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南方都市报 2018-12-27 06:23

[摘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本月初,来自全国多家媒体的记者前往位于火炬开发区的明峰医疗采访中山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南都记者吴进摄

今年8月13日,中山市同时出台了有关高端装备、健康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动计划”,传统工业城市的“新旧”产业文章,迎来全新的书写;9月7日,深中通道首桩正式开钻。“神针入海”,标志着桥梁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序幕,重塑珠江东、西两岸协同发展格局。

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转型、发展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强有力支持,意味着中山对工业强市之路已经有了更具前瞻性、战略性的考虑;一桥飞架东西,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大动脉打通了一个重要的节点,珠江两岸的合作与沟通将进入全新的阶段。为了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牢牢抓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牛鼻子”,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中山智造”助力世纪工程开通

10月23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境大厅正式举行。据悉,位于中山的蒂森克虏伯电梯为这项万众瞩目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提供了102台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步道设备。这意味着,这102部电梯全部由“中山智造”。长期以来,中山一直坚持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并取得了不俗成绩,也为探索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蒂森克虏伯电梯类似,11月23日,中山市明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首台CT机正式出货,这台CT机将销往江苏沭阳。据悉,10月26日和11月13日,中山明峰医疗分别取得16排CT机产品注册证和《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此次获准生产许可的首款CT产品计划搭载全新智能平台,可大幅提高医生诊断效率,并融合了新一代模块化探测器、高集成度ASIC电子线路、imA智能剂量控制、全面的图像处理功能以及优化的工作流程等多项高新技术,使图像质量更清晰,放射剂量更低,操作流程更快捷,设备更稳定。

全力支持企业研发应用突破关键技术

近日,在明峰医疗采访时,南都记者获悉,企业加强研发应用突破关键技术得益于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山市经信局局长徐成彬介绍,中山市围绕重大短板装备,大力支持企业研发和使用首(台)套产品。2015年以来,全市139个首台(套)装备产品获得14638.78万元省、市装备专项资金支持。其中,推荐到省里并获得扶持的项目70个,获得奖励资金9524.48万元;市级资金支持项目69个,获得奖励资金5114.3万元。支持了明阳风力发电机组、立信门富士纺织机械、凯旋真空干燥设备等多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另外,中山还聚焦工作母机,打造发展新引擎。据介绍,中山集中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优先发展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化光电加工装备、智能化纺织装备、智能化印刷装备等工作母机制造业。建立市工作母机企业库,共有入库企业46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作母机企业达161家。41家装备制造龙头骨干企业纳入省重点培育名录库,占总数的(112家)36.6%。“一批高精尖工作母机企业在各自领域优势突出。如明阳风电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凯旋真空成套设备占据该领域35%的市场份额;联合光电激光电视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汉唐研发生产出国内领先的皮秒、飞秒光纤激光器和金属粉末3D打印机。”

5年将打造三个超千亿高端产业

为加快推进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今年8月,中山市在同一天印发了《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三个行动计划。按计划,中山将用五年时间,即到2022年,实现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1500亿元,实现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规模达到1200亿元,实现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

这是一场关于工业城市“新”“旧”文章的辩证思考。未来五年,中山将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行动,支持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重点产业,开展“登云用云”行动,实施“云化工程”;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并推出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做优存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增量,中山产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之战已经打响。

置身粤港澳大湾区,诸多城市全方位竞合发展。中山市则瞄准珠江西岸乃至全省高端装备制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缺链、空白和短板,以“产业错位”争取“优势地位”。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装备制造业是中山市重要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智能制造装备为主体的门类较为齐全、产业基础扎实、特色优势明显、集聚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主要产业包括以风电装备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激光加工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高性能船舶、智能制造装备、高端医疗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和特种设备。”

“健康医药产业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近年来,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规模稳步壮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市拥有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等国家、省级产业园,是广东省首家国家级健康科技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省健康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聚集了诺华山德士、联邦制药、完美、康方生物、腾飞基因、明峰医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形成了涵盖生物制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保健品、数字医疗、医药流通、健康服务等多领域的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建立起了涵盖研发、中试、检验检测、金融资本、孵化加速等过程的创新体系。

以“五个维度”谋划建设“五个中山”

据悉,在国家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山正努力打造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并提出了以“五个维度”谋划“五个中山”的发展思路,坚持抬头看齐、带头示范、埋头实干、回头评估、点头满意“五头并进”,肩负着历史使命,把握住历史机遇,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山要在“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中进一步梳理方向与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翠亨科学城,加快“两区一湖一岛”创新产业平台建设,促进港澳广深创新资源和成果向中山转移转化,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化重要基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引进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处在创新高峰期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造就一支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同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旗帜鲜明地支持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实体经济发展,切实做好“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两篇文章。在存量变革方面,坚持“抓大不放小、喜新不厌旧、重外不轻内”,深入实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做精现有产业;在增量崛起方面,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计划,聚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建立以创新为支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此外,中山还将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把质量制胜理念融入各行各业,提升中山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让中山产品和服务成为高质量、高品质的代名词。鼓励企业参与行业国际标准制定,构建面向全球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计量、标准、认证“直通车”制度,为市场准入和首创首用创造条件,使标准成为企业开创市场继而占领市场的“杀手锏”。同时,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完善产权制度和各类交易规则。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另外,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等三大攻坚战,并实行最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和监管执法,坚决推进绿色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肖伟通讯员钟轩

新闻推荐

大湾区中山ECMO救治中心成立 “珠三角一小时ECMO救治系统”初步形成

中山市粤港澳大湾区ECMO救治中心于22日揭牌成立,图为人民医院手术室内正在利用ECMO辅助手术。南方日报记者王云摄ECMO技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