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元以上交易要上报? 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本月起执行新规

中山商报 2019-01-04 04:07

随着新一年的到来,一批新的行业法规也开始实施。记者了解到,根据此前央行发布的《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大额交易报告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下称《通知》),今年1月1日起,个人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渠道进行5万元以上交易、20万元以上转账可能会受到大额可疑监控。那么,这项新规的出台对普通市民有没有影响?

记者梁展宏

支付机构需报告大额交易

随着移动支付的大面积普及,如今很多市民都已经习惯了扫码消费的移动支付,传统纸币也用得越来越少。不过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市场上也出现了众多移动支付引发的违法犯罪现象。

对此,本次出台的《通知》要求,根据该政策要求,今年1月1日起,涉及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在内的非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下列交易情况要上报:

1、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收支。

2、非自然人客户支付账户与其他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含20万美元)的款项划转。

3、自然人客户支付账户与其他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含10万美元)的境内款项划转。

4、自然人客户支付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跨境款项划转。

这意味着,如今个人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购物消费达到5万块钱以上、转账金额达到20万以上,就有可能被列入大额可疑交易进行监控。

银行:对个人交易影响不大

大宗交易、消费可能被检测,那么一般市民通过第三方移动支付会否很容易上“监控黑榜”?对此,建行中山分行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新政出台是央行为了完善对非银第三方平台交易的监管,避免不法之徒钻漏洞。尤其是出于国家打击洗钱、非法融资等金融犯罪活动,遏制恐怖活动等非法行为等目的。事实上,央行此前就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了上报大额交易的要求,而且还必须报送可疑交易报告。

“由于该新规主要是预防洗钱等行为,企业和个人正常交易和业务办理不受影响、境内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不变、个人外汇业务政策调整不涉及。”上述建行负责人指出,新规主要是对机构的规定和要求,并没有让企业和个人履行报告义务。一般市民只要进行正常交易,基本不会受该新规的影响。另外,由于大多数人使用支付宝、微信等常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一般都是用于几元到几千元小额的交易,多数人的账户都难以达到上报标准。

新闻推荐

传媒携手企业搭建新型服务平台,让政企间“最后一公里”更顺畅、快捷 “商在中山”政企媒O2O服务平台正式启动

“商在中山”政企媒O2O服务平台将建立新型政企服务通道,为企业做好政务导办代办、宣传推广等。平台首批合作单位现场签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