的思维、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好奇和学习的渴望。他建议应该给青年之辈更多交流学习和研究的机会,青年也应“高瞻远瞩”,他相信中山有好的领导层、决策层,也有新一代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未来希望无限。

新闻推荐

关注“烦心事” 破解“停车难”

本报讯(记者方嘉雯通讯员黄秋霞莫晓静)“以前是"一位难求",找个车位得20多分钟,还要"眼明车快",现在有了这个停车场就好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