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中山ECMO救治中心成立 “珠三角一小时ECMO救治系统”初步形成

南方日报 2018-12-26 06:53

中山市粤港澳大湾区ECMO救治中心于22日揭牌成立,图为人民医院手术室内正在利用ECMO辅助手术。

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摄

ECMO技术(体外膜肺氧合,又称“叶克膜”)对中山医疗界来说并不陌生。2001年中山市人民医院在全国率先引进该项技术,截至目前,该院已接收救治了600余名急危重患者,整体治愈率达到60%以上,其中重症心肌炎治愈率得到很大提升。

12月22日上午,2018年中山市ECMO华人高峰论坛暨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山举行,论坛上粤港澳大湾区中山ECMO救治中心也挂牌成立,这将为大湾区各城市间的救援协作提供平台资源。

南方日报记者郎慧

通讯员林茹珠刘姚

建立内地首个ECMO治疗中心

今年5月,广东省本年度首例H7N9禽流感患者在ECMO技术的帮助下成功得到救治。“ECMO是人工心肺支持系统,患禽流感的刘阿姨入院时已经丧失了肺部的大部分功能,如果没有ECMO是非常危险的。”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研究室副主任廖小卒介绍,其实,医院ECMO团队不仅负责救治中山的患者,还通过“珠三角一小时救治系统”支援其他城市,推广ECMO技术。

“当了几十年医生从没见过,病人在没有心跳的情况下可以聊天,最后还能康复!”廖小卒回想起2002年医院第一次通过ECMO技术治愈重症心肌炎患者的情形,依然感到“神奇”。

曾经,重症心肌炎的治愈率只有20%,而ECMO对于患者心肺功能的支持为医生争取了救治时间。

中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李斌飞曾于2001年赴台湾台大医院ECMO中心学习ECMO技术,同年医院成立了内地第一家ECMO治疗中心。李斌飞介绍,当时医院正在努力突破心脏移植技术,而探索ECMO技术的初衷则是要为做移植手术的患者解决心衰的难题。

作为一项全新的“生命支持技术”,ECMO正逐渐改变着我国传统的抢救方式。它能够维持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血压和组织灌流,部分替代肺和心脏的功能,为医生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继2002年首次治愈重症心肌炎患者之后,中山市人民医院不断扩大ECMO技术的临床应用,从对心肺移植手术的支持逐步推广到急诊、心内科等各专科领域。2006年,医院又成立了国内首个ECMO研究室。

据悉,目前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常驻医务人员有8人,由于ECMO技术有着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麻醉科、呼吸科、重症治疗科等各专科医生也会在开展具体救治时加入到团队工作中。

将与大湾区更多医院合作推广

今年“五一”期间,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到来自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的求援,一名5岁的男童突发暴发性心肌炎,当时已处于休克状态命悬一线,急需ECMO技术帮助救治。预想到假日期间的交通路况,为避开虎门大桥的拥堵第一时间抢救患者,ECMO团队早上6点即从中山出发前往东莞救孩子。经过抢救,最终男孩在ECMO技术的支持下挽回了生命,术后第5天就出院了。

因为后期还要对患者进行追踪观察,ECMO团队还派人驻守在当地医院,以保证院外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平稳的生命体征。廖小卒经常和同事们辗转于珠三角各市:“团队担负着珠三角各地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常赴珠海、阳江、茂名等地援助当地医院,目前共有5台ECMO机器可供同时工作。”

“救治越快,患者缺血、缺氧的时间也相对会缩短,救治成功的几率将大大提升。”廖小卒介绍,医院曾参与将患者从西藏转至成都的救治工作。

中山市人民医院院长袁勇表示,该院ECMO团队已加入到珠三角地区“一小时快速反应医疗体系”建设中,将与大湾区更多城市的医院合作,并帮助其培养建设ECMO团队。

作为率先将ECMO技术引进国内的医疗单位,ECMO团队积极将这一技术推广至全国各地。近10年来,该团队踏足过的各地医院达65家,工作已经辐射至整个华南地区。

■观察

完善交通工具和信息共享平台

是关键

2018年中山市ECMO华人高峰论坛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一流专家,包括台湾国立大学附设医院、北京阜外医院、上海儿医学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单位,通过经验分享和医疗数据分析,专家们就ECMO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学科发展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当天,中山市粤港澳大湾区ECMO救治中心成立,这使得医院自2013年起就规划构建的“珠三角一小时ECMO救治系统”有了具体的实施机构。

与时间赛跑创建更快的应急反应机制,是ECMO团队面临的挑战。从救护车到直升机再到飞机,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医疗资源将抵达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有与会专家认为,改善交通工具、培训专业医师、搭建信息平台是未来“一小时快速反应医疗体系”的三大主要建设方向。

当前,ECMO团队基本可以在1小时内抵达珠三角各市,而医院也在打造拥有交通指引功能的技术平台,能够根据实时路况变化提供最高效的急救路线,为抢救争取时间。此外,在医师培训方面,ECMO团队已帮助全国培养了128名专业医师,目前仍在通过每年四期的免费学习班,向全国输送合格的ECMO专业技术人员。

尽管医疗信息技术已十分发达,目前珠三角“一小时快速反应医疗体系”仍旧靠电话、微信远程了解病人的情况。对此,廖小卒表示,未来将加大投入搭建医院间分享患者信息的网络平台,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患者情况,他认为这需要充分调动区域内医院间的互动配合。

新闻推荐

中山推动信用联合奖惩全覆盖,信用奖惩力争“一键搞定” 公务员信用档案覆盖率2020年将达100%

近日,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发出《关于对中山市楷雅电器有限公司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的公告》。南方日报记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