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中山纪念图书馆主体完工
中山纪念图书馆现进入内部装修和设备招标安装阶段。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涛摄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翔宇)日前,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8年工作总结暨领导小组会议在市政府会议中心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备受关注的中山纪念图书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现进入内部装修和设备招标安装阶段。
市新博物馆开建
中山市今年4月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7月正式启动创建工作,采取了大量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创建工作开展。
与此同时,中山市对照创建规划,积极落实各项创建工作任务。首先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宜居文化之城。据了解,中山纪念图书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现进入内部装修和设备招标安装阶段。中山纪念图书馆总用地面积达1834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9266.25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320万册,设置阅览座位2000个,日接待读者最高可达8000人次。图书馆设有文献服务区、专题图书馆、读者活动区、运行保障区四大区域。在专题图书馆方面,设有国学馆、音乐图书馆、科普馆、绘本馆、少儿DIY馆、中山地方文献馆、孙中山文献馆等专题馆。图书馆采用智能化信息管理,引入图书自动分拣系统,全面实现图书、读者信息的快速识别和图书收集、归类、整理、传输工作的全自动化。
此外,市新博物馆已开始动工建设;新美术馆开展选址工作并上报市政府。同时开展各镇区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大力推进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底实现全市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其次是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设和美文化之城。出台了《中山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实现24个镇区和120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通借通还,建成14家街区自助图书馆;出台《中山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开展火炬开发区、南区、小榄、东凤、三乡、坦洲6个镇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活动惠及近50万学生
中山还积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精品项目,建设品牌文化之城。包括开展“伟人故里书香中山”系列全民阅读活动;举办全国性大型合唱活动“新时代之声”——第四届全国教师合唱节;举办2018中山·公园音乐节,吸引近3万人现场观演,PC端在线直播观看量达35万人次。持续开展“市民大舞台”系列文化活动,三年来线上线下总观看人次超过300万;成立中山市香山粤剧研究院,制定《中山市粤剧保护传承发展实施方案》等配套制度,大力推行粤剧文化周和粤剧进校园活动。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设活力文化之城。中山积极探索建立促进文化消费工作机制,开展公益派发艺术中心文化消费券活动、“文化娱乐惠民活动月”和2018年中山国际游戏游艺博览交易会等。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与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就日后文化合作项目达成合作意向,赴斯里兰卡、缅甸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
中山也在大力实施文化暖心工程,建设博爱文化之城。包括策划组织“绿色暑假·缤纷文化”暑期系列文化活动,开展300余项公益文化活动覆盖全市24个镇区,惠及全市近50万青少年学生;开展“文化关爱筑梦中山”三进(进工业园区、进异地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进残障人士服务点)活动;举办2018年“博爱100”社区公益文化创投活动,扶持100个社区公益项目及10个“最强公益”项目直接面向基层开展服务;播放农村公益数字电影1680场次;全年投入200万元项目经费,开展“市民选书政府买单”阅读惠民活动。
加强图书馆数字服务
中山在努力整合数字文化服务资源,建设智慧文化之城。包括搭建社区文化O2O平台,并在平台上建设184个社区(行政村)专题页面,集成各类文化服务、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广泛宣传推送社区文化活动资讯,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全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数字资源数量达100TB。镇(区)图书馆也开辟了专题页面,建立便民使用通道。完善“你点我送”文化惠民通平台,广泛实施订单式、菜单式和自助式服务,全年通过该平台累计上线配送各类公共文化演出、讲座、展览等共计项目95个,活动630场次。打造全省首个地区文化展示平台“文化中山”有线数字电视服务专区,目前平台上线视频300多部,2017年~2018年点播量超260万次。
中山市副市长徐小莉强调,各镇区和成员单位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补短板强弱项提效能。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的建设,推动市镇村各级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其次要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要求,完善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还要加强经费保障,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示范区创建要求,加快建立示范区创建经费项目库,设立示范区创建的专项经费,补齐经费缺口,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还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互惠共赢。
新闻推荐
校友聚首钟楼前 抚今追昔话当年 市一中昨迎110周年校庆,老中青三代校友返校“庆生”
12月27日,中山市第一中学举办创校326年·建校110周年庆典。本报记者文波摄本报讯(记者唐益通讯员尹习梅)老中青三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