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肤出现红点未必是单纯胎记 提防“血管瘤”或“脉管畸形”找上门
记者范展颢通讯员黄琳
血管瘤:色斑随着孩子长大面积有可能增大
“部分"血管瘤"有可能增长迅速,如果它长在五官、外阴、肛周等不该长的位置,日后会影响小儿的外貌、发育和身体功能,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陈嘉敏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与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淋巴管的病变有关。目前,“血管瘤”又被细分为“鲜红斑痣”、“单纯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
她分析说,“鲜红斑痣”又称为“毛细血管扩张痣”,表现为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伴随新生儿降生而来,随着孩子长大其面积有可能增大。面积较大或多区域存在的“鲜红斑痣”,有可能伴随终身。
这位医生再分析说,“单纯性血管瘤”又叫做“毛细血管瘤”,表现为鲜红色、柔软、分叶状的肿瘤,通常在婴儿出生后数周出现,数月内增大。不过,“单纯性血管瘤”可在数年内自行退化。
陈嘉敏表示,“海绵状血管瘤”的损害一般较大,呈现淡紫或紫蓝色,多数发生在头皮和面部,甚至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一般不能自行消退。至于“混合性血管瘤”,就是以上血管瘤的同时存在,且以其中一类为主。
怎么办:通常选用激光治疗
“对婴幼儿而言,血管瘤处于增生期,程度较轻,病变位置又不是在五官、外阴、肛周等"不该长的位置",父母可定期找专科医生看看,多观察一下,不必急着治疗。”陈嘉敏强调说,“对于病情发展得较快、消退可能性不大的血管瘤,就需要尽早治疗。”
对此,这位医生列举说,目前,针对“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核素治疗、冷冻治疗、微波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根据实际病情,可能用到抗栓塞、抗癌、激素、生物因子、普萘洛尔等药物。
陈嘉敏表示,为保护婴幼儿的稚嫩皮肤,对于激素治疗不敏感的某些鲜红斑痣,医生通常选用激光治疗。这种方法一方面可消除畸形的血管网,选择性消除瘤变部位的异常颜色;另一方面也能尽量避免损伤正常皮肤,不遗留疤痕或只留下轻微疤痕。
新闻推荐
义卖现场人头涌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义卖活动。行善最乐。2019年中山慈善万人行元旦嘉年华暨百家企业义卖活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