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首“如歌的行板” 博凯社区有个唱了十年的合唱团
文/图记者闫莹莹
越唱越专业
据了解,红歌合唱团的前身是社区老年人朋友们自发组织的“红歌会”。合唱团目前固定下来的表演人员大致在200人左右,这些老人们平均60多岁,小的50多岁,大的将近90岁了,自2009年创办以来,他们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周两次的练习时间。虽然练习的过程是单调的,没有听众,没有掌声,但老人们却唱得自得其乐,唱得有板有眼。
舒俊阿姨是合唱团的发起人之一。见面时,她挽着一头干练的黑发,说话干脆,行事利落。2009年,因为丈夫工作的原因,她从河南老家辞去小学教师的职务,移居到了中山。刚到中山,日子一下子松懈了下来,舒阿姨说,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太无趣了。闲不住的她便在社区的建议下,组建起了红歌会,专门吸纳爱唱歌有兴趣的老年朋友。年轻时的舒阿姨就喜欢唱歌跳舞,但是由于整天忙工作,一直都搁置着。趁着有空,舒阿姨开始重新捡起了曾经喜爱的东西,每天坚持练声唱歌,她说,还靠着唱歌瘦身了二十几斤呢。
有的合唱团成员是自发前来,有的是朋友推荐,但有个共同点,绝大多数都没有音乐基础。所以一开始,舒阿姨就与张惠华、周若飞三位发起人一起,从最基础的声乐练习开始教和练习。而后的十年间,加入红歌会的老人越来越多,他们中许多人也都深具歌唱才华且有热情的老人,自发组成了教学团队,从歌曲教唱、编排、演出一手抓,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与培训,参加红歌会的老人们越唱越好,越唱越专业,团队还连续6年获得火炬开发区红歌会比赛的冠军。“有许多其他区的老人都慕名来我们这里参加每周的排练,他们说我们这里有人教,提升得很快。”舒阿姨不无骄傲地说。
越唱越舒心
现在,红歌会改为了红歌合唱团,接受到的比赛和表演邀请也越来越多,老年人们的兴致也更加高涨。等到可以出去表演了,有时甚至大家都会自费租演出服装。据了解,现在大大小小的演出一年有十多场,博凯社区红歌合唱团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了。
说起团队里的老人们,舒阿姨说,现在合唱团已经成了老人们的第二个家,团队中的老人也互相成了分不开的朋友。合唱团组建近十年,有很多新人参加,有很多老人因各种原因退出,团员们也都是来自全地的退休老人,他们最远的家在内蒙古,有的从江西来,有的家在贵州,有的家在河南,他们每年如候鸟般在中山与家乡之间“迁徙”,但每个人在合唱团的时光都是珍贵而难以忘记的。比如从红歌会开始创立就一直坚持参加活动的帅美金大姐,今年已经是75岁了,不仅身体棒棒的,而且合唱也让她的退休生活变得更加色彩斑斓了。
舒阿姨说,大家并不是为了演出而训练,这不是他们的目的,“我们是到这来找开心的”。因为只有开心了,大家才能长寿,以快乐的状态出现,更能感染到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快乐起来。
越唱越快乐
参加红歌会的老人们有些还成了无话不谈的老朋友,平时没事几个“闺蜜”凑在一起去旅个游,或者是互相带上些出游带回的特产手信,与大家一起分享,天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我们呀,只要一聚会就特别容易唱起来,只要在一起聚餐,最后都会成为一首首歌的大合唱。”舒阿姨还高兴地与我们分享了她们聚会时的视频,姐妹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唱着一首首歌,生活都过得开心而美满了。
老年人的生活该怎么过?合唱团的团友们都认为,老年人也不应该整天围着孩子和锅碗瓢盆,在照顾好家庭的情况下,要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关于合唱团的未来,舒阿姨说,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演出水平,让表演越来越专业,也希望给老年人们做个表率。“我们人虽然老了,但是心却不老。”舒阿姨说,“我呢,还要像以前一样,一直守候着我们这个大家庭,是人才都吸收来,大家一起开心。”
新闻推荐
新增4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经认定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可获一次性10万元经费补助
经认定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可获一次性10万元经费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