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鱼”变“渔” 富了“脑袋”富“口袋” 中山职院“教育扶贫”改变贫困家庭的命运
本报讯(记者晏飞通讯员陈秋媚陆婵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富了“脑袋”才能最终富“口袋”,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近年借助“教育扶贫”改变了贫困家庭的命运。
来自云南穷山沟的蔡发兴家的命运就是这样被改变的。他在云南昭通学院求学的最后一年,来到了中山职院深造,毕业后在中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还把云南大山里的父母和弟弟也介绍到中山工作,全家都脱贫了!目前,他还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在中山开启人力资源创业之路。
2017年初,中山职院与昭通学院联合开展“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拓了中山与昭通教育扶贫协作的新航路。按照协议,学生第四年入读中山职院。
中山职院免费承担昭通学院学生大四一年的实践教学,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育人”。持续与昭通学院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使该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山hold住更多本科学历应用型人才。
“平台很重要,见识也很重要。”来自昭通学院的陈青说。“如果没有好的平台学习提升自己,理想和抱负可能会成为空想。”毕业后,陈青在一家IT公司上班,负责南方电网多个线上推广软件开发工作,目前月薪6000多元。
江才宇毕业后回到云南,入职当地中国移动公司。她忘不了中山职院。“这是我人生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到了中山职院学习,我的眼界广了,大胆了,更有自信了。”她说,在老家找到了这份竞争激烈的工作,有赖于在中山学习时“真的学到了东西,简历好看,我有底气。”
中山职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万其明表示,来自昭通的孩子,学习劲头足,很有拼劲!上课他们总是早到一小时,晚回一小时。据悉,目前,中山职院和昭通学院的合作帮扶工作已开展两届。第一届2014级共24名学生,均已高质量就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纪瑾报道: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排部署,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