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中,病人并未沉睡 “术中唤醒”可避免失语

中山商报 2018-11-16 04:06

《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接受“刮骨疗伤”时并未使用麻药,眼睁睁看着华佗操刀,该典故常用来形容某位仁兄镇定且勇猛。记者昨日从中山市中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外科近日实施一例开颅手术,正被切除大脑左侧肿瘤的49岁患者,在手术期间还能回答医生提问,甚至翘拇指、眨眼睛、伸舌头,难道他比武将关云长还要勇猛?其实,医生在该例手术中用到了“术中唤醒”技术。

记者范展颢通讯员黄琳

肿瘤影响大脑语言和运动区域

来自江西省宜春市、在中山务工多年的谢逊(化名)年仅49岁,因突然反复抽搐4个多小时而被送往市中医院。经过CT计算机射线扫描和MR核磁共振检查后,医生发现谢逊的大脑左侧有一个胶质瘤,且肿瘤的位置恰好位于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区域。

“使用传统的深度麻醉开颅手术方法去切除肿瘤,极有可能误伤到谢逊本已受到挤压和破坏的大脑语言和运动功能区皮质。”该院神经外科主任金丹告诉记者,“就算把肿瘤完整切除掉,患者也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语言和行动障碍,也就是说不出话、走不好路。”

最终,市中医院的医护团队在开颅手术中使用了“术中唤醒”技术。金丹表示,该技术的关键第一步是“演习”。接受手术前,医生和患者进行了多次沟通,反复告知手术中病人需要回答的问题、需要回应的动作。“我们特别要告诉病人,在手术进行中他会醒来,会感到痛和紧张,但这是不要紧的。”

一边手术一边“考试”

据介绍,“术中唤醒”的关键是将麻醉药注射到患者的头皮和脑膜;待患者完成麻药注射、没有痛感后,神经外科医生实施开颅手术;随后,麻醉医生将病人轻轻“唤醒”。

“100减7等于多少?再减去7呢,又等于多少?”、“请翘起你的右手拇指,闭上眼睛,同时伸出舌头”……患者醒来后,麻醉科主任医师彭学强、主治医师刘鉴反复对谢逊进行了多种语言、运动功能方面的“考试”。

金丹解释说:“开颅手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的能力测试,包括左右认知、数字、语言、计算、阅读等方面。整个麻醉由过去的依靠经验,转变为靠技术和数据。要患者几分钟麻醉就几分钟麻醉,要几分钟清醒就几分钟清醒。”

记者获悉,以往的肿瘤切除开颅手术,医生对大脑功能区边界的判断很难做到完全精准,很有可能误切患者的语言、运动功能区域的脑组织,导致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失语或者瘫痪。手术使用“术中唤醒”技术后,通过唤醒状态和电流刺激,协助医生精准定位语言区和运动功能区,最大限度保全功能性脑组织,让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据悉,谢逊已康复出院,不仅能正常活动,语言交流也基本不存在障碍。

新闻推荐

关于对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作废的通告 (2018年第十一期)

下列机动车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据公安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