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三地人员、物资等要素加速融通 肇庆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热土
梁鉴坤后排(右一)和唐震宇后排(左一)参加华人华侨论坛活动,和表演的小朋友们合影。受访者供图
余威(中)研判茶树生长过程,科学制定采摘计划。
受访者供图
50岁的郑伯渠(右二)在肇庆成立公司,服务港澳青年创业。受访者供图
严智德已经计划在肇庆安家。受访者供图
大学毕业考上廉政公署却为“茶事业”弃公职闯深山、同学俩广东求学肇庆创业致力做大湾区“超级联系人”、50岁香港“创业青年”选择肇庆再出发、港籍教师为爱恋上肇庆……这些都是港澳青年在肇庆的“新选择”。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两年多,随着制度创新、政策支撑和技术赋能,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等要素加速融通,11个城市向着一个大湾区昂首阔步,这也为三地百姓特别是青年打开了广阔的创新创业就业新空间,不少港澳青年搭上高铁,奔赴肇庆打拼,而通过这些“肇庆打拼人”的故事,一幅港澳青年转变为“大湾区人”的远景图渐次清晰。
南方日报记者蓝单刘亮
放弃“铁饭碗”转场“茶农”
这条路我没走错
“工作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而事业则充满激情和挑战,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找到全新的自己。”在肇庆新岗茶场当了7年茶农后,香港青年余威向记者道出内心感悟。
从小在香港长大的余威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2014年考上了香港廉政公署。正准备入职时,父亲找他谈心,希望儿子继承家业,到肇庆怀集大稠顶茶场工作。父亲的话让他充满激情:“在香港你可以得到一份体面的公职工作,而来茶场你可以收获一份事业。”
1993年,余威的父亲带资入股怀集新岗茶场,带领茶场转型,专注高端高山茶,推出新岗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品牌。近30年的坚持与奋斗,让这位老茶人收获良多。
新岗茶场位于肇庆怀集大稠顶,海拔1626米,是肇庆最高峰、广东第三高峰,四季云雾缭绕,这里所产茶叶茶韵醇厚,种茶历史悠久。
从香港到怀集大稠顶,余威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第一次全局了解一片茶叶的生产全流程。余威穿上茶农工服,与工人同吃同住,从零开始学习茶场生产、管护,学习茶叶采摘、制作,学习茶叶发酵、制作。
忐忑的是,各地茶叶市场异军突起,新品牌和新营销模式令人应接不暇,高端茶叶市场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市场的剧烈变化一度使茶场销量下降近七成。通过走访市场后,余威果断下调茶叶单价,最终通过降价走量的方式成功渡过危机。
与土地和市场打了7年交道,余威变得成熟稳重。“茶场是一份长期事业,需要花费几十年时间去经营,经历挫折、坚守初心才能体会天道酬勤的喜悦。人的成长与茶的成长很相似,茶味回甘自在香。”余威感慨地说道。
经历锤炼后,余威愈发明白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在维系原有直营店基础上,他联系上书店负责人,将茶叶和文房四宝共同展示,倡导“一杯茶一本书一人生”,赋予茶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取得良好效果。
与此同时,余威不断探索跨界合作的可能。近日,以新岗绿茶入选肇庆十佳旅游手信为契机,余威主动走访位于肇庆市的裹蒸粽生产企业。“裹蒸粽和新岗绿茶都是肇庆特产,我们有无可能生产一款含有茶叶元素的裹蒸粽,实现资源共享、客户共享?”
在内地发展7年后,余威不仅有了自己的事业,还组建了家庭,2020年女儿的出生更让他坚定当年的选择。“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这条路我没走错。”
夜幕降临时,茶山格外宁静,此时的余威会特别想念家里的妻子和女儿,时常翻看手机里的照片。“老婆辛苦了,等我回家做饭,煮你最爱吃的排骨,我们带女儿再去公园、商场逛逛。”晚上和家人视频,已成为余威茶场“夜生活”的重要内容。
湾区求学成合伙人
做创新创业“超级联系人”
“粤港澳大湾区超级联系人”是梁鉴坤和唐震宇对自己的人生梦想与职业角色的定位。
这对“85后”香港青年是在暨南大学求学时的同学,先后在暨南大学攻读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因相似的求学经历、工作经验和兴趣爱好而成为亲密无间的拍档,长期活跃于深圳、广州、佛山、肇庆等湾区城市,致力于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搭建创业者联络服务中心,将创业者、政府、市场、服务商多方对接,帮助港澳人士来大湾区创业就业。
唐震宇说,他和梁鉴坤在读书期间,就很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和到处走走看看,工作之后先后通过会展、会议、路演、对接交流会、众创空间与孵化器等积累经验,同时学习台港澳与华人华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搭建。“我们做过创业导师,也帮企业做市场调研与竞争分析,其间,发现很多人存在不了解信息而徘徊于有创业想法但不知如何实施的阶段,所以我们想打造一个对接平台,分享一下过去的经验。”
梁鉴坤举例说,很多人对大湾区的理解只是“有机遇”三个字,但并不知道这个机遇是什么,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帮助创业者对接创业资源、信息和服务,在人才、法律、税务、市场推广等方面做辅助,帮助台港澳与华人华侨的外资企业迅速落户内地。”
经过多年的学习、调研、实践与筹备,2019年7月,梁鉴坤和唐震宇在肇庆成为“合伙人”,在肇庆新区成立明湖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湖”),为来肇庆投资创业台港澳与华人华侨青年提供对接服务,包括接洽粤港澳政企、客商团体来肇庆新区实地考察,结合他们自身发展需求向他们推介肇庆本地的产业项目等。
“最早来到的时候,这边都是连片的鱼塘,短短几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道路也通了、配套也在慢慢完善,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新区框架。”唐震宇说,他很看好肇庆的发展。
当初将肇庆放入工作地点考量就是因为“相对于湾区的其他城市,肇庆的创业成本较低,市场潜力很大。”梁鉴坤坦言。“2019年高铁开通之后,从肇庆新区到香港九龙只需80分钟的车程,交通非常便利。此外,随着"香港城"、香港公开大学等配套相继落地,更是吸引不少大型企业陆续进驻,不少前来考察的港澳青年企业家认为这是一片极具投资价值的新市场。”
目前,明湖已帮助3家香港企业和2家创业团队落地肇庆新区。唐震宇说:“如果做比喻的话,我们就是"开荒牛"角色。”他相信大湾区的建设发展速度,也看好肇庆的发展空间,如果前期做好创业就业规划,将有更多人可以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最后,梁鉴坤和唐震宇用一杯咖啡结束采访。“通过一杯咖啡去交朋友,这是香港的咖啡文化。”在咖啡的香气中,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奇妙的交流还在继续,并透过创业者的故事将“交流”“融合”这一内核包裹得更紧。
50岁港澳“青年”
在肇庆再出发
“我应该是这个创业基地中年龄最大的港澳"青年"了,”在肇庆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50岁的郑伯渠,在这里,以“青年创业”过来人的身份,从事服务青年人创业相关工作,每天要和一群青年人一起共事。
“我1999年于深圳开创自己的事业,这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了我事业发展的第二次机遇。”郑伯渠7岁时随家人从汕头来到香港,一直在深港两地从事房产投资管理、企业市场推广等工作。2020年12月,他首次来到肇庆,便被这座城市吸引。
“要在大湾区所有城市中选择一座最适宜安居乐业的城市的话,我首推肇庆。”在郑伯渠看来,肇庆依山伴湖沿江,生态环境优越,在这里居住生活质量高;而作为大湾区投资洼地,肇庆发展潜力巨大,未来投资回报可期。
郑伯渠用行动来表达了对肇庆的信心。首次考察肇庆后不久,他就再次过来,这次他选择在肇庆新区购买了房产。今年,他第3次来到肇庆,就成立金恒资讯科技(肇庆)有限公司,并创立“湾区青年创业共享平台——青湾汇”,助力青年人创业成长。
“我不仅自己看好肇庆,还要将肇庆的优势向港澳青年推广。”郑伯渠表示,和香港20平方米动辄三四百万相比,肇庆的房价处于非常合理区间,能有效缓解香港青年的住房焦虑,而肇庆蓬勃向上的发展,能为青年提供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
正因如此,他成立“青湾汇”,借助过去创业及20多年在内地工作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为青年人创业“问诊把脉”,搭建平台,提供项目配对,为新创公司提供后续支援。
郑伯渠面对青年提供创业服务支援的同时,还将为成熟企业提供服务,协助开拓新市场,助力组建营销团队和物色合作伙伴,提供营销渠道及可行方案。此外,他将作为超级联系人,协助联系各路专家提供专业服务,传递和解读政策,提供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意见,将各类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转化为盈利项目。
为深刻熟悉肇庆营商环境,在创办企业过程中,郑伯渠对办理营业执照、开通银行账户等各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当地政府办事效率很高,我的亲身经历将是我向港澳青年推介肇庆的最好说明。”
在郑伯渠看来,港澳青年和世界接触机会更多,思维多元,这种眼光和思维方式有利于创业。但在内地创业需要适应当地的文化,不能将香港的标准作为衡量事务的唯一标准。
港籍教师为爱定居
恋上的不单是人还有城
“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故事的真实版发生在肇庆学院港籍教师严智德身上,他因为一个女孩选在肇庆定居,在与城市的朝暮相处中,他发现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钟灵毓秀的生态环境、温润内敛的城市肌理,让人着迷。
35岁的严智德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香港公开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院读社会学。毕业后在香港一所中学当了一段时间历史老师。随后,怀揣着对历史学的向往,乘坐火车北上,在北京大学开始了进修之路,从硕士研究生一直读到博士毕业。
求学路上,严智德在高铁上邂逅了一个肇庆女孩,开启了高铁为媒的“异地恋”生活。
家在香港,学在北京,爱在广州。“我们认识之后,无论我返回北京读书,或者放假回香港,有时间我都会坐高铁看一看在广州读书的她。”这种铁路爱情,直到他2019年博士毕业,选择居住在肇庆才结束。“算起来,我到肇庆学院任教,成为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的教师,已经快两年了。”
这段时光里,严智德对肇庆的感情与日俱增,休闲时,他喜欢和同事们一起骑自行车转悠,去触摸七星岩的千年摩崖石刻,去欣赏山湖城江的秀丽内敛,去品读肇庆府的沧桑巨变。“我是研究历史的,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生活节奏没有香港急促,工作环境比香港舒适,我可以静下心来做研究,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严智德说。
同时,他对这边的生活也很适应,在生活技能上,他早已习惯用手机点外卖、打车等移动支付生活方式。他说,内地已经进入全民互联网时代,任何生活服务都可以实现掌上办、手机办。这样的生活方式、便捷速度和开放程度,是许多刚来内地生活工作的香港人所无法想象的。
而在饮食等方面,严智德和他父母都很满意。“肇庆的语言、风俗、饮食习惯和香港几乎一模一样,大家同属于广府文化,甚至连茶楼里的点心也十分相似,我平时喜欢的点心和食品,肇庆都有。”严智德计划在肇庆安家,还要把父母一起接过来生活。“他们都很喜欢肇庆。”
在肇庆安居的日子,严智德也见证了大湾区的交融。“从交通看,现在我从肇庆东站坐高铁回香港,1个多小时就能抵达,两地间实现了"一地两检",免除了繁复的入境手续。从肇庆乘坐高铁回家,跟坐地铁一样方便。”他期望更多的香港年轻人融入大湾区,“这里到处是创新创业的机会,非常适合年轻人打拼。”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肇庆开花结果
引进创业项目127个
在孵项目年产值5855.25万元
2020年12月12日,肇庆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挂牌成立。截至今年4月14日,该基地与41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涉及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软件开发、现代农业等领域。
该基地不过是港澳青年踊跃前来肇庆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自肇庆新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纳入广东省“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以来,肇庆市以新区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市9个县(市、区),构建成“一基地、多载体”的各具特色、错位融合发展格局。
目前,肇庆新区、端州、广宁、怀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相继开园运营,累计引进创业项目127个(其中港澳项目20个),有创业者382人(其中硕士19人,博士5人),累计带动就业500人(港澳居民27人),在孵项目年产值5855.25万元。
德庆基地已完成装修和办公设备购置,正在引进第三方运营机构;鼎湖、高新区基地正在装修。其中,新区、广宁、怀集、德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纳入省级区域性(特色性)创业孵化基地。
为吸引港澳青年来肇就业创业,肇庆市取消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将港澳人员纳入就业创业扶持对象范围,享受同等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对在肇工作的港澳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在肇纳税额超过应缴纳15%部分,给予财政补贴并免征个人所得税。保障符合条件的港澳人员在肇庆同等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给予相应待遇和财政补贴。截至目前,已有993名港澳居民在肇庆参保缴费。
作为肇庆与港澳青年沟通联系的“连心桥”,肇庆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与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香港商业工程师协会、暨南大学香港校友会、西安交通大学香港校友会、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和澳门青年联谊会等机构和组织建立交流与合作,累计接待港澳青年团队50批次。
如何让港澳青年干事创业更加舒心?肇庆新区设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专窗,实施“一门式一网式一站式”服务模式,建立服务联络员制度,提供“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保姆式”服务。肇庆市人社局依托“肇庆智慧人社”平台,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港澳人员提供优质的求职招聘信息对接、开业指导、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
“我们将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积极发挥"肇庆所优""人社所能",坚持环境引才、平台聚才、产业强才、服务留才,全力以赴谋划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全方位为港澳青年来肇就业创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肇庆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闻推荐
《肇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下月起施行创新手段推进垃圾分类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于敢勇通讯员黄伯光)《肇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对城...