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实施情况 中山福利院探索 “模拟家庭”养育模式
受省人大常委会的委托,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对中山市贯彻实施《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情况进行执法检查。6月5日上午,执法检查组对中山市救助管理站暨中山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中山市儿童福利院医疗康复中心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组一行看望了救助管理站收容的流浪人员和儿童福利院的儿童。儿童福利院创新探索的“模拟家庭”儿童养育模式,在保障儿童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更注重发展人性化服务,促进孤儿回归家庭社会。
现场??“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照顾孩子生活起居
“我来自新疆,自己的孩子20多岁了不需要操心,看到儿童福利院招聘我马上来应聘,现在我带的这4个孩子都和我感情很好,最小的根本离不开我。”“爱心妈妈”施建平来自遥远的新疆,她每天要照顾4个孩子的生活起居,4个孩子均不超过12岁,工作任务重且需要投入很大的耐心和精力。施建平告诉记者,她的家人非常支持她的善举。“如果是因为赚钱,我就绝不会来这里,我来到这儿工作一是因为喜欢孩子,二是也弥补我自己的孩子由老辈人带大的遗憾,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施建平说。
中山市儿童福利院为孤残儿童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康复、家庭寄(助)养等服务,目前共养育459名弃婴、孤残儿童。
当前,福利院正在探索“模拟家庭”养育模式,将更多地关注儿童对于家庭与社会的回归,培育孩子形成完整健全的心灵。与此同时,“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等社工专门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来自河南的张振云和妻子周玉玲来中山近10年了,他们最近养育了院里的4个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通过创新“一对一”结对跟踪教育模式,由在编的福利院职工为在读儿童提供一对一结对跟踪教育服务,对儿童学习情况、在校表现、日常生活等情况进行跟踪,并以家长的身份参加儿童的亲子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试行该模式后,受助孤儿的自信心和归属感有了显著增强。
建议??加大对特殊群体服务人员的关注
自去年7月《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以来,救助站共救助1473名流浪人员。
数据显示,去年中山共跨省护送返乡特殊困难人员175人次。《条例》颁布后,各部门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寻亲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如在救助站内,目前可以解决走失人员的吃住问题和互联网寻亲,公安部门则可以通过人口信息系统、DNA和指纹采集对比、人脸识别等方式查找身份,而卫计部门对于患病乞讨流浪人员和走失人员进行及时救治等。
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肯定了去年7月《条例》颁布以来中山市社会救助工作的成绩,指出社会救助工作没有满分,永远在路上。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唐颖表示,市委、市政府一向对社会救助工作高度重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他对中山社会救助工作做了如下几点建议:要严格按照《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管理;要把特殊群体的儿童、学生的安全和教育摆在首位,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其进行终身管理;要加大对教师的师德和业务的培养,对教师中模范代表更应给予更多学习进修机会。
儿童福利院医生李景昌在会上提出,因工资待遇不高,福利院人才流失严重。市人大代表对此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表示将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等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提高对社会服务的购买力度,为特殊人群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见习记者郎慧
南方日报记者罗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