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中山 在更高水平更大格局上开创发展新局面
中山正奋力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叶志文摄
中山大力发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项目。
叶志文摄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伶仃洋岸,传来重磅消息: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
跨越伶仃洋,改变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版图的“世纪工程”不止于此。9月7日,深中通道首桩正式开钻。“神针入海”,标志着桥梁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序幕,珠江东西两岸的协同发展格局将得以重塑。
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中山人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取得了辉煌成就,以占广东省1%的土地、不到3%的人口,创造了位居全省前列的经济总量。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山市正加速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奋力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道路上,伟人故里中山市正积极谋划,全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高水平更大格局上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开放格局
从“岐澳古道”到“深中通道”
盘踞在五桂山林的岐澳古道,见证着伟人故里近代以来的商贸繁荣。
清咸丰十年(1860年),中山修建了一条从南门口经桂峰茶亭、双合山、前山寨等长达70公里,直通澳门的岐澳古道南干大道。这条香山官道,是来往澳门的“商贾必经”之路。作为最早开放的南粤古驿道重点路线之一,今年9月27日,岐澳古道精华段对外开放,今年国庆期间共接待了1.5万多名游客,已成为中山的新晋“网红”景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的印记却深深镌刻在时代画卷中。今天,以深中通道为代表带动的大交通项目,正将中山“承东启西”的枢纽位置前所未有地凸显。
一桥飞架珠江东西两岸,深中通道极大地凸显了中山的区位优势。而位于中山东部临海区域,地处珠江口湾区地理中心,总规划面积约230平方公里的翠亨新区,作为深中通道在中山的登陆点,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9月4日,中山市到深圳召开招商推介会;9月7日,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当月第二场招商推介会。9月14日,“活力湾区魅力中山”2018年中山市投资环境推介会举行。连开三场投资环境推介会,展示了中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决心和真抓实干的行动。
翠亨新区马鞍岛,是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登陆点。在中山客运港码头东移项目施工现场,可以看到巨型起重机正在繁忙作业。1984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山港开辟至香港国轮客运航线,成为国内最早辟为对外开放国家一类口岸之一。到2019年底,这里将建成中山新的客运码头,届时深中水上巴士的航程将从现在的21海里缩短至13海里,航行时间将压短到28分钟。
翠亨新区作为中山腾飞的新翼,通过对标国际一流资源,将打造为产业高地、总部高地、发展动力高地,建设国际化的创新滨海新城。当前,翠亨新区已有近20个省、市重点产业项目扎根落户,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华南总部、中科院荧光检测技术等重大项目签约落户。从机器人企业到机器人产业,翠亨新区正通过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这样的“种子企业”来撬动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
未来,深中通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大动脉,将改写珠江东岸和西岸的融合发展速度。而借助内连外通的优势,翠亨新区将成为纵贯广澳、横接深港的枢纽,承接创新资源外溢的创新高地。今年8月,中山市先后印发《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和《中山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按计划,中山市将用五年时间,打造三大定位高端、规模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快推进优势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五年培育至少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旧交替,产城融合将谱写出新的篇章。
创新驱动
从广东“四小虎”到“创新城”
清风吹拂着伶仃洋畔,珠江东西两岸迎来全新的区域合作格局。
2018年9月3日—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执法咨询委员会第十三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在这次世界级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会议中,出现了“中山经验”——“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中山古镇模式”被作为主题演讲内容之一,向WIPO成员国推广介绍中山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模式,展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与成效,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肯定。
走上世界舞台,源于中山知识产权的一场探索。
2011年,中山市积极响应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将知识产权保护国际通行规则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路子,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在产业集聚区创造性地设立了“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这是中山市保护创新、重视创新的一个侧影。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勇立潮头、先行先试,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1988年,中山GDP为37.7亿元,到2016年达3202.8亿元。利用不设市辖区“直筒子”优势,中山发展起古镇灯饰、小榄五金、东凤家电、大涌红木、港口游戏游艺设备等专业镇经济,上述镇区产品在国内均占过半份额。目前,中山已建成3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专业镇、516个省级以上名牌名标。
站在新的起点,中山市提出积极参与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计划,积极对标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培育高水平创新生态,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支撑。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东全国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高规格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山提出了东进联深圳、北上接广州、南拓通珠海,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以中心、东部、南部、东北、西北五大组团为支撑,突出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坦洲裕洲岛、三角迪茵湖的关键节点作用,形成“两区一岛一湖”和“五大组团”协调高效、相得益彰的创新布局。
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山已经谋篇布局做好“三篇文章”:一是无中生有,要引进发展一批5G通信技术、生物医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项目;二是有中生新,要推动中山市五金、家电、灯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是新中生优,要积极发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做优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
从“三集中一分开”到“最优营商环境”
四季如春的孙文纪念公园前面,兴中道与城桂路人来车往,不远处的博爱路和中山路上,一片片区域见证了城市更新的速度。
“真没想到,1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赶上了好政策,现在在中山开办企业真方便。”广东旺金屋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山一家“新生”企业,9月14日,公司开办企业代办人冯先生仅1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高效的流程让他印象深刻。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改革部署,中山市在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今年4月,中山启动全面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行动,重构开办企业流程,压减开办企业用时。如今,在中山开办企业涉及的办理环节从原来的7个压减为3个,商事登记全流程可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开办企业申请人最快1天可领取营业执照。
早在2015年,中山市就高标准建成建筑面积达3.8万平方米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共开设225个服务窗口。中山行政服务中心的设立,实现了行政审批改革的两个“全省之最”:一是“一站式”办公场所最大,全市52个部门、超过1000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二是审批职能和监管职能分开得最彻底,通过审批职能100%整合、审批事项100%进驻、100%充分授权、主要事项网厅100%办理这四个“100%”,真正实现“大厅以外无审批”。
通过“三集中一分开”改革,入驻的各部门职能得以深度整合,原本交叉分散的职责得到理顺规范,进而实现了集中审批的体制优势。在高标准打造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中山市积极推进25个镇区建设标准化行政服务中心、277个村(居)建成286个公共服务站,50个大型小区设立首期政务服务站,不断将政务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按照行动计划,中山今年还将建成市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智能申报审批平台。该平台将依托身份认证技术,建立商事登记“全流程网上办理、电子化申报审批、"机器人"智能审核”新模式,达到申请人“线上零跑动、办成照,线下跑一次、即取照”的效果。届时,中山开办企业模式将再次“升级”。
改革无止境。针对更广范围的政务服务,中山提出了新举措。今年8月,中山公布了首批2057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代理办、同城办(就近办)”改革事项清单,部门承诺时限普遍比法定时限压缩50%。对标最优标准,中山正着力打造审批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佳的政务服务新高地。
社会善治
从首创“积分制”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悠悠岐江河自西向东,一片帆影桨声中,映照两岸安居乐业的生活。
每年的元宵佳节,兴中道上汇聚了一片“博爱”之海。一年一度,历经30年的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展示着中山人的精神面貌和中山市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成就,成为这个城市最为靓丽的风景线。30年来,这个善举已筹集捐款超过13亿元,所募集资金参与了医院、学校、安居工程、敬老院等近100个公益项目的建设,为数以万计突陷困境的家庭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综合援助。
“中山是一座博爱包容的城市,我为这座城市勤勤恳恳工作,这座城市也完完全全接纳了我。”全国人大代表米雪梅,是中山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一个见证者。
当过一线工人,还做过女保安。如今成为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服部总监的米雪梅,在中山安了家。几年前,通过中山“积分制”改革,米雪梅的小孩也获得了积分入学的资格。
2010年,中山开全国先河,实行流动人口积分制,让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像米雪梅一样,收获了幸福感和归属感。截至今年上半年,有2.8万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入户中山,11.3万异地务工人员子女获得积分入学,839人获得入住公租房资格。
把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主攻方向。
2017年,在11月17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表彰大会上,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中山,第五次获得这一殊荣;在2017年9月举行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中山第六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第四次捧回全国政法综治最高奖项“长安杯”。
注重将“文明牌”转化为“惠民牌”“全民牌”,让群众过上真正“双丰收”的好日子。率先富起来的中山人,更注重“富脑袋”。从2011年起,中山创新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立足市民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坚持以“全民”为主体、以“修身”为根柢、以“行动”为支点,采取群众易于认知接受的方式和理念,促进“以德立市、以文强市、依法治市”。
针对基层治理面临的难题,中山市自2008年起启动农村社会建设工作,成为全省第一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地级市。在这一模式中,中山在村一级统一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打破村委会只管村民的局限。其中,聘请异地务工人员任村居特别委员制度成为一大亮点。2013年6月,中山率先探索村(居)委员会特别委员制度,并逐步探索出“驻、访、议、督”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围绕调动基层活力、激发多元善治维度的社会管理创新,中山市在破解城乡二元、城市二元壁垒的领域中,在探索从物质共建到精神共享的公共服务层面上,走出了自己的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社会善治提供了创造性和示范性的样本。
■数读
交通枢纽
●2017年,中山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215公里,超过历年所建成高速公路里程的总和
●广珠城际中山站开通直达北京、上海、桂林、贵阳、南宁、郑州、昆明、长沙等数十个大中城市的高铁服务
●将新增东部外环、西部外环、中开高速(深中通道)、香海高速、南中高速(中江高速东延),实现各组团、镇区功能中心15分钟内可联通高速公路
●中山至深圳机场水上客运航线通航,中山港新客运码头开工建设,未来将成为珠江口西岸前往三大国际机场的重要水路客运枢纽
创新平台
●2017年,以色列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落地,哈工大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挂牌,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385家
●2017年,中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继续翻番增长,预计超过1700家,实现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出台“人才新政18条”,2017年省市创新创业科研团队增至39个,博士后工作平台增至43个,专业技术人才达20.4万人
营商环境
●开办企业时间(不含银行开户环节)压减至3个工作日内,商事登记全流程可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开办企业申请人最快1天可领取营业执照
●开办企业办理环节已压减为3个,企业跑动次数压减至每个环节“最多跑1次”
●2011年,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挂牌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社会善治
●截至2017年,6.7万非户籍人口落户,2.5万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获得积分入户入学入住公租房资格
●2017年,名列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第5,第6次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第4次捧回“长安杯”
●2017年,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学校15所,动工建设18所,新增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5所,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9745个
撰文:罗丽娟周湘红
编辑统筹:李江萍
新闻推荐
今天是我的节日,习惯了采访别人,却从来没有采访过自己;习惯了找线索、采访、写稿的快节奏,却很少梳理、归纳自己的职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