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巩固发展,聚焦改革创新,着力激发活力 中山全面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近年来,中山市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和维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尤其是在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以来,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中央和省的工作部署,坚持巩固发展的原则,聚焦改革创新,着力激发活力,全面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截至2018年9月底,中山完成清产核资的村级核算单位(含村办企业)340个,组级核算单位(含组办企业)2437个,核实集体资产总额412.8亿元。目前,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有序推进,农村股份合作改革运行机制日益完善,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夯实了基础,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动力。
撰文:郭冬冬陈子慰梁妙铃
注重政策引导,把握改革方向
围绕中央批复的试点方案和改革内容,中山出台《中山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产权改革办到农村基层开展专题调研,就如何实现集体成员身份认定与现有股权配置的有效衔接、股权的继承流转权能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规范管理和运作等关键问题,与镇区主管部门、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座谈交流,寻找符合中山实际、操作性强的改革路径和实现形式,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找准切入点。
针对全市改革面临的困难和瓶颈问题,结合中央和省的改革精神,中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文件,比如《关于进一步推行和完善我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山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指导意见》,用于指导各镇区深化完善农村股份制改革和开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
此外,中山还起草了《关于推进我市村改居社区“政经分开”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山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举指导意见》,目前已进入审核阶段,将为更好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规范运行机制提供政策指导。
各镇区结合自身实际,相应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细化改革目标和内容。据统计,全市24个镇区印发政策文件82份,修订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80多个,有效促进了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发展政策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抓好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情况
从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中山以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巩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清理核实成果础上,再次组织开展清查核资工作。
中山市农业局与财政局联合印发《中山市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实施方案》,先后组织4期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培训班,累计培训村(居)集体“三资”管理人员超800人次,24个镇区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机构。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238个有集体经济的村(社区)已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核实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412.8亿元。
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和管理
中山还出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的市级指导意见,并提出了“股权固化不变,成员增减调整”的工作思路,在维持现有股权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集体成员增加和退出机制,通过股权继承、流转或分享户内股权等方式,作为解决家庭新增集体成员获取股权的途径。目前,全市227个有集体经济的村完成集体成员认定,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95.96万人。
深化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早在2006年,中山基本完成了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组建了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进行股东身份确认和股权配置,实行按股分红。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中山继续做好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深化完善。
一方面,指导督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原有章程规定的成员认定标准、组织架构、议事规则、收益分配、运行机制等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完善,修订不符合当前法律法规的条款内容,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有序管理。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股权继承和流转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依法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继承和有偿退出等权能。目前,全市已有14个镇区制定股权继承和流转的操作指引,办理股权继承5783人次。
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基础。中山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积极支持和鼓励各镇区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梳理总结各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促进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例如,东区沙岗经联社利用产业区域优势,采取“BOT”运作模式,以合作、入股、租赁等方式,与民营经济高位嫁接,发展优质物业型、服务型、投资型经济,既解决了兴建物业的资金问题,又保证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稳定收入。
沙溪镇云汉村探索“整合组级资源,整体规划发展”的模式,通过赎买的方式将组级的农用地和物业集聚到村一级,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突破集体经济发展瓶颈,释放资源要素活力。
横栏镇三沙村通过“土地反承包,集约化经营”的模式,将组级的土地流转到村一级,对土地进行合理调整,科学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打造出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神湾镇外沙村采取“盘活资产,整合土地”的模式,通过征收土地、竞价交易、“三旧”改造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用地,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引入第三方资源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打造出2700亩花木“绿色长廊”,改变零星分散种植的旧模式,并利用旧厂房用地建成“海鲜+美食”加工一条街,直接辐射和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增加收入。
■未来工作重点
接下来,中山将按照中央、省产权制度改革相关精神,进一步深化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培育发展新动能。
1继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结合全市改革任务和工作重点,继续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五个一”改革:健全“一本台账”,确认“一个身份”,完善“一项权能”,创新“一套机制”,多谋“一些点子”。
2着力研究解决改革中
遇到的瓶颈和难点问题
对于基层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继续做好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加以解决。做好政策指导和评估,及时出台改革配套政策。
3以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动改革深入
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完善治理结构,健全重大事项决策、运营管理、资产监管、民主监督、收益分配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确保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市民何先生两年前购买了婚房,最近打算装修,可灯饰、家具、电器算下来至少需要20多万元。年终奖还没发下来,积蓄也不够,终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