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懒猫”养肥“一只硕鼠” 中山市一基层股长11年间作案529次,冒领扶贫专项资金3587万元
南方农村报讯“作案529次,虚报冒领扶贫专项资金共计3587万元。”在近11年时间里,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一名股级干部将“黑手”伸向老百姓的“活命钱”。
扶贫资金的审批与核发,原本有一套较为严格的制度,但因当地在执行中层层打折,变为“牛栏关猫”,资金监管亟待加强。
赌博欠债盯上百姓“活命钱”
据调查,自2007年1月至2017年11月,陈志祥在担任港口镇社会事务局民政事务股股长期间,作案529次,最多的一笔约70万元,最少的一笔仅20元,虚报冒领扶贫专项资金共计3587万元。
据该案调查组组长彭立新介绍,陈志祥的作案手段主要有三招:
一是冒充死人做大人数。在统计扶贫资金发放人员名单时,虚构人名或冒用死亡的五保户、低保户或优抚对象的姓名,虚增发放资金数额。
二是偷天换日、中饱私囊。在提交给银行的批量发放电子数据中,虚构、冒用他人姓名,对应收款账户皆为自己银行账户,让虚增的扶贫资金落入自己口袋。
三是涂改账单、洗白罪证。资金发放后,陈志祥主动提出替财务人员收取由银行出具的对账清单,并对清单加以涂改或伪造、销毁,再将“洗白”后的单据交给财务人员入账处理,掩盖犯罪事实。
据统计,仅2016年,该镇发放民政扶贫专项资金约为1217万元,陈志祥骗取了726万多元,占当年该镇实际发放扶贫资金总额的近60%。
“2005年我开始赌博,最多一次输了200多万元。”陈志祥说,因赌博欠下债务,于是打起了扶贫资金的主意。
办案人员透露,陈志祥开始以为每笔数额不大,应该能还上,直到接受调查,才得知总额高达上千万元。
涂改收款金额却无人发现
“开始没想到能成功拿到钱,我的作案手法很粗糙,不知为什么没被发现。”陈志祥自己都不敢相信,漏洞百出的弄虚作假,竟躲过了层层审批审核。
据调查,2007年第一次作案时,陈志祥并未假借他人之名,他的名字堂而皇之地出现在银行对账清单上,单笔资金全部为4200元,而真正的困难群众仅有100至300元。账单上很多明显的涂改痕迹清晰可见。例如,将收款金额“18623”用涂改液改为“623”;陈志祥从网上购买的假账单与银行账单纸质、字体都不一样……
按制度要求,经办人提请资金申请后,镇社会事务局和财政分局局长、分管民政事务和财政工作的镇党委委员、镇长、镇党委书记要逐级审核签名确认;银行对收款人及账户逐一核对后进行发放;镇财政分局对银行实际发放的明细清单进行对账核实。
“政府部门认为银行核过,不会出错;银行认为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不会有错,也不去核对姓名、账户是否一致,审核流于形式。”彭立新说。
与“勤奋的硕鼠”陈志祥相比,对资金进行审批审核者如同一群“懒猫”。办案人员称,在港口镇社会事务局原局长吴少琼看来,陈志祥老实肯干,任劳任怨,因此把很多自己的工作都放心交给他做。陈志祥主动提出去银行取对账单,财政局工作人员也乐得偷懒。如此一来,资金申请、审批、发放、入账都由陈志祥一手包揽。
陈志祥案发后,时任镇党委书记等22名党政干部及工作人员因履行责任不力受到追责,吴少琼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移送检察机关。
扶贫资金监管须定期“体检”
今年4月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两次集中曝光了44起扶贫领域的典型案例。随着国家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何强化资金监管、完善相关机制变得愈发重要。
陈志祥案发后,中山市开展民政民生专项资金专项整治。在港口镇中南村,记者看到民政扶贫资金的发放信息在村委会公示栏张贴,公开公示范围逐渐扩大。
“由于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不对称,过去有的低保户名下有多辆汽车、多套房产未被及时发现。”中山市民政局局长沈名晓表示,民政部门正在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与相关部门数据联网、互通信息,让部门监管更加精准。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制度执行进行“体检”评估,及时堵塞漏洞;梳理关键岗位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确保权力的行使不违规、不越界;此外还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防止信任取代监督。(新华)
新闻推荐
新华社台北12月16日电(记者刘斐)中华民族团结与复兴论坛·第一届“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研讨会16日在台北举办,吸引约150名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