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不足有可能引发便秘 婴儿排便困难又无法表达,家长如何应对?

中山商报 2018-08-28 22:45

婴儿“拉臭臭”是牵动妈妈关注、影响家人情绪的大问题之一,便秘对娃娃而言又是常见问题。家长应如何确认,又该如何应对?对此,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童消化科主治医师张泉山给予支招。

记者范展颢

通讯员王蓉

家长留意:

婴儿排便每周别小于3次

最近,张泉山接诊的女婴紫瑞,便存在典型的便秘问题。

张泉山回忆说:“紫瑞只有6个月大。接诊当天,3日没有排便。她的妈妈说,紫瑞经常"嗯嗯"叫了半天,憋红了脸,愣是没有拉出"臭臭",紧接着哇哇大哭,愁坏了一大家子人,家长们不知所措。”

张泉山指出,关于婴儿便秘,定义是大便又干又硬,排便相隔的时间比较久,每周排便次数小于3次,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排便困难等情况。

病因分析:

饮食不足有可能引发便秘

张泉山表示,引发婴儿便秘的原因,通常有5类。家长往往认为,吃得太多有可能便秘。其实,饮食不足,引发便秘的可能性往往更高。

“第一个原因,是食物成分不适宜。”张泉山列举说,便秘与食物的成分关系密切。例如,婴儿的食物蛋白质含量过多,糖类不足,往往影响肠道发酵,导致大便偏碱性、干燥,进而导致便秘。6个月以下的婴儿,常因配方奶冲调比例不当引发便秘。至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常常因为辅食添加不当而导致便秘。

“第二个原因,是长期饮食不足。”张泉山分析说,婴儿吃得少,喝水少,经过消化后,肠道的余渣少,大便就减少。长期饮食不足,宝宝将面临营养不良,导致腹肌、肠肌张力不足、蠕动无力,进而形成顽固性便秘。

“第三个原因,往往与食物过敏有关。”张泉山告诉记者,婴儿期是食物过敏的高发期。所谓“过敏”,除了常见的湿疹等症状,便秘也是食物过敏的常见表现。

“最后两个原因,一个涉及肠功能问题,另一个涉及消化道发育畸形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张泉山指出,“肠功能问题”包括肠道神经发育异常、肠道平滑肌异常、肠道运动相关神经递质异常等,导致肠壁肌张力减弱、功能失常,进而诱发便秘。至于“消化道发育畸形及遗传代谢性疾病”,涵盖了先天性无肛、先天性巨结肠、乙状结肠冗长症等。

家长应对:

调整饮食结构,寻求医生协助

张泉山告诉记者:“说完那么多致病原因,对家长而言,调整饮食结构是关键。”

张泉山分析说,首先,让便秘的婴儿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方法是粗粮、细粮都要吃,合理搭配。此外,宝宝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这位医生进一步指出,如果婴儿吃得太少,喝水不足,应对方法分两种情况。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由于母乳量不足导致的便秘,往往出现体重不增加、食奶后啼哭等表现。对此,只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状随即缓解。另一方面,对于4-6个月以上婴儿的便秘,可适当增加辅食和饮水。

“孩子有食物过敏问题,处理的关键是回避过敏食品。”张泉山分析说,在回避含有过敏成分的食品时,家长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替代食物,保证婴儿的营养摄入。

对于肠功能缺陷、消化道发育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问题,张泉山强调说:“及时就医,让专科医师提供专业意见,是最稳妥的做法。”

新闻推荐

金融理财领域失信行为频发 投资市场重塑信心至关重要

据记者近日了解,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在今年8月中旬公布了中山社会诚信建设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网络购物和金融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