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益400小时可换一袋米 西区率先在全市启动公益时数银行,做公益可兑换物品

中山日报 2018-11-26 10:18

西区创新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本报记者 文波 摄本报讯(记者陈伟波通讯员袁晓杰郭浩衡)23日上午,西区在全民公益园正式启动了公益时数银行项目。西区彩虹社区的居民志愿者阿强,带着“西区公益时数银行存折”来到西区全民公益园,用400公益时数兑换了一袋大米。做志愿活动攒公益时数兑换物品,是西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一项全新举措。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西区志愿者协会开始使用“志愿中山”平台系统,至今年10月在该平台注册志愿者人数达8500人、志愿时数达51万小时。西区启动“公益时数银行”项目,通过发行“西区公益时数银行存折”,建立“好人好报”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只要做志愿有积分的居民,在指定的时间内到西区公益超市便可以兑换米、面、油、纸巾、伞等物品。

“想要成为"公益时数银行"的"储户",只要在"志愿中山"登记,到西区全民修身苑、西区博爱商城领取存折后,积极参加西区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结束后达到一定公益时数就能兑换相应物品。”西区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西区公益时数银行项目是完善全市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一个探索试点。”中山市志愿者联合会秘书长简伟波告诉记者,“志愿中山”系统平台此前已预留了“公益积点”端口,为全市志愿服务实现积分量化打下了基础,目前也正在积极探索完善适合中山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让全市居民参与管理,自治共享,实现全民公益的文明新风。

新闻推荐

把握“三位一体”路径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扫一扫看微视频课习近平总书记3月7日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